今日打卡四問(39--42)。本書第三輯為“寫作指津”。我覺得正好適合我這個學習寫作的人。擇其一二與你分享。
第三十九和四十問,分別講如何用“遞進式”和“并列式”論述觀點。李老師說,教育文章無非兩大類:說觀點,講故事。然后,以做飯打比方。如果米就是主題或觀點的話,做飯就是論證。在講兩種方式論述觀點時,他都是用自己的文章為例來說明的。這樣,避免了抽象而枯燥的理論說教,讀起來明白,寫起來也容易,至少畏懼感減少。
第四十一問:寫文章如何“講道理”?首先,李老師解除疑惑的是,何為“講道理”。寫文章的“講道理”,就是把話說清楚。讓讀者一邊讀一邊情不自禁地點頭,而不是讀后讓讀者大搖其頭,在心里直說“不敢茍同”。接著還是舉例說明,怎么樣做叫沒講道理:概念混淆,以偏概全,前后矛盾,思維單一。
第四十二問講的是“如何讓文章在邏輯上更嚴密”?讀過這一問,我才知道,寫文章,不能自言自語。一定要站在讀者的角度,多琢磨一下別人會怎么反駁你。他人有反駁處,邏輯就是不嚴密。比如,我們要論證“人必需吃飯”,就不能只說吃飯能夠保證人體必需的營養,能夠維持我們的健康狀況,甚至延續我們的生命等理由。這一問的最后李老師提醒大家:批判總是比建設更暢快,反駁總是比立論更容易。無論立論者寫作時如何思考周密,文章出來后都很容易被人戳的“千瘡百孔”。盡管我們并不能窮盡所有可能的反駁,但盡可能的堵死漏洞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