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冬季,是橘皮糖的味道。那時候體質(zhì)比較差,橘子這類冰冷的水果是媽媽嚴格限制的,反而是包裹果肉的橘皮,被媽媽做成糖,讓我吃了不少。那股略微帶一點兒辛,一點兒酸甜的味道,陪伴我度過了童年的每一個冬季。長大后,對飲食的限制不像小時候那樣苛刻,但與媽媽一起去鄉(xiāng)下老家摘橘子,做橘皮糖,卻仿佛冬季的一個固定儀式般保留。
讀了中醫(yī)古籍,才明白橘肉雖酸甜可口,多吃卻容易生痰,易傷害脾胃。而橘皮溫肺散寒、化痰下氣,給偏愛甜蜜的孩子吃,既能滿足口腹之欲,又能健脾益胃,難怪媽媽不讓我多吃橘子,卻喜歡做橘皮糖給我吃。清代名醫(yī)王士雄在《隨息居飲食譜》中,也記載了一種用果皮和白砂糖做的“香橙餅”的功效:
生津,舒郁,辟臭,解酲(醉酒),化濁痰,御嵐瘴,調(diào)和肝胃,定痛止嘔。湯淪代茶,亦可供客。
這種“香橙餅”就是橘皮糖的前身。媽媽的做法沒有那么講究,只用到了橘皮、白砂糖,像樸素日子里的每一餐飯食,簡單,卻又處處透著精心細致。
制作方法
用料:
新鮮橘皮、白糖,二者用量比例為2:1
制作過程:
1、取新鮮、飽滿的橘子,不要剝皮,先放到流動的水下,將橘子表面沖洗干凈。
2、用刷子或鋼絲球蘸上少許食鹽,仔細地擦拭橘子的表皮。靜置一會兒,讓鹽分微微滲透橘皮,起到一定的殺菌作用,然后沖洗一遍,再將橘皮剝下,用刀切成細細的絲。
切絲的時候已經(jīng)有微微辛辣的味兒滲出來了,鉆進鼻子里,感覺每一個嗅覺細胞都被它充滿了。這時有一點心急,加上刀功不如媽媽,把橘皮都切成了厚厚的條~
3、鍋內(nèi)放入白糖和少許清水,別放太多,剛好沒過糖就可以,否則糖溶化,就熬不成糖漿啦。開小火加熱片刻,將白糖煮融化呈透明的糖漿。
4、放入橘皮絲,繼續(xù)小火煮幾分鐘,用筷子攪拌均勻,讓每一絲橘皮都沾染上糖漿的甜蜜。
5、準備一碗涼開水,當(dāng)鍋內(nèi)的糖水冒出大的氣泡時,試著用筷子挑起幾絲帶糖的橘皮,放到?jīng)鏊铩?b>如果糖融化了,說明還要繼續(xù)煮一會兒;如果糖凝結(jié)成絲,說明火候已到,馬上關(guān)火起鍋。
6、在盤子里撒上一些白糖,把鍋里的橘皮糖用漏勺盛起,控干水,倒進盤子里,用筷子迅速攪散,讓橘皮上滾滿一層亮晶晶的糖粒,再晾涼至常溫,美味的橘皮糖就做好了。
Tips:
橘子用鹽搓洗后,可以用清水再浸泡兩小時,中間換兩次水。由于鹽粒已經(jīng)搓破了橘皮表面的油脂細胞,再通過浸泡,可以去除橘皮本身的辛辣和苦味,吃起來口感會更好。
橘子我用的是貢桔。挑選橘子的時候注意挑選果皮沒有傷疤、捏起來還有一點硬硬的,這樣的橘皮揮發(fā)油含量較高,效果也最好。不要買表皮過于發(fā)亮的,這樣的果子表面往往打了蠟,不易清洗干凈。
經(jīng)過糖漿熬煮后的橘皮絲,質(zhì)地呈現(xiàn)出漂亮的半透明,裹上糖漿后更顯得晶瑩剔透,不要說嘗上一口,光是看著就讓人胃口大開了~
食用方法:
如果孩子愛吃甜食,橘皮糖很適合作為給孩子吃的小零食,每天適量吃一些,既滿足了孩子對甜食的喜愛,也能起到健脾開胃,養(yǎng)護孩子身體的作用。
也可以把做好的橘皮糖密封保存,每次取少量用熱水沖泡飲用。原本冷凝在橘皮上的糖漿,在熱水的擁抱中又一次融化,在寒冷的天氣里手捧一杯,軟白的熱氣和甜香的口感,仿佛一口就能抵御冬天所有的嚴寒。
冬天咳嗽,醪糟水送服橘皮糖就好啦
▼
橘皮除了有健脾益胃的作用,還能散寒,有止咳化痰之效。尤其多霧霾的冬季也是咳嗽多發(fā)的季節(jié),橘子正當(dāng)鮮果上市,是大自然賜給我們的止咳法寶。
偶感風(fēng)寒咳嗽的話,就可以用醪糟煮一碗水,趁熱送服橘皮糖喝下,咳嗽就能得到緩解。醪糟也叫米酒,也有溫經(jīng)散寒的作用,和橘皮糖同服,止咳化痰的效果甚好。
-End-
北風(fēng)一吹,金黃澄亮的橘子又要上市了。這是屬于童年的獨家期待,也是寒冷的冬季給身體的一種慰藉。做一盤橘皮糖吧!讓它成為冬季的甜蜜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