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事實? 反思和控制我們的思維本能
困擾我們的十個思維本能:包括“非此即彼”、“消極”、“線性思維”、“恐懼”、“泛化”、“責備”
影響我們認知框架的本能。
第一個最重要的本能就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思維。
你想想,你的腦子里是不是有西方和非西方、或者南北差距的概念?這些都是二元對立思維的表現。這個本能來自于遠古時期,當時的人類非常弱小,為了適應環境,必須在最短時間內把食物分成能吃的和不能吃的,把動物分成友好的和危險的,這個過程幾乎用不著思考,靠直覺就能判斷。今天,我們非常容易接受二元對立的概念,把世界分成我們和他們,這是我們對世界的最大誤解。
怎么才能破解這種二元對立思維呢?這要從認識到這個世界是一個連續體開始。作者建議,我們應該用一種連續的概念來代替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區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控制這種思維本能,就要著眼于整體中的大多數,而不是僅僅盯著極端特例。極端特例暗示著沖突,這容易讓人們印象深刻,時間長了就變成了固定的認知。實際上,我們更應該關注數據,因為數據能展示大多數人的真實生活,反映真實情況。
第二個重要的思維本能: 直線思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很多人都認為,世界人口就是在一直增長、不斷增長。雖然世界人口在增長是一個事實,但是,它并不會按照直線趨勢增長。而直線思維讓我們以為,如果不采取行動的話,人口就會這樣直線增長下去,資源會枯竭,地球總有一天會負擔不起這些人口。直線思維同樣來自遠古時期遺留下來的本能。自然界中,很多東西的運動軌跡都是直線的,我們的祖先面對危險時,都會預判運動軌跡,從而避開沖撞傷害。直到現在,司機在開車時,直線思維本能還在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怎樣才能破解直線思維呢?我們要認識到這個世界并非只有直線,除了直線之外,還有曲線,曲線也有很多種不一樣的,有鐘形分布的曲線,也有隨機起伏的曲線。打個比方,我們都知道,嬰兒在出生后的半年內身體會很快長大,身高會增長三分之一,但我們不會覺得,這個孩子會一直這么長身體,長到一定程度,身高的增長會慢下來,等到了青春期,可能再猛長一陣子,過了青春期,身高就基本固定了。人的身高增長就是一條典型的曲線,有上升期也有平穩期,這個道理放在其他更復雜的事情上也是成立的。
剛才我們說的這兩種本能,二元對立思維和直線思維,會影響我們的認知框架,接下來我們看看會讓感性綁架理性的本能。
首先要說的就是恐懼本能。這個本能很常見也很好理解,當恐懼占據我們的內心時,理性思考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會把正常的東西誤以為是可怕的征兆,把未來的事情只往壞處想。
總結恐懼:第一種是對物理傷害的恐懼,也就是害怕人和動物的暴力,尖銳的物體,或大自然的狂暴力量。第二種是被限制的恐懼,害怕被囚禁,失去自由、失去對自己的控制。第三種是對被傳染的恐懼,害怕被無形的物質感染和毒害。這都是我們的遠古祖先留下來的恐懼本能。
要克服恐懼本能,首先就是要認清新聞不是現實,而是有選擇的、帶有偏見的;其次是學會分辨,令人害怕不等于危險。有很多令我們害怕的東西,但是距離我們還很遠,不必過多的把注意力投入進去。
說完恐懼本能,再來看甩鍋本能,就是把黑鍋甩出去,讓別人背鍋的本能。當人們面對問題時,比起理性分析,更愿意找一個替罪羊出來背鍋,這樣能夠很快地減輕自己糟糕的感受,也不用費勁去思考背后的復雜原因。最容易被甩鍋的是群體里的少數人,比如,外地人、外國人或者移民。
要克服甩鍋本能很簡單,不要把個體想象得太強大,強大到可以掌控一切,無論發生什么,都不能僅僅追究個體的責任。另外,也不要輕易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很多時候必須反思自己。一旦我們找到了替罪羊,就停止了理性思考,這樣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幫助,也不能防止問題再次發生。
07宿命論本能
一個人出生長大的家庭環境、地理位置、宗教信仰、風土人情都影響著他的思維方式,這種影響根深蒂固,并且看似決定了他的人生方向。實際上,這些看起來無法改變的東西仍在與時俱進,只是改變較為緩慢,并不代表人生沒有其他可能。
08單一角度思維本能
我們很容易從同一個角度思考問題,眼界因此受限而無法縱觀全局,也無法獲得更為全面的答案。
09責備本能
遇到不好的事,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責備他人而不是反省自己。這讓我們夸大了個人或某個群體的重要性,認為這個人或某個群體需要對不好的事情負責。這并不會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或者改善預防措施,反而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
10緊迫感本能
緊迫感本能催促著我們對于察覺到的、可能即將到來的危險急于采取措施,而并不會真正幫助我們做出清醒的選擇或采取正確的行動。更重要的是,大多數時候它并不是真的緊急,并不需要我們立馬做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