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因為努力好久看不到結果而放棄堅持嗎?你會因為遇到困難而退縮不前嗎?你會因為年齡限制不敢再有夢想嗎?
如果你有諸如此類的困惑,請認真看完今天的分享,希望他們的故事可以給你堅持下去的動力、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不論何時依然為夢想熱淚盈眶。
01.49歲開始北漂的王德順爺爺
2015年3月25日,中國國際時裝周里,一場主題為“東北大棉襖”的T臺走秀,讓我們知道了這位滿頭銀發(fā)的最炫東北大爺王德順。
媒體開始鋪天蓋地報道79歲的王德順爺爺,有人說他是最帥大爺,也有人說他一夜爆紅。
媒體對王德順爺爺?shù)拿鑼懚嗉性谝韵?點上。
第一點:一身肌肉。
79歲的老爺子,身材竟然保持的如此好,讓人眼前一亮。
可是你知道嘛,王德順爺爺在一席演講上說:“我50歲進健身房,79歲時,練了近30年了,從來沒有間斷過,現(xiàn)在每天在健身房,保持2小時的健身。”
第二點:走路的姿勢,帥氣瀟灑。
王德順爺爺說,他30年前就開始訓練時裝模特了,那個時候中國沒有時裝模特培訓學校,他憑借想象,時裝模特應該怎么走路,開始教人走路。
1985年來到北京,好多高校請他講形體課。1987年,在時裝模特培訓中心當校長,訓練了五六十個學生。
第三點:老爺子的氣場,霸氣。
演講上王德順爺爺說:“霸氣從哪兒來?霸氣來源于自信,自信從哪兒來?自信來源于一次次成功的積累。”
王德順爺爺24歲當話劇演員;44歲開始學英語;49歲創(chuàng)造了《造型啞劇》;57歲再次走上了舞臺,創(chuàng)造了世界唯一的藝術形式《活雕塑》;70歲,開始有意識的練腹肌;79歲走上了T臺。
成功不是偶然的,都是厚積薄發(fā)的綻放,那些光鮮亮麗的背后都有我們看不見的苦。
王德順爺爺49歲來到北京,成為一名老北漂,沒房沒車,一切從頭開始。
來北京的原因是為了他的“造型啞劇”。這是一臺不表現(xiàn)生活情趣,而是揭示人生哲理,表現(xiàn)了生與死,愛與恨,文學藝術永恒主題的哲理戲劇。他想去北京演出這個作品,需要有文化的人,善于思考的人看這樣的劇,才能夠理解。
王德順爺爺當時是國家劇院的演員,拿著單位發(fā)的工資,演什么戲需要單位的批準,需要審查部門一道一道的審查。他曾經(jīng)創(chuàng)作了兩部作品《生命》、《囚》都被審查部門否定。
因為拿人家的工資就得聽人家的,可是不能表演自己的作品很無奈,于是決定離開單位。
聽說他要離開時,他的一位朋友抓著他的衣領說:“你傻啊,再有10年你就退休了,退休了之后,你有退休養(yǎng)老金,有醫(yī)療保險,有工資有房子,你后半輩子不用愁了,你現(xiàn)在走傻不傻啊?你還活不活了啊?”
王德順爺爺?shù)哪俏慌笥眩癫幌裎覀兇蟛糠秩四菢樱M管工作不如意,但好在穩(wěn)定,不愿意再折騰,因為未知,不愿意冒險。
正是王德順爺爺那股傻勁兒,不考慮后果的傻勁兒,成為了追求自由的亡命徒,毅然決然的來到北京。
來北京第一個月在中央戲劇學院和首都人藝小劇場演出啞劇,作品雖然得到了認可,但是月底了該發(fā)工資的時候了,沒人發(fā)工資了,沒錢吃飯。
那個時候,他們是領一個月工資,吃一個月的飯,領下月工資,吃下月的飯,沒有一點富裕,他的夫人建議找戲劇院的老師借點錢。
他們當時是住在一個稍微沾點邊的親戚家里,后來這家親戚的真正親戚來了,就把他們請出去了。
他們沒地方住了,想去住中央戲劇學院招待所,可是招待所的所長說,他做不了主,得請示院長,就把他們請出來了。
王德順爺爺回憶說:他們從招待所走出來的那段路,腦袋一片空白,嗡嗡地響,就一個感覺活不下去了。
那天晚上他們全家是怎么住的,王德順爺爺在演講中請求略過去吧。
天無絕人之路,第二天光明來了,所長打來電話,告訴他們,院長批準他們入住招待所,條件是以后有了錢得還上。
就這樣他們全家有了落腳點,在招待所一天10塊錢。
安頓好下來以后,他們開始在各大學演出,演出了不到2年時間,在北京的影響力已經(jīng)很大了,文化部派王德順爺爺參加世界啞劇節(jié)。
參加完啞劇節(jié),演完了這場啞劇,又在歐洲和亞洲一共演出了10年,10年之后這臺啞劇載入了中國大百科全書。
10年之后王德順爺爺又創(chuàng)造了一部作品,叫作《活雕塑》,這部作品2年后被載入中國百年史。
活雕塑就是舞臺上擺放一個雕像,人和雕像一塊演出,雕像不動,靠人的動作去展示作品內涵。比如人抱著雕塑的姿態(tài)表現(xiàn)兩人的熱戀,轉身背對雕像,表示一方厭倦了,不想繼續(xù)了,想要分手。通過動作的轉換,表現(xiàn)故事,有了故事就是一臺戲。
和雕像演出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身材,和雕像站在一起,你得像個雕像,不能讓觀眾看出來你是個人。
50歲的王德順爺爺為了藝術作品的完美呈現(xiàn),開始走進了健身房。用了3年時間把肥肉全練下去,把該有的肌肉全練出來了,全身刷上青銅色,簡直和雕像一模一樣,毫無差別。
坐在第一排的觀眾問王德順,我一直盯著你的肚子看,一個半小時的演出都沒看到你的肚子動,難道你不呼吸嗎?
王德順讓那人把手放在他的后背上說:“我是用后背呼吸,如果用腹式呼吸,那不破壞了藝術的意境了嘛,我絕不允許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
那人很吃驚又問王德順爺爺是怎么做到的?王德順爺爺笑著回答:是被逼出來的。
就是這種對藝術作品的高標準要求,讓王德順爺爺不懼任何困難,突破重重阻撓,最終贏得榮耀。
才有了今天家喻戶曉的傳奇爺爺。
哪有什么一夜成名,誰不是一邊咬牙堅持,一邊逆風前行。
就像《奇葩說》中的席瑞說的:你從不知道我到知道我只花了一夜的時間,不代表我成為今天的自己只需要一夜的時間。所以你以為的一夜成名很多時候都是厚積薄發(fā),成名從來都是一個漸漸的過程。
02.大器晚成的民間藝術家摩西奶奶
摩西奶奶原名安娜·瑪麗·羅伯遜·摩西,1860年,生于紐約州格林威治村的一個農場,成了一個貧窮農夫的女兒,是十個孩子中的一個。
在別人的農場工作掙錢,此后畢生在農場度過。1887年,27歲的她嫁給了一位農場的工人,后來她重回紐約州,在離出生地不遠處生活了將近20年,以刺繡鄉(xiāng)村景色為樂。
像她母親一樣,摩西太太也生了10個孩子。她的雙手被擦地板、擠牛奶、裝蔬菜罐頭等瑣事所占有。直到76歲因關節(jié)炎不得不放棄刺繡,但這也開始了她真正的人生。
畫畫是摩西奶奶從小的愛好, 但小時候沒有繪畫的條件,長大后為人母又要養(yǎng)活10個孩子,愛好也只能擱置了,直到76歲才重新拿起畫筆,開始繪畫。
她將作品在當?shù)卣褂[,她的女兒將她的畫帶到鎮(zhèn)上的雜貨鋪里。
一天,陳列在雜貨店櫥窗中的作品引起了一位藝術收藏家的興趣,他買了這幅畫,還想要更多。
他想幫助摩西,將其作品帶到紐約的畫廊,摩西奶奶的畫引起另一位畫商的注意,這位畫商將摩西奶奶介紹到藝術界。
摩西奶奶在她80歲時即1940年在紐約舉辦個展,引起轟動。
摩西奶奶以明快的手法和選擇明亮、大膽的色彩獲得了最初的成功。
她指不出哪位畫家曾使地產生過靈感。她一生為民婦,也未必會有哪位藝術大師能有機會影響到她。
雖然她從未接受過正規(guī)的藝術訓練,但對美的熱愛使她爆發(fā)了驚人的創(chuàng)作力,在二十多年的繪畫生涯中,她共創(chuàng)作了1600幅作品。
她根據(jù)對農場的早期生活回憶而創(chuàng)作,主要描繪是童年時的鄉(xiāng)村景色,喜作全景風景風俗畫。摩西的風景畫能敏銳捕捉到季節(jié)、天氣和時間的細微差別。
她的作品并不僅僅是個人生活的記錄和對過往的傷感懷舊,她描繪的是永恒的東西。
1961年12月13日,畫家摩西奶奶在紐約的胡西克瀑布逝世,終年101歲。她留下了11個孫輩、31個曾孫輩和無數(shù)的驚嘆她的人們。
歷史評價摩西奶奶可以說是最早成為媒體超級明星的藝術家之一。作為一名紐約州北部偏僻地區(qū)的農民主婦,她是二戰(zhàn)前最令人尊敬的民間藝術家,并且是她同時代最知名的女性藝術家。
76歲本該是頤養(yǎng)天年的年紀,但摩西奶奶心中依然有熱愛,拿起畫筆的那一刻夢想的種子就開始發(fā)芽了。
摩西奶奶語錄:
有人總說:已經(jīng)晚了。實際上,現(xiàn)在就是最好的時光。對于一個真正有所追求的人來說,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及時的。
我們有多少人到了近80歲時還會有如此的熱情,一些人早就沒了工作的激情,上班摸魚,每天熬日子等著退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可能你就喜歡平平淡淡的日子,這沒有對錯,都是活法。
我只是希望,不要讓自己在遺憾中老去。
年輕的時候,去感受一下?lián)]灑汗水,為夢想奮斗的過程,你才能更明確,什么樣的生活方式,才是自己喜歡的一生。
只有經(jīng)過了,見過了,體驗過后,才能不羨慕別人,才有可能心平氣和地擁抱人生更多可能性。
在那之后你不管是繼續(xù)拼搏還是回歸平靜,你都會有那份篤定和從容,讓自己的人生,始終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真正的人生是從你想使勁的那刻開始。
當你說太晚了的時候,要小心了,它可能是你退卻的借口,沒有誰能阻止你成功,除了你自己。
03.寫在最后
關注我的小伙伴都知道我是從2021年4月9日開始在【麥穗學習社】這個公眾號上更文。
第一篇文章是參加有書寫作課的一個總結,這是5天的一個免費課程,主要講了拆書稿寫作是怎么回事。
課程參加完我就開始練習拆書,為什么選擇拆書?
因為我不會寫作,不知道寫什么。但我可以從閱讀一本書開始,提煉書中的要點的過程,也是一個加深知識的理解和素材積累的過程。
腦袋里沒有東西能寫出來個啥,所以積累是第一步,主要形式通過閱讀,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
我也有一個寫作夢,每當讀一本小說我就在想,我啥時候也能出版一個自己的故事呢?
我也想在這個世界上留下點什么,不想白白來這世間一趟。
被人忘記不留下一絲痕跡,多少有些遺憾吧。
就像賈玲導演的《你好,李煥英》,為了紀念自己的母親,為了讓她的名字再次被人想起,才有了這部電影的存在。
因為對文字的熱愛,我走上寫作之路,想要堅持寫,一直寫,我不知道最終我會怎樣,是否將來能出版自己的書,但我享受為夢想奮斗的過程。
這讓我每天過的很充實,一筆一畫書寫的感覺特別美好,哪怕它沒有回報,我也愿意傾注所有的熱情;哪怕只有一位關注者,為了你我也會認真寫下去,我想這就是內心所愛吧。
找到一件熱愛的事情,是幸福的,好久沒有體驗做事那種心流的感覺了。而每次寫文字的時候這種心流就出現(xiàn)了,它讓我聽不見周圍的噪雜,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吃不喝也甘之如飴。
用鍵盤敲打的文字如同一個個歡快的音符,飄蕩在屏幕上,看著一個個的方塊字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每完成一篇文章,如同孕育一個小生命,我把它們放在公眾號這座小房子里,為它們挑選配圖,精心排版,讓它們穿戴整齊的來到這個世界與讀者見面。
寫這篇文章的初心一方面是鼓勵自己堅持下去,不要輕易的因為眼下的一點困難就放棄。另一方面也想鼓勵那些為夢想奮斗的小伙伴,你并不孤單,我將與你一路同行,我們一起加油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