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存款,永遠都是普通人選擇最多的理財方式,因為它省心、安全。雖說銀行存款的優點如此明顯,也如此簡便,但如果選擇不好,也是會吃虧的。
教訓:沒有規劃就存款,利息全部泡湯了
老張這兩年做小生意賺了點錢,由于市場行情不好,老張就琢磨著把這兩年賺的錢存到銀行,至少還能有一些利息。
老張盤點了一下,手里的錢有20萬。老張到附近的幾家銀行都看了看,銀行的利率相差不是很大,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大概是1.5%左右,而三年期的存款利率卻可以達到2.75%左右。
老張心里算了一筆小賬:如果把剛到期的一張10萬存折取出來,正好有30萬的本金。如果存一年定期,每年的利息是4500元,三年的利息是13500元。如果存三年定期,一年的利息就8250元,三年的利息就是24750元。
這二者的差距還真不小,整整差了1萬多。老張二話不說,回家拿了錢,就到銀行辦了一個30萬的三年定期存款。
老張心想著,什么也不用做,把錢放在銀行3年,銀行給我將近2.5萬的利息,也算是比較劃算了。
可生活中,總是會有很多意外情況。2年之后,兒子突然提出要和女朋友結婚,讓老張準備錢。這可愁壞了老張,向別人借吧,數量少還好說,動輒幾十萬,誰也不會平白無故的借給你。不借吧,自己的存款還有大半年才到期,自己等的了,可兒子結婚等不了啊。
眼看著預定的婚期要到,卻沒有錢進行準備,老張只好一咬牙,到銀行把30萬取了出來。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老張,由于是提前支取,只能按照0.35%的活期利息支付利息。
老張拿著30萬的存款和2千多元的利息,心里一陣懊悔,早知如此,還不如存一年定期了,至少兩年的利息都有9000元啊。
存款之前,要做好利率和流動性的考量
其實,老張之所以會吃了這個虧,主要是在存款之前,沒有規劃,沒有考量。只想著能多拿一點利息,卻沒有想到將來是否會有用錢的地方。
而老張當初遇到的問題,也是現實中很多人都要面臨的選擇。在存款時,到底是存一年期好,還是存三年期好呢?
這里就不得不說到存款的利率和流動性的問題。
在經濟學中,"流動性"是指某種資產轉換為支付清償手段或者說變現的難易程度。我們一旦把現金存入銀行,得到的是一張存單或是存折,它的流動性就降低了,要到期才能重新變為現金。
而利率大家都比較熟悉,我們在銀行存款之前,都會看一看利率是多少。而我們日常所說的利率,大多是指銀行的執行利率。
那么利率和流動性是什么關系呢?利率和流動性成負相關。也就是說,利率越高,流動性越差;反之,利率越低,流動性越好。
銀行存款,活期存款的利率是最低的,但卻可以隨時支取,流動性最好。相反,三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相對較高,但流動性較差。3年之內,是不能變現的,除非你犧牲大部分利息。
所以,在存款時,我們一定要根據自身情況,在利率和流動性之間做好考量和平衡。一味的看中高收益是不可取的。
幾個小技巧,讓你“魚和熊掌”兼得
那是不是一定要犧牲流動性,或是犧牲高利率呢?其實也不完全是,只要我們在存款時多動一些腦筋,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讓你魚和熊掌兼得。如果你下次存款時,有一些為難,不妨試試下面幾種方法:
臺階儲蓄法:以30萬本金為例,把30萬的本金分成3份,每份10萬元。一份10萬存一年定期,一份10萬存兩年定期,一份10萬存三年定期。當一年之后,第一份10萬到期,存成3年定期;第二年后,兩年期存款到期后,也存成三年年定期,以此類推。
這樣的好處是,每一年都有一份存款到期,可以滿足你的取用。并且三年之后,所有的存款都是3年定期存款,享受3年定期高利率。在收獲高利率之余,每年都有一份3年期的定期存款到期,可以取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流動性的問題。
當然,這個方法也可以變通,可以把本金分成5份,然后照上述方法操作,就可以享受5年定期存款利率。
接力儲蓄法:以12存單法為例,每月存一個存單,一年12個月,你就有12張存單。如果你臨時有事需要用錢,就可以取用臨近到期的存單,這樣不影響其他存單的收益。如果沒有需要用錢的地方,到期后,連本帶利存成新的存單。
以此類推,我們還可以進行36存單法(3年期)和60存單法(5年期)。
分類儲蓄法:還是以30萬本金為例,如果怕麻煩,可以試試分類儲蓄法。首先對自己近期內可能需要用到的錢,有一個大體評估,我們就以5萬為例。
把本金分為25萬和5萬兩個部分。25萬謀求高利率,存3年期定期或5年期定期,存了之后就不必操心它了;5萬謀求流動性,保證隨時可以取現,建議購買貨幣基金。
我們最常見的貨幣基金,就是微信零錢通和支付寶的余額寶。它最大的優點是隨時可以取現,并且目前的利率不僅高于活期存款利率,而且還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非常適合小額資金的存放。
銀行存款,是我們經常會接觸到的理財形式,但如何存款還是要動一動腦筋,這樣才既能夠方便我們的生活,還能帶給我們更多的利息收入。您在銀行存款方面有哪些高招和體會,也歡迎來共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