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直以來都是極其沒有歸屬感的一個人,不會戀家,亦不會念家,所以經常看到我四處游走,寒假、暑假、周末,就是經常不見我回家。為什么呢?因為怕,怕聽到爸媽無休止的爭吵,怕聽到他們彼此抱怨,怕好好的一頓飯因為一件小事毀掉,雖然早已在內心告訴自己這是他們的相處方式,可是原諒我這么久了還是不能接受。
? ? 于是我選擇了逃,離開家又想要一個家。可能是從小離家太久去自己上學,難得的假期也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度過,不能看電視,要寫字帖,寫完老師布置的作業還要寫我爸布置的,室友還笑我高三前沒有看過完整的一部電視劇,這是真的。這種被壓抑的狀態直至我考上大學之后被解放,我像脫了僵的馬,哪兒都去就是不回家。但是我好像還是不快樂,因為我發現我還是想要一個家,不是一套房子,是有完整一家人的家。我看到過好多幸福的家庭,也暗地偷偷羨慕了許多次,我也嘗試用了很多辦法嘗試改變我們家相處的方式,但都無濟于事。
? ? ? 爺爺去世后,我離開家的那天來西安上學,坐在車上哭的泣不成聲,也很茫然,沒了最重要的牽掛,我回家又是回哪兒呢?好像那次,才是真正的離別。關于童年的記憶,除了爺爺對我的好剩下的全是父母的爭吵了,想不起一點別的了。所以到今天,我聽到別人大聲爭吵,會全身抖動,會害怕的不會走。再大一點,我就被送到寄宿學校,至今第十三年,今年我二十歲。
? ? ? 他們不了解我,我亦不了解他們。我們漸行漸遠,我們已經半年未見。以后的我絕不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但缺失的關于親情那部分,我很難再找回來,我想更多的是反哺之情與感恩。雖然這樣講會引起不少反感,但錯過的已經錯過,我很遺憾。生病的時候再難受也只是自己去醫院,檢查買藥打針,病好了打個電話回去。我渴望能夠被安慰,但在一次胃疼到老師都害怕了,打電話我哭著打電話告訴我爹時,徹底失望,于是后來我就不再講。到現在我還是不會好好照顧自己,也會經常生病,經常會對人產生依賴感,其實還是希望被照顧吧。
? ? ? 經常就會想,早早有個家多好,很溫暖的家,熱騰騰的飯菜,一家人愿共享喜樂愿度過困難的和諧,我們互相依賴,互相照顧,好好度過這一生,多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