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前年讀了40本書,去年讀了60本書,今年計劃讀100本書。
但是假如你要問我讀書對我的生活產生了哪些改變,我卻很難一下子回答出來。
實際上,我自己也經常會陷入一種自我懷疑的狀態:書讀了很多,好像只有在年底回顧總結的時候才會略微感覺到一種充實感。但是除此之外,讀書并沒有幫助我增加收入,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也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直到我讀到田志剛老師的《你的知識需要管理》這本書之后,我才恍然大悟:要想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人生,就必須要學習如何進行知識管理。書中提出了知識管理的五個步驟,簡單易操作,又非常具有啟發性。經過進一步的梳理之后,在此和大家分享:
1.學習知識——你會學習嗎?
定義:學習知識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能夠快速、有效的獲取知識;二是在學習知識的時候能夠聚焦。即通過對某一知識領域深度而又系統的學習,成為某一個領域的專家或專業人士。
重要性:為什么要快速、有效的獲取知識呢?有的人一個月都讀不完一本書,有的人一個小時就能讀完一本書。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就在于是否掌握了快速、有效的讀書方法。
實際上,一本書如果一個月都讀不完,這輩子都很難讀完了。同時,如果一本書總是讀不完,就會挫傷一個人的自信心。因此,能夠快速、有效的獲取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每個人都應該去掌握的一門功課。
為什么學習知識的時候要聚焦呢?“學習任何領域的知識必須要達到一定的深度,否則你的知識就是常識。而常識怎么可能給你帶來個人的競爭優勢呢?”與其在方方面面都成為“新手”或“初學者”,不如集中精力,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
提升方法:如何快速、有效的讀書,從而高效的學習知識呢?強烈大家去讀一本有關讀書方法論的書,齊藤英治的《王者速讀法》。
那么,如何在學習的時候聚焦,從而在一個細分領域達到專家的水平呢?在《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一書中,作者提出的一個方法是:在一年的時間內,讀一百本與自己專業相關的書籍。等到專業知識學牢固并且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之后,再去接觸其他領域的知識也不遲。
2.保存知識——用時能找到
定義:科學的保存知識就如同你去一座管理科學的圖書館一樣,很快你就能夠根據圖書館的分類和索引找到自己想要尋找的書目。因此,科學保存知識的標準就是——在使用知識的時候,能夠快速、準確的提取相關知識。
重要性:你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你只是模糊的記得在什么地方曾經看到過一項研究結論,但是想要尋找的時候,卻耗費了很長時間仍舊沒有找到?最終搞得自己心煩意亂。因此,科學保存知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提升方法:我有一個記讀書筆記的習慣。讀完一本書之后,我會把一本書中的精華內容通過word文檔記錄下來,從而把厚書變薄。這樣當我需要用到某個知識點的時候,就不需要再翻箱倒柜去尋找某本書了,只需要在電腦上尋找電子文檔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利用有道云筆記、印象筆記等互聯網工具更的好去保存知識。這些工具可以將我們所保存的知識保存到云端,這樣知識就不容易丟失了。
為了更好的保存知識,大家還可以讀讀《斷舍離》這本書。雖然這本書主要講如何整理雜物的,但是整理知識也是一樣的道理。
3.共享知識——讓人知道你知道
定義:把自己學到的知識與其他人分享,從而讓別人知道你知道某方面的知識。
重要性:我們的身邊經常會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經常會感覺自己學了很多知識,也很有才華,但是就是郁郁不得志。仔細分析這些人,就會發現他們身上似乎都存在著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不太愿意同其他人分享自己所學的知識。不主動同別人分享自己所學的知識,別人就很難知曉你。而機會一旦來臨,別人也就很難想起你。
請記住,在一個高度競爭的社會,酒香也怕巷子深。正如《你的知識需要管理》一書中所說,“傳遞和共享自己的知識是建立個人品牌的最簡單的方法。可以促進人們對你的了解和信任,為個人發展開拓新的天地。”
提升方法:我經常會暗自慶幸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互聯網時代。普通人也可以通過經營自己的自媒體,取得一定的影響力。就像微信公共平臺的廣告語就是,“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可以各種各樣的互聯網平臺將自己的知識去和別人共享,例如微信公共號、微博、簡書、豆瓣、知乎等等。當然,分享的前提是我們要有足夠多的干貨和知識儲備。
很多自媒體的的大牛們都會采用“整合營銷”的思路去分享自己的知識。所謂整合營銷,就是綜合利用上面提到的多種互聯網平臺去分享自己知識的做法,從而達到傳播效益的最大化。關于如何分享知識以及如何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方面,推薦大家閱讀《自品牌》這本書。
4.使用知識——讓知識帶來價值
定義:所謂使用知識,就是指通過將所學的知識付諸實踐,從而讓知識充分發揮其價值。
重要性: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在于使用知識,從而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具體來說,我們想要通過知識的學習來陶冶情操、改善生活、升職加薪、形成個人影響力,獲得尊重等等。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讀了很多書,學了很多知識,但是自己的生活好像并沒有發生多少積極的改變。究其原因,就在于沒有將知識付諸實踐。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把才華應用于實踐之中——才華本身毫無用處。許多有才華的人一生碌碌無為,通常是因為他們把才華看作是一種結果。”
提升方法:樹立“學以致用”的理念。《道德經》里面有這樣一段話:“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說的就是學以致用的理念。
在這個時代,很多人通過學習知識以及使用知識過上了有尊嚴的生活。不信你看看身邊那些年輕有為的斜杠青年和自由職業者。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是通過知識改變人生的典范。
無論是在各種平臺上寫文章、出書,還是做咨詢、做培訓,他們最終都通過使用知識為自己賺得了體面的收入,過上了有尊嚴的生活。
在“如何通過使用知識而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方面,推薦大家讀一本書——《不能只打一份工》。這本書提供了一個非常棒的“如何通過使用知識來賺取額外收入”的框架。
書中指出,無論是哪種知識工作者,都可以通過寫作、教學、演講和顧問的方式來使用知識,從而賺得相應的收入。
5.創新知識——用創新超越競爭
定義:是指通過知識的創新,來保持住個人或組織的競爭優勢。
重要性:在一個“山寨”產品橫行的時代,要想保證競爭優勢,就必須做好知識創新。知識創新是其他創新的基礎。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當中,史蒂芬.柯維提到,“任何事物都是兩次創造而成。我們做任何事都是現在頭腦中構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創造。然后付諸實踐,即體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創造。”
提升方法:首先我必須承認,真的很難用一小段話來概括如何提升一個人的知識創新能力。但是有一個道理我非常清楚,那就是:要想實現創新,就必須先從借鑒別人的經驗開始。
記得讀大學的時候,我學的是心理學專業,同時又對學習英語詞匯很感興趣。于是自己悶著頭從心理學教材中挑出了幾個關于記憶和聯想的相關規律,準備創造一個英語詞匯學習的高效方法。
當時的我,年輕氣盛,悶著頭研究好長了一段時間,籌劃著在某個時間發表出自己“驚世駭俗”的研究成果。而且,還經常會沉浸在“自己好偉大、好厲害”的自戀幻想當中。
有一天,我去逛書店,碰巧看到了一本英語詞匯記憶方面的書。當時的我驚呆了。因為這本書早已把我所想到的、沒想到的心理學方法應用到了英語詞匯記憶方面,而且非常成體系,講得很透徹。
本來我還懷揣著自己即將實現英語詞匯學習方法重大突破的美夢,那一刻才明白自己是又傻又天真。
這就是閉門造成的后果。只有善于借鑒別人經驗的人,在達到一定的高度之后,才有資格去創新。否則只是一個人悶著頭干,到最后卻忽然發現自己的創新是無效的,因為市場上早就存在相應的東西了。
所以要想實現知識創新,必須先采取開放的心態,努力借鑒別人已有的經驗,站到一定高度上之后再去談突破和創新。
最后,在創新方面,推薦大家讀一本實戰性比較強的書——《從0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