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下拾零》大衛家的禍患13:-20:
? ? ? 本段經文可以說是大衛犯罪后的“連鎖反應”,大衛享受了暫時的罪中之樂,卻不得不接受罪惡的“果子”,那真的是一份難以下咽的“苦果”。混亂的事件我們試以“人物的線索”來捋一捋。今天我們看一下“頑梗的押沙龍”。
? ? ? 押沙龍是大衛年青時在希伯侖所生的第三個兒子,母親是基述王的女兒瑪迦,容貌俊美,繼承了大衛美好的生理基因。從經文的記載里可知,大衛深愛自己的孩子,可惜也是常常“愛在心里口難開,”再加上建國初期國事繁忙,戰爭頻發,大衛估計也是位“缺席的父親”,所以孩子們一定感受不到這份深沉的父愛。押沙龍就是缺失父愛,典型的“問題孩子”。他總要鬧點事情,引發父親的注意,可惜大衛始終沒有對押沙龍有正面的引導。
? ? ? 大哥暗嫩玷辱了押沙龍的胞妹,大衛沒有做出“公義的申斷”,導致押沙龍懷恨在心(撒下13:22)過了兩年,押沙龍請大衛在“剪羊毛的時候”赴宴,大衛以“恐怕使你耗費太多”為由再三推托,不肯前往,或許大衛真心不想押沙龍破費,但很有可能他不知道怎樣面對押沙龍,他可能希望“讓時間來治愈”期間的傷痕,已經過了兩年,押沙龍沒有任何動作,大衛已是暗自慶幸,他萬萬沒想到押沙龍卻趁機殺了大哥暗嫩為妹妹報仇。我們想如果大衛積極調停兄弟倆的關系,促使他們彼此認罪、饒恕,或許就不用經歷這揪心的一幕。
? ? ? 押沙龍逃亡3年,住在“外婆家”。大衛先是哀傷長子的死,后來是掛念三兒的安危。14章我們看到在約押費盡心思的策劃下,押沙龍回歸耶路撒冷,可是少年人2年之久住在自己家里沒有見父親的面。約押一開始似乎很為大衛押沙龍的父子關系上心,可是押沙龍回來之后,一再相見大衛,約押卻不與理會,最后還是押沙龍吩咐人燒了約押的一塊大麥田才達到目的。父子時隔5年終于再次見面,押沙龍在王面前俯伏于地,王就與押沙龍親嘴。(撒下14:33)“親嘴”當然代表了接納、饒恕,可是大衛又坐失一次教導兒子的機會,沒有引導押沙龍在作了“大惡”,犯了“大罪”(注:殺了哥哥)之事向上帝認罪,照理說那時的大衛還需要獻贖罪祭,獻平安祭。當然大衛自己也剝不下面子向兒子認錯。押沙龍認為他在父親的心中沒有位置,大衛從來不關心他。殺了哥哥,沒事;逃亡3年,沒事;回家2年,還是沒事;所以他干脆就鬧點“大事”,看你老爸怎么辦?15:章押沙龍在希伯侖老家“稱帝”,正式開始對抗大衛,由于反叛的勢力甚大,大衛選擇逃離耶路撒冷。固然從大衛犯罪后神的報應來說,刀劍不離開他的家,面對兒子的背叛,大衛選擇服在神的權能之下。可是從“家教”與“國度”的角度來看,押沙龍“大逆不道”,違背神的旨意,大衛一味地退縮也是不合神的心意,明知兒子在犯罪的道上越走越遠,卻沒有盡力攔阻,導致少年人在叛逆的路上一去不復返。16章我們看到令人發指的一幕,也是以色列律例典章禁止的一幕,少年人在王宮的平頂上搭起帳棚,公然與大衛的妃嬪親近。這固然是亞希多弗的詭計,是耶和華神的報應,但押沙龍或許以為這樣羞辱大衛,那老頭兒總該回來做點什么了。可是大衛還是繼續他的逃離,但耶和華神卻要開始降禍與押沙龍。(撒下17:14)
? ? ? 19章記下了押沙龍的死,竟然死于他最值得驕傲的“頭發”,死在找他回家的約押元帥之手,這確實是出乎人意料之外的事件。世事難料,令人唏噓啊!大衛聽聞消息后的那個哭啊,“我兒押沙龍啊,我兒,我兒押沙龍啊!我恨不得替你死,押沙龍,我兒,我兒!”確實令人心慟。可是我們發現押沙龍在世之時,大衛從未表達如此的“愛情”!就是到了兩軍對壘,大衛吩咐約押、亞比篩、以太,“你們要為我的緣故寬待那少年人押沙龍,”經上還說,王為押沙龍囑咐眾將的話,兵都聽見了。(撒下18:5)可見大衛對押沙龍的看重,可惜如此的心意,押沙龍從來都不知道,他永遠都聽不見了。
? ? 有學者說,作父母也是有“保質期的”。在“有效期限”我們若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行使“有效的權柄”,那照樣“過期作廢”。求主憐憫,賜智慧能力,建立我們的家庭,建立我們的孩子。耶和華賜福與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