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決定成敗”是一句怎么看都不像有錯的話。
但大部分人都把這話理解成了“只有兼顧所有細節才能成功”。
這就不對了,因為你每天上班的時間就那么幾個小時,想太多細節,成了思想上的巨人,卻也會成為行動上的矮人,最后只能在別人升職加薪時哀嘆一句“為什么明明我想得比他清楚,卻做得沒他好。”
所以今天,我就想來給你說說,職場上,哪些事情其實沒必要想那么清楚。
1“想”太多閑事,做太少正事
職場上需要我們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但心思太活絡絕對是職場禁忌之一。
“領導今天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團隊里的人會怎么看我?”
“這個活兒我攬下來劃算么?”
……
有多少人在犯這樣的錯——工作時把大部分心思放在了“揣測圣意”身上?
因為想盡快拔尖兒得到老板重用、因為聽聞了職場“老油條”們諱莫如深的辦公室斗爭,所以總是步步為營,生怕自己走錯一步就萬劫不覆。
我剛工作時就是這樣驚驚顫顫的。記得某個夏天的周六去上班,當天公司有活動人特別多,我就找了間安靜的會議室忙自己的工作。呆了一會兒CEO恰好路過看見我在會議室,就推門進來說:“最好和別人合用一間吧,這樣少開一臺空調可以環保些。”
當時的我剛入職一星期,CEO和我說的話不超過十句,其中就有這句。
我那一下午都在想:完蛋了!還不知道CEO會怎么看我,然后就一直責怪自己思慮不周。
那一下午,我就在擔心、自責和抱怨運氣不佳這些消極又復雜的情緒中度過,工作效率幾乎為零。
工作這么多年后才逐漸明白,領導最大的“圣意”就是每位員工都能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標。2“想”的太豐滿,做的太骨感
在職場中,完美主義者的“思考”有時就是一場噩夢。
“這個計劃是最完善的么?”
“這個方案是最優化的么?”
“這套實施措施是最高效的么?”
? ?然后,繼續伏案改改改!
其實這種思考本身并沒有錯,而且較之于對上述那些閑事動的心思而言,這種“想”高級、有益太多。
如果太沉迷于“完美”本身,那只會與完美更加背道而馳。因為工作需要出活兒,甚至很多時候需要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美國著名精神病學家杰維 · 伯恩斯說過:“過分追求完美,是取得成功的攔路虎,是自拆臺腳的壞習慣。”
而且沉溺于“完美”本身,會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忘記自己真正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看過一個小故事,說一個人去河邊釣魚想晚上飽餐一頓,可是每釣上來一條魚他都會拿尺子量一量,然后把魚又放回河里。
旁邊另一個釣魚的人看到后非常不解就去問他,你釣的魚都不錯啊,又大又好,干嘛要放回河里?
那人說,因為我要找一條剛好能和我家燒魚的鍋尺寸匹配的魚啊。吃魚才是他的目的,可一不小心這個目標就被鍋的尺寸喧賓奪主了。
更何況即便你真的絞盡腦汁想出一個完美的方案,也不代表這個方案最終就能有一個完美的結局。
因為“想”只是第一步。往往我們總把思考看得過于隆重,成了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任何老板都希望員工完美交差,但任何理智的老板知道“完美”太遙遠。
先有一份實實在在的東西擺在面前——哪怕它只有80分——也比遠在天邊、不知何時到手的100分要有用。
3,職場中,到底什么值得我們思考?
上到宏觀的公司文化、企業價值觀,下到實際的人際關系、團隊協作,甚至是第二天到底穿什么衣服合適、Email群發時收件人的排序,可以說我們在職場上需要考慮的事情太多、太雜。
我們精力畢竟有限,還是需要在眾多繁雜中理出一個優先級。在我看來,大多數職員需要站在兩個立場去思考兩方面的問題:
雇主立場——畢竟老板聘你回來不是打算做老板娘的。
身為員工我們有責任為雇傭自己的人產生貢獻、創造價值,而且一定要盡可能的大。
也許你會認為目前的薪資配不上自己的價值——這也許是公司薪酬體系的問題、也許是老板人品的問題、也許是當前公司效益的問題。但只要你尚未打算辭職,說明在內心深處其實你還是認可、接受當前這個匹配值的,即便你口頭抱怨再多。
所以,在其位就需要謀其政的你務必要時刻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如何為公司創造最大的價值?
換言之,即,我如何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標?這是我們站在雇主立場上唯一需要思考的問題。
自我立場——站在自己的立場時,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比較多,畢竟我們做一份工作既要能保證幫雇主獲利,還要能確保讓自己獲益,而這個“益”不僅僅只是錢。
《自我管理》這篇經典文章里提到的幾點就很值得我們去思考:
“我的長處是什么?”和“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樣的?”
對這兩個問題的思考其實是在幫我們解決如何讓工作效率、效益最大化的問題。
同時也能讓我們有更明晰的自我認識,可以在職場角色轉換、職業平臺變化時能耗時最少地走上正軌。
? ? ? ? ? ? ? ? ? ? ? ? ? ? ? ? “我屬于何處?”
在清楚自己的長處和工作方式的基礎上明確“我屬于何處”其實是在幫自己篩選出那些不適合的工作、甚至是排除誘惑,這能夠降低我們走彎路的概率。
? ? ? ? ? ? ? ? ? ? ? ? ? ? ? ? ? “我如何學習?”
可以說這個答案決定了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我們的后勁有多足、究竟能走多遠、站多高。
如果下一次升職加薪還沒有你的份,不妨想想(這個思考很有必要~)是不是自己想偏了、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