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舊文啦,2009-5-15
The truth lies in a man's dreams...perhaps in this unhappy world of ours whose madness is better than a foolish sanity(真實存在于人類的夢想中……在這個不幸的世界上瘋狂可能遠比愚蠢的明智要好得多)
——米蓋爾·德·塞萬提斯
? ? 看外國文學史,看到文藝復興巨匠塞萬提斯這一節,雖然他在文學上成績斐然,然而他一生的境況卻讓我很覺黯然嘆息:他一生坎坷,窮困潦倒,經歷無數滄桑,其傳世之作《堂吉訶德》也沒能為他帶來物質上的改善,利潤大都被出版商撈走,在《堂》下卷完成的第二年,便因水腫病去世了。
? ? 盡管很清楚歷史上著名的作家大多經受了很多苦難,而且從一定程度上說,是這些苦難成就了他們。
? ? 這方面和塞萬提斯極為相似的一個人便是《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笛福,他們在文學上的成就與悲慘困苦的現實生活形成極為強烈的反差,這始終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世上總有幸運的壞蛋,也有不幸的好人,正如貧富差距,一些人富可敵國,一些人卻正處于貧病交加的生死邊緣,世界總是這樣的奇怪,變幻莫測,本就不存在那所謂的公平,大自然里的弱肉強食法則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么?但我依舊想問一個在其他人看來很愚蠢的問題:“如果他們能夠重新選擇,他們是否更愿意做一個生活舒適、安逸的卻會很快消逝于歷史長河的平凡的、幸福的人?”
? ? 我知道我永遠不會得到答案,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個時空悖論,他們不會知道他們的命運,便沒有選擇之說,人無論在哪個時代都無法真正地掌握自己的命運,無力感存在于每人心中。可是,隱隱又覺得他們的行為已經給了我答案:“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人之所以為人,想來便是這個原因,人因為追求而光芒閃耀,這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
? ? 俗話說:“不以成敗論英雄”,更何況,他們沒有敗,失去了幸福的生活,卻得到了精神的永恒,正如文天祥所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或許不太恰當)他們的偉大作品與思想將長存于世,給我們后人以心靈的凈化。他們是對人類歷史有巨大影響的人,我確是目光短淺!人類如此渺小,沒有思想的貴族、富人比比皆是,又怎能與他們相比?
? ? 可以說,普通人都是小人物,會很快地消失于歷史舞臺,因此,追尋美好、富足的生活,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塞萬提斯肯定也是這種想法,從這點上說,我的想法并沒有錯,但他沒能做到,卻依然執著,這讓他獲得了比之珍貴百倍的東西,很難想象如果他生活富足還能否有此成就。只是歷史是沒有如果的,每一個人都會受到那個時代的束縛,他們是可敬的英雄!
? ? ?人的思想總是充滿了矛盾,沒有永遠的對和錯,我們懂得很多,未知的東西卻無窮無盡,這個世界是多維的。
? ? 人們在看待著名的人時總是注意到他們光輝的一面,卻忽略了他們的痛苦、不幸以及付出,是呵,我們都渴望榮譽。
? ? 文壇上被譽為“打不垮的硬漢”的美國作家海明威,他精力旺盛,實在地享受著生活,但也有失意,成名后十年,新作《過河入林》遭到批評界瘋狂攻擊,批評“這是其最壞的作品”,經歷了兩次飛機失事、版權糾紛、數不清的病痛(你一定知道他身上有237塊彈片)及其他麻煩,生活實在很難言說,你永不可能事事如意,在他生命結束之前,海明威幾乎擁有了一切:朋友、女人、財富、諾貝爾獎,卻失去了健康、創作才華,而當身體健康、文思泉涌之時,又擁有什么?失去了什么?
? ? 我覺得,如他自己所說:“一個人能夠被毀滅,但決不能被打敗。”人最需要的便是尊嚴、光榮、強健有力地活著。
? ? 希臘神話故事中任何人都沒有辦法反抗命運,因而會產生悲劇的說法。直到今天,二十一世紀,人類文明進入“信息時代”,科技高度發達,人類卻依舊無法擺脫命運的控制,即對未知的恐懼,這種變量是人類無法掌控的,小的突發狀況如失火、骨折,這些問題都還有挽救的余地,而大狀況如“5·12”汶川大地震,多少人葬身于殘磚瓦礫之中?他們永遠地告別了這個世界,人生如螻蟻,生命的脆弱可見一斑,希臘故事中人們對已知的無法改變的未來的抗爭和我們現在對未知命運的擔憂在本質上并沒有區別,人類歷史就是一部充滿苦難的歷史。
? ? 人生如同戰戰兢兢地走在獨木橋上,遠方一片黑暗的森林,怎么也望不到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