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幾位大咖不約而同的發表文章談買房,觀點也不謀而合都是不買,看完這些大咖的文章,我不由得焦慮起來,因為大咖的粉絲多啊,閱讀量也高,粉絲看到自己偶像的觀點,真的不買房是完全有可能的,任何的消費都是因人而異,作為擔心癌癥晚期患者的我,忍不住提起筆聊聊這間房。
因為自己在房地產行業從業近十年,且每天都是豁出命的干和學,所以此文我會全面考慮,從理性的和感性的角度出發,給大家分清楚人與房子的關系,至于買與不買大家自己拿主意,我說了不算,大咖說了也不算。
首先我們要分清楚市面上房子的類型和區別,我們接觸最多的是商品房,因為廣告多,經常接到這樣的騷擾電話;另外一種是經濟適用房,略微了解的人都覺得這種房子便宜;還有一種就是廉租房了,這種房子估計大家聽到的多見到的少。
那么為什么會有以上幾種類型的區分呢?這是跟個人收入相關聯的,商品房的定位其實是給那些收入中高階層設計的,這樣類型的房屋一般會注重物業服務,景觀園林,以及各種附加值。而經濟適用房是針對家庭無住房且住房面積過低,家庭成員收入過低的階層設計的,這一類的房屋在初始階段就比商品房減免了大量的稅金和土地出讓金。最后一種廉租房,是政府以補貼房租或實物配租的形式,向符合城市收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難家庭提供的住房形式。
了解了以上信息定位,你就能理解,老百姓買不起房,多指的是買不起商品房,而各地政府在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方面的建安量很低,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所以產生的供需矛盾。作為商品房,要承擔包括土地出讓金在內的上千種稅收,加上人力成本的逐年增高,所以出現了房價越長越高的現象。
從我第一年從事房地產行業時,我就留了心,每年的年初,把全國房地產方面的磚家對于今年房地產走勢的預測都保留了下來,到了年底再回過頭來看這些磚家說的話,沒有一個說對的,相對準確率最高的一個人,恰恰是老百姓最討厭的一個人 — — 任志強。
我們下面先來說房價是漲還是跌,這里我們不信神佛信成本,大家這么多人里總有人是做生意的,自己賣商品不是每一件商品都賠本去賣吧?上面提到了,首先房地產最大的成本就是土地成本,目前市場上的土地價格都能在房地局的網站上查得到,注意哦!只有商品房是完全有土地成本的,另外就是各種稅收,以及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做房地產的人尤其是跑手續辦證的人都知道,我這里已經省去了很多沒有說。基本上正規開發商建設的商品房每平米的成本約有XXXX元左右,特殊地段有特殊價格,所以很多人說房地產是暴利行業,我從不認為,因為他們的利潤率還沒有一瓶礦泉水高,根本算不上暴利,房地產屬于高投資高回報。
再來說買房,我為什么建議大家買房?先從理性角度出發,我身邊的朋友經常問我:你看我什么時候買房合適?我一般都這么回答:如果你買房是為了自住,因為步入社會了有了工資收入了你可以考慮買房,因為談了女朋友計劃著結婚你可以考慮買房,什么時候買?越快越好!如果你本身有房,且滿足你的居住需求,那我建議你不要買,或者不急于買。
這時候有朋友說了,我買不起啊,房價那么高我工資那么低。這里,一般指的是買不起商品房,但不代表你買不起經濟適用房,你可以在工作之初工資收入低時就申請經濟適用房購買資格,即使退一萬步講,你們的家庭收入都非常低,且沒有自己的住房,那你可以申請廉租房。
現在大家購買房屋,大都是父母和自己湊夠首付款,然后按月支付貸款,這樣的購房方式我個人是支持的,因為根據我的追蹤調差,凡是那些初入職場就早早買了房子的人,基本上都在5-10年內還清了貸款,而自己的工資和職位也都隨之升高,這期間也找到了合適的伴侶,順利的結婚生子。
而另一部分因為首付和月供,沒有選擇買房的人,我也做了追蹤調查,現在多數仍然沒有買房,且單身,婚姻又成了另一個問題。
這里有一個隱性的消費理念,也是隨著自己長期的觀察總結分析得到的,一筆價值不菲的消費,給你帶來經濟壓力的同時也會促進你在賺錢方面的積極性,比沒有壓力的其他人更有動力。當年,我做調查的對象,都是同一批來到公司的新人,買房的人有的升職了,有的跳槽加薪了,而沒有買房的人還是普通職員。
再回到那些大咖們的理論上,大咖不買房不是從大咖出生的那一刻就決定自己不買房的,而是到了此刻自己的社會地位、人脈、影響力、價值觀、個人財富都達到了一定水準之后,才開始談自己不買房的理念,他們的理念或許沒有錯,但并不適合你們,這里的大咖不用每天在辦公室里被領導訓斥,不用整天跟女朋友因為生活瑣碎吵架,他們走到哪里都有人安排飯局,都有人安排星級酒店,而這些社會資源你有嗎?
不買房說出來很容易,做起來更容易,聽進去非常容易,但是人生啊,不要總是選擇哪條容易的道路來走,我寫這篇文章并不是鼓勵大家買房,而是通過買房我看到了一個個從無產到中產的跨越,通過不買房我看到了一個個從無產接著無產的現象。
其實買房的真實目的是為了讓你提前消費,然后更加努力的為之奮斗,你會發現在奮斗的過程中,會多出來一個人陪你一起風雨同舟,在奮斗的過程中,你慢慢的習慣了那些風雨,在奮斗的過程中,你越來越從容面對,最后,當你回到自己家中,看到網上那些關于買房不買房的爭論時,心里充滿了答案卻一言不發,只會淡淡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