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哲
一年一度高考季,獨坐書房,拜閱北大“偷聽生”出身的北大教授、文學大師沈從文先生的作品集,禁不住感慨萬千!我在北大“偷學”,轉眼已經二十余年,作為一名北大“偷學”的追隨者,對沈先生充滿敬意,并緬懷不已!沈先生的文學夢,何曾不是我的文學夢?!他所遭遇的種種困難,我何嘗沒有一一遇到過?!北大“偷聽”的酸甜苦辣,是多么的刻骨銘心!等到有一天,北大“偷聽生”,通過頑強拼搏,備歷艱辛,也能與沈從文先生一樣,破繭而出,化蛹成蝶時,那該是多么的驕傲自豪??!
作為一名北大旁聽生,重溫北大“偷學”前輩沈從文的北大往事,又一次讓我信心倍增,并感到溫暖無比。讓我們靜下心來,了解沈從文在北大的“偷聽”經歷,進行一次“電影回放”吧!
1922年的夏天,沈從文從故鄉的湘西來到北京求學。1923年秋天,他參加了燕大二年制的國文班的入學考試。由于基礎差,面試時,一問三不知,結果得了零分,主考官十分同情他,把2元報考費也破例退還給了他。
從此,沈從文對正式入學死了心。當時,北大實行開放辦學的方針,學校的大門,向一切渴望求知的社會人士敞開。旁聽生不僅可以自由旁聽,甚至可以在北大圖書館博覽群書。而北京別的高校,雖然也有旁聽生,卻有名額的限制,唯獨北大對不注冊的旁聽生,毫無限制。
沈從文曾居住在銀閘胡同公寓,是以北京大學紅樓為中心,附近幾十個大小公寓之一。在這些公寓里,住滿了全國各地來北京求學的年輕人。當時北大英文系的陳煒謨,德文系的馮至,哲學系的楊晦,都是學生中的高才生。因緣時會,沈從文也成了北大不注冊的旁聽生。
沈從文在北大的收獲,同時還結識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文學上的摯友、同好,如馮至、黎錦明、陳翔鶴等,他們互相切磋、交流、激勵。沈從文在彼此間的相互熏陶之下,就此走上了文學之路。
當時,沈從文一邊時斷時續地在北大聽課,一面在公寓那間“窄而霉小齋”里,開始無日無夜地伏案寫作。
這個“鄉下人”,雖溫良柔弱在外,卻頑強倔強于內。他確信別人能辦到的,沒有理由認為自己就辦不到!他明白自己在通向文學之園的路上,根底極差;又毫無派系可供自己攀援,應比別人要多受些磨難。今天沒有希望,只要明天還可望辦到,自己就沒有中途罷手的理由。但這并沒有讓求知欲很強的沈從文絕望和氣餒,他發現了一條最佳求學捷徑——在北京大學旁聽,并一如既往地做著他的文學夢。
沈從文不愧為北大那龐大的“旁聽大軍”中出類拔萃的佼佼者。沈從文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主要選取中文系、歷史系、日語系等的課程進行旁聽。數載的旁聽生涯中,他以務實的態度虛心求學,努力汲取知識的寶貴營養,使自己在各方面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日后成為一代文學大師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沈從文在此間的文學創作并非一帆風順,這位天才的作家在起步時,也和眾多的文學愛好者一樣,屢屢遭受退稿的厄運,幸運的是,北大的幾位教授慧眼識珠,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郁達夫在當時已經是著名的作家,同時在北大兼任教授。沈從文在創作上屢受挫折之際,給郁達夫寫去了一封求助信,向他探尋、求教文學創作的奧秘。令沈從文喜出望外的是,郁達夫竟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冬日,親臨沈從文棲身的小屋“窄而霉小齋”??吹缴驈奈木狡鹊纳?,郁達夫不但慷慨地資助他衣物、錢,還親切地邀請沈從文吃飯,席間諄諄指導沈從文的創作。
除郁達夫外,北大的胡適、周作人、辜鴻銘等教授,也都曾在創作與生活等方面,給以沈從文不少的幫助。在北大教授的提攜下,沈從文很快結識了徐志摩、聞一多等文學界的名流,從而一步步跨進了文學圈,開始在文壇上嶄露頭角。
只有小學學歷的文學青年沈從文,通過在北大的旁聽,不懈的努力,在北大諸多教授的無私幫助下,最終成為北大名教授與文學大師,堪稱中國文壇與北大校史上的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