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就是在母親的懷里慢慢長大的,那是我的一片天,溫暖且安心。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也慢慢長大,母親的懷抱在我印象中慢慢變小,直到再也裝不下大大的我。
說來也不怕大家笑話,大學之前,我差不多都是跟母親睡的。可能是與生俱來,剪不斷的那份親情,使我和母親總是那么親近,總是愿意跟在母親后面到處跑。
那時的我,無憂無慮,天真無邪,與母親無話不說,那段時光,總是那么快樂。
我是家里的小女兒,我總愛枕著媽媽的手臂睡覺,不枕著睡,我就發脾氣不睡覺,小孩子的天性,母親沒有辦法,只有依了我,但母親總會在后半夜抽走手臂,那時我不知道為什么,稍大些,我知道母親也會有老去的一天。
記得讀小學的時候,我不聽母親的話,總是吃一些垃圾食品,以至于把自己的胃給弄壞了,至今我的胃都有些小毛病,母親總是特別照顧我的飲食習慣。
在我生病那段時間,一直躺在床上,吃不下飯,可把母親急壞了,我靠在母親懷里,母親就說:“這可如何是好,瘦得身上都沒肉了。”現在想來,心里暖暖的。
每個人都有叛逆期,而我也不例外。
初二那年,我的叛逆期悄然而至,感覺不到母親懷抱的溫暖,整天和母親斗嘴。那時,我說了好多傷母親的話,母親應該很傷心吧,但那時的話語,好像失憶一般,找不回來了,我想母親也忘了吧
高中三年,在學校的時間比在家里多,暑假一個星期,寒假三個星期,與母親總是聚少離多。每次回家總是和母親膩在一起。
在高考成績出來的時候,我迷茫了。三年來,說沒有努力那是假話,但是考試沒有發揮好,又能怎樣呢?我在母親懷里大哭了一場,母親沒讀過什么書,不會說過多安慰的話語,只是對我說:“不管你怎樣選擇,我都支持你?”在母親看來,自己沒有多少文化,提不了什么意見,只要自己的選擇了,不后悔就好了。有了母親的支持,我覺得高考失利都讓我看開了不少。
到了大學,離家更遠了,到了一個新的環境。在這個新環境中,我就有點格格不入了,在農村生活了那么多年,到了大城市一時難以適應,加上對母親的思戀,心中更是有口難言。
我每次和母親通話,總是報喜不報憂。我也學會做兼職賺點生活費,母親問我還有沒有錢用的時候,我總說有的有的。在大一時,因為工作需要買了一個電腦,我也沒問母親要錢,我用的都是我高中的助學金和我平時攢的零花錢,那段時間,我真的很拮據。但是,想到母親在家里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我覺得這也沒什么。
從小我就是父母,鄰居眼中的好孩子,母親從小對我說不要和男孩子一起玩,讀書時不要談戀愛。
大三了,馬上面臨畢業,過幾年成家立業,在母親身邊的日子也就少了,所以我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多陪伴母親。都說女兒是母親貼心的棉襖,我一定要做一件既貼心又溫暖的小棉襖。
現在,我也是個小大人了,但在母親眼里,我永遠是個孩子,我還是愿意在母親面前撒嬌,不管家里有沒有客人在。在我看來,撒嬌也是對母親的一種愛。
在異地,在多少個午夜夢回的夜晚,夢中,我又回到了母親的懷抱,母親哼著搖籃曲,講著那個年代的流年往事,而我睡得香甜。
不管我走得多遠,總想回到母親的懷抱,母親的懷抱永遠是我最溫暖的港灣,那種溫暖是安心,支持,鼓勵與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