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決定養一對鸚鵡,一只是黃色的,一只是綠色的,母親一直強調說要養一樣的顏色,在我的堅持下,還是選擇了黃色和綠色,因為至少有多一種可欣賞的顏色可選擇。
剛剛回來的時候,兩只鸚鵡每天嘰嘰喳喳,有時覺得很吵、有時覺得也是很有生機。兩個月后,看兩只鸚鵡要繁育下一代了,想給他們換一個好的窩,結果被放走了一只,就作罷,買一只同樣顏色鸚鵡。不料買回來的是一只雌鸚鵡,兩只鸚鵡沒了語言,不久,剛買回來的鸚鵡抑郁,病死了,也就作罷,又買了一只同樣顏色的。有一次,打開門換食物的時候,門忘記關了,等發現的時候,剛買的黃色鸚鵡飛走了,可另外一只鸚鵡留下來了,母親說這只鸚鵡是有感情了,但也許是看見連續同伴的失蹤覺得籠子才是最安全的空間了吧??粗@只剩下的鸚鵡實在可憐,決心再買一只,所以現在家里還是兩只鸚鵡。
巴掌大的籠子,每天除了吃小米、喝水就是嘴腳并用的爬籠子,要不兩只鳥拌拌嘴、你啄我、我啄你的,日子過著也就感覺快了起來。但對于我們來說,忙碌的生活,很少會再去觀察它們做了什么,只是看食物吃完以后加點小米或者添點水,和養花差不多了。有親友來了,才會注意到說,養了兩只鳥。
鳥的生活如此,我們的生活也一樣。
有多少人,從出生到離世就在一個地方生活一輩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所謂在工作、生活。在同一個空間,情緒來了,發一個脾氣,心情好了換一個地方旅行。同樣的籠子,大與小全在自己內心。
有一位名人回憶說,自己在拘留所里面坐著,每一分鐘都充滿著煎熬和痛苦,但我們同樣聽一節課、看一個電影也是坐著,為什么是充滿了享受和愉悅。
此生應是平平,平平不妄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