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閱讀前感想
第二次閱讀相對第一次又有了新的收獲,這本書涉及的專業知識很少,非常的淺顯易懂,即使是第一次接觸心理學的人看也完全不吃力。
為什么會選擇再一次閱讀也是有選擇的原因的當下的心情情緒雖然是來自之前的經驗和性格,但是人在當下的生活方式是最為重要的,我在近期發現我有重讀這本書的必要。
第一是之前閱讀我通過筆記也很難清晰的回憶.
第二是我當下確實需要找到一個清晰的方向也不是說是正確的,只是有目標的去執行,可能也是有些許強迫自己,但是我清楚的知道在一些情況下如果不稍加合理的安排并執行人是很容易變得非常的懶散。
我不喜歡強迫自己去做一件事情,這樣去做總是感覺是在完成一件任務,我慢慢養成習慣和規律讓自己擁有真正意義上的自由時間
2020.6.28第二次閱讀讀書筆記
事實上,在現實中,我們只能活在當下,一切都會發生在當下,而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用的時間概念。
時間是一種幻覺。只有向當下投降,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通往和平與寧靜的大門。在那里我們可以找到真正的快樂,在那里我們可以擁抱真正的自我。
它還告訴我們如何獲得完全的快樂、和平和寧靜,從而積累更多的能量,在每一個當下得以釋放;怎樣透過痛苦之身體悟當下,尋求解放;怎樣透過當下連接本然的自我。
他告訴我們什么才是真愛,什么是真正圓滿的感情關系。
總之,我們應該不斷反省自己,正視生活的本質,“不扭曲,不變形”,滿足于當下,知道如何屈服,不抱怨不焦慮,“以無為而有為”。
這句話很平常,但讓我們知道,如何順應自然,才能達到人與自然的統一。
任何事物和存在都有它的因果,何不去抓住當下的每一刻,積累能量,等待爆炸,那么你就會自然而然地創造出生命的奇跡!
同時,我也了解到,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幸福。如果富人能取之有道,造福社會,名利雙收,他也能嘗到幸福的滋味。
1.觀察傾聽自己的思維
傾聽自己大腦中的聲音,特別是那些重復的思維模式。
在傾聽的時候,不去做任何評判。當你在傾聽思維時,你不僅意識到了這種思維,而且還意識到了你在觀察這種思維。
(第二次閱讀時有新增加了很多感受正念不去評判會讓你更關注你自己本身而不是事物,關注當下的自我才能不浮躁)
這樣一個新的意識層面就產生了,你會感覺到那個在思維背后更深層次的意識。思維就會因為喪失了力量而很快消散。
2.專注當下
我們認同于思維的自我就是“小我”。對于小我來說,當下時刻幾乎不存在,只有過去和未來才是最重要的。
小我總是想把過去的事情復活,因為沒有過去,你將會是誰?小我還會把自己投射到未來,以確保它能繼續存活。
即使小我在關切當下時,它關切地也不是眼前的當下,因為小我是以過去的眼光來看當下的。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練習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這一刻,比如在洗手時,關注與洗手有關的所有感覺,或者觀察自己的呼吸,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在思維中創造空白。當我們的思維空白時,我們就能感受到內心深處深深的寧靜,祥和。
思維創造出了情緒和痛苦。只要你認同思維,處于無意識狀態,痛苦就不可避免。思維總是否認當下,并試圖逃離當下。
因為在沒有時間的情況下,它無法發揮自己的作用并對你進行控制,所以它視當下時刻為威脅。思維和時間是密不可分的。
雖然我們需要大腦和時間來生活,但是當它們控制了我們的生活時,痛苦就產生了。
想一想,如果沒有人類,只有動物和和植物,還會有過去和未來嗎?
如果你去問一只鴨子現在幾點,它可能就會說:“現在就是現在啊”。
而且當我們看見兩個鴨子打架,他們打完以后就會平靜的各自游開當作剛剛的事情沒有發生一樣,他們已經專注在當時的當下時刻,沒有在去思考剛剛的打斗。
我們人類呢?我們已經被思維控制,無法專注當下,總是專注在過去的事情上,或者就是在以過去的經驗,評斷現在或者擔憂未來。我們從未真正的拋下所有的思維只是去感受當下時刻。所以,我們的所有痛苦都是來源于思維和時間。
如果你不想再創造痛苦,不想再增加過去的痛苦,那么就請你不要再創造時間。至少不要創造除了做必要事情之外的時間。
剛剛前面講到思維和時間密不可分。從思維中去除時間,思維就會停止—除非你選擇運用它。
當你認同思維時,你會不由自主的被時間控制。你完全陷入了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期待當中,你不愿接受當下時刻并允許它存在。
我們可運用觀察者的方式去觀察自己那個想要逃脫當下的思維慣性。當你開始觀察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總是把未來想的比現在好或者比現在壞。
好的話你就充滿期待,壞的話你就會焦慮。
鐘表時間是用來管理生活中的實際事務的,事務完成就馬上回到當下。
比如你安排自己的工作計劃,旅游計劃, 還有從上次的失敗中吸取經驗,設定下次的目標,這些都是在利用鐘表時間。
即使是設立了目標和計劃,也只是專注在自己為了目標所前進的每一步當下,而不是在將注意力一直放在目標上面。
如果過于注重目標,你就不是在專注當下了。就像你出門旅行,你有一個目的地,但是在過程中經過很多風景,你只需要專注于欣賞當下的風景,最后自然而然的到達目的地。如果你從一開始就一直專注在最終的目的地上,那么你無法欣賞沿途的風景,你所感受到的都會是焦慮何時才能到達。
心理時間是指你在不斷的回憶過去的錯誤,進行自我批評和悔恨,你把時間變成了你自我感覺的一部分,這時就形成了心理時間。
心理時間與錯誤的認同有關。
像上面所說的把注意力關注在目標上即關注在未來上面,這時鐘表時間就也變成了心理時間。因為這時生命的旅程不再是一場奇妙的探險,而變成了一種為達目標的強迫性需要。關注過去和未來總是會讓我們感受到自責,內疚,焦慮,壓力。
在我的理解里,如果你在關注過去和未來時感受到了強烈的負面情緒,那么你就是進入了心理時間。
過去和未來不是用來胡思亂想的。如果那些讓你不舒服你就必須得脫離出來專注當下。
因為在時間中沒有救贖,只有在當下,才能獲得自由解脫。
當你把很多事情當成問題來看待,你就會產生消極心態。
然而消極心態對處理事情沒有任何幫助,所有的你在消極心態下所作出的任何行為不僅不能處理事情,還會創造出更多的痛苦和不幸。我們的消極心態也會傳染給其他人。不快樂比疾病的傳播速度要快得多。我們有責任管理好自己的內在空間,不讓它去污染別人。
那么如何處理自己的消極心態?就是把它扔掉!當然我們應該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可是接納過后,我們要進一步學會不再創造負面情緒。
消極心態的產生是因為抗拒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