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我要出差了。那是一個據說買什么都很劃算的城市。我心里開始犯難了。每月工資發下來,我盤算完還貸款,還信用卡,所剩已經不多了。甚至可以說,根本就沒有剩余。因為距離貸款還完,還差著很遠的距離。
我得自律,我得控制自己的購買行為。對,是購買行為,不是購買欲望。因為最終破壞計劃的,還是行為的實施。最近在微信里關注了兩個公眾號,一個是蟬衣兒一個是遇見高賽賽。
她們分享的內容,都是如何節約、存錢的。蟬衣兒大概30歲,遇見高賽賽34歲。相比起來,我現在覺悟存錢,已經起步的太晚了。不過,有句話說,當你意識到問題的那一刻,就是你改變最好最早的起步時刻。
可我現在根本談不上存錢。我想不管是什么存錢法則,消費法則。我應該結合我的實際,把存錢法則,替換為還錢法則。只有當我真正的還完債務的那一刻,才有資格用得上存錢法則。
先捋一捋我為什么一直沒有存錢。是錢不夠多?是花錢如流水?我想,都不是。意識才是我花錢道路上的洪流。我一直倡導,開源才能節流。掙一萬花三千和掙三千花三千,那不是一個概念。雖然至今,這句話我仍然認為是沒有錯的。變得是,我對現實真相的看清。
體制內的待遇,是細水長流的過程。餓不死也撐不死的現狀,如果沒有細水長流的存錢計劃,遭遇突如其來的變故也是會餓死人的。可惜當初只一味的追求開源,已經因為那些突如其來的變故而資不抵債。如今才知道,開源并不是那么的輕而易舉,沒有一桶金的支持,開源的步子也是很難邁出去的。
再說回眼下的現實來。既然認清了現實,就要落腳于實處。面對誘惑,如何抵制。2024年春節之后,我開始對自己的家里進行了整理。主要是自己的衣物和三個孩子們的衣物。通過整理,我發現,雖然東西還是那么多,但對家里的東西更能做到心中有數。再想買的時候,就會知道重復的東西很多。以及出門穿搭的時候,自己也會從中掌握到如何搭配出新鮮感,而不是不停地買買買。
除了日常的生活物品,現在再來說說這次出差,如何才能更好的抵制買買買的欲望。當然除了前面說道的衣物買買買,還有電子產品,化妝用品等。那天刷到抖音上一個博主,使勁夸贊廣州的東西有多么的便宜。弄得我也心癢難耐。可當我給姐姐弟媳聊完之后,又發現無論是便宜幾百的手機,還是平板,又或是幾塊錢一件的衣服。我家里都已經是超量配置了。
所以,什么是劃算,什么是不劃算。不是價格比本地便宜了多少,不是折扣又低了多少。而是你需不需要必不必要,這些東西會不會反過來吞噬了我們有限的時間。只有能夠需要甚至是必要的東西,才是所謂的劃算,否則,都應該在內心默念,沒那么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