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用或曾用什么方式紀念畢業?
據新華社2017年5月29日報道,日前,在河北省某高校研究生答辯結束后的聚餐上,大盤烤羊腿吃了不到三分之一就“下桌”了,一條魚幾乎沒人動筷子,一些家常菜因桌上“無處安置”而放在一旁“無人問津”……有學生表示,花在畢業聚餐上的錢算下來得有兩三千元。“聚餐前,很多人都想最后‘鋪張’一下,會首選星級酒店;聚餐結束時,大家都好面子,沒人將剩余的甚至未動的飯菜打包,只能眼睜睜看著飯菜倒掉。”
這種紀念畢業的鋪張浪費觸目驚心,很難留下美好的回憶,明顯不可取,應予以譴責。中科院的調查顯示,我國每年餐飲食物浪費量1700萬至1800萬噸。要知道,幾乎沒有任何一種浪費行為可以原諒。很多浪費行為純粹源于成為集體無意識的面子思想和形式主義,把那些浪費的錢花在更重要的事物上,不知會產生多少價值。
時下正值大學畢業季,畢業紀念以各種方式呈現。除聚餐外,還有做紀念冊,拍照錄像,畢業旅游,定制紀念品(如戒指),集體向學校贈送石刻或盆栽,不一而足,甚至還催生了“畢業經濟”。不過,在山中君看來,除集體植樹外,畢業紀念最好的方式是向學校圖書館捐書。
大學是實施高等教育的學校,在大學,人們進行更大更深入的學習,向更深處開發自己,找到人生的使命感。大學之大,不僅在于大師,而且在于大圖書館。據了解,哈佛大學圖書館是美國最古老的圖書館,也是世界上藏書最多、規模最大的大學圖書館,哈佛大學能有如此崇高的地位與此有莫大的關系。
中國大學的圖書館就相形見絀了,至少山中君就讀的某南大學就是如此,很多想讀的書都找不到,只有自己買。在大學,無論如何強調圖書的重要性都不為過。中國的科研水平上不去,沒有厲害的圖書館不得不說也是一大原因,我們的大學首先在圖書館這方面就遠遠不如歐美那些厲害的大學。
在大學求學幾年,畢業時不妨給母校留點有價值的東西作紀念,捐書就成了不二之選。現在網購圖書越來越便捷,捐書的門檻可以說再低不過了,對每個學生都適用,并且是極高貴極有價值極有意義的紀念方式。捐之前,不妨簽個名,寫些字,留個影。捐之后,它們的價值就不可估量了,因為在理論上它們會被無數人閱讀,如果能永久保存的話。當然,必須要捐新買的好書,尤其是專業書,又尤其是現在的圖書館沒有的專業書。
完成學業后,拿什么紀念你——我的大學?這個問題值得每個畢業生思考,你的學習帶給了你什么?你又準備帶給學習什么?
注:文中配圖源自互聯網,謹此致謝。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