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不記得是那本雜志還是哪張圖片,鼓浪嶼這三個字就撞入了我的腦海里,深深的烙下了印記。12月的一天,在茫茫四海的陣陣濤聲中,乘船橫渡鷺江,我終于踏上了鼓浪嶼,來到這個夢寐以求的海上花園。
? ? ? ? 鼓浪嶼,古名圓洲仔,因西南海濱礁石受到海浪沖擊,聲如擂鼓,明代改稱鼓浪嶼。島雖小,卻有三座山峰,曰龍頭,曰升旗,曰雞母,三山并列,崗巒起伏,碧波、白云、綠樹交相輝映。在北方雖然已經是白雪飄飛的時節,這里仍然天空湛藍,陽光暖暖,到處是鮮花盛開,那些各種顏色的三角梅,布滿島上的每一個角落,展示自己的姹紫嫣紅,讓人感到生命的艷麗和繁華。
? ? ? ? 鼓浪嶼是從容的。島上沒有汽車,安步當車,以從容的步伐漫步島上。路,伴著大海,曲曲折折,一個彎套著一個彎,一個人的思緒與游興可以在這里盡情的揮灑,讓驚喜和浪漫在不經意間出現,然后讓自己沉醉。但鼓浪嶼也是厚重的,從容的背后,深藏著民族的痛與屈辱。遙想當年,西方列強在此橫行,堅固的古堡壘,刻寫著無盡的滄桑。站在日光巖上臺,似乎還能能聽到當年海戰的隆隆炮聲,感受到清兵兵敗如山倒的悲哀。明代,鄭成功率軍兩萬五千人,乘船一百二十艘,從鼓浪嶼出發,浩浩蕩蕩,乘風破浪,抵達臺灣,驅逐荷蘭人,收復了臺灣。“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田橫尚有三千士,茹苦間關不忍離。”他將一生的偉績,一生的英明,留在海峽兩岸。鼓浪嶼上,佇立著鄭成功的石像,靜靜地望著迷人的鷺江。戰袍被海風勁吹,透出英雄的剛毅,廈門,臺灣,因為鄭成功而緊密相連。此刻,這片海域沉靜超然,那些刀光劍影,刀戈兵戎,硝煙炮火,一定還在海的深處涌動。
? ? ? ? 鼓浪嶼是浪漫的。住在海邊的人總是有著無限的夢想與浪漫氣質,鼓浪嶼則是把這種氣質無限保存和發揮到極致。鼓浪嶼上到處都是精品小店,即使在偏僻的路上,不經意間也可以遇見,就像撞入童話世界,隨便拍下一張照片,都是藝術的體驗,再細細觀摩,為之驚艷。而所有小店都有一個非常別致的名字:張三瘋的貓、花與愛麗詩,海上雅典娜……。踩著舒緩的音樂曲譜前行,城市的喧囂和嘈雜凝固了。原來,島上的兩萬居民,大部分喜歡音樂,尤喜彈琴。無論白天黑夜,隨時能聽到悠揚的琴聲,從某個窗戶飛出,縈繞在你耳邊。日光巖下的菽莊花園,假山庭院,清靜幽深。花園里的鋼琴博物館,陳列著愛國華僑胡友義先生收藏的近百架古董鋼琴。進入館內,木地板在腳下吱吱地發響,黃色和橙色的主色調,讓人感覺別樣的溫暖。出館,過了寨門,沿著避暑山洞,拾階而上,就能登臨日光巖頂。佇立巨石,舉目遠眺,海礁嶙峋,岸線迤邐。浪花拍打著岸邊礁石,水聲如鼓,千傾波濤澄如碧練。巖下,蔥郁的綠樹掩映著紅瓦綠墻,錯落有致。金黃的沙灘,紅色的屋頂,綠色的榕樹,藍天白云,一幅美麗的水彩畫,展現在眼前,令人心曠神怡。一位烏黑長發,裙袂飄飄的年輕女子,正動情地唱著人們熟悉的歌:“鼓浪嶼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嶼遙對著臺灣島,臺灣是我家鄉……”淡淡的鄉愁,在婉轉悅耳的曲調中流淌。
? ? ? ? 鼓浪嶼是華美的。島上的樹木,千姿百態,郁郁蔥蔥,隨處可見榕樹和梧桐。垂著長藤的榕樹宛若夢幻中飄逸的思緒。碩大的樹冠,像瀑布般茂盛。一棵大榕樹,就是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不停地向客人們娓娓述說,高大的梧桐筆直的站立在那里,望著島嶼那邊的都市風情。這些參天的古樹都有百年之齡,每一棵樹都不再是植物,更像是一位歷史的見證者,走近它,仿佛它在用年輪向我們講述著遺失在歲月里的故事,走過它們身旁的是時間的回音,是一張張陌生又熟悉的臉龐。許多老別墅,爬滿藤蔓,斑駁、破敗,駐足細看,生銹的、偶爾還有斷裂的花窗、門柵、護欄。然而廊檐上精雕細刻的圖案,無不體現出它的典雅、華麗、精致和唯美,用手觸摸著頹圮的籬墻,靜聽墻內似乎還演繹著當年的風情萬種。爭艷的三角梅,散發陣陣幽香,給遙遠的故事增添幾分浪漫的情調。布滿青苔的臺階、小路,從墻身磚石縫隙中長出的小草,讓我感悟這個小島歲月的滄桑,以及滄桑過后的平和與安詳。海風吹走了白云,海水在遠處奔騰。游人如織,人人懷一個夢而來,走近了海岸,但走不出天涯情思,最終成為鼓浪嶼的過客。
? ? ? ? 鼓浪嶼的浪漫與美都雕刻在細節上,深刻在骨髓里。稍不留心就撞進浪漫與夢想的天堂,沒有絲毫偽裝,也沒有絲毫做作。人總會帶著一種情愫遠行,快樂、平靜或者如同釋放一般的安然。品一品花茶,吃一點點心,每一樣都是精巧無比和用心無比,而鼓浪嶼把這種精巧匯聚成一種文化與浪漫的情懷,讓你的心在寧靜中休憩,在休憩中靜待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