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一
?一直以來感覺自己生活得比較累贅,不輕松,家里不管怎么打掃東西還是很多,來家里的做客的朋友都說你家怎么這么多東西。衣柜里很多好幾年前買的舊衣服,只因花錢買來,跟隨自己很久,總想著以后可能還會穿上,扔了心疼,于是就留下了,但每次打開衣柜卻仍覺得沒有衣服穿;廚房的柜子里,架子上到處都是雜物;門口的鞋架上擺滿了鞋,經常穿的也就一兩雙。每次碰到某東、某寶搞活動就會囤很多日常用品,反正能用上,趁便宜的時候多買一些。結果家里就多了很多調味料,紙巾,廚房的洗碗布,牙膏牙刷,洗衣液之類的東西。有時候本來只要買小瓶或者一件就夠了,可商家在價格上做手腳,讓消費者覺得大瓶比較劃算或者買兩件能打折;心里想著總能用上,多買點也無妨。買回來發現大瓶的東西能用很久,甚至用到過期還剩不少,最后只能狠心扔 掉。這樣不僅造成極大的浪費,而且還給家里添“亂”,被各種雜物填滿的家,不知不覺給自己心理造成壓力。于是我下定決心在2017年的最后一天得好好來一個“大改造”,我靜下心花三個小時的時間將山下英子的《斷舍離》讀完。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書中提到斷舍離的概念就是通過收拾自己居住的空間,讓自己從看得見的世界走向看不見的世界。因此,要采取的行動是,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舍=舍棄家里到處泛濫的破爛兒,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間。”
要做到斷舍離,得先從整理頭腦開始,然后開始行動,做到知行合一。這樣才能從“擁有”的思想中解脫出來,享受前所未有的暢快和解放感。整理頭腦,首先要把時間軸鎖定在現在。只有對當下的自己合適且必需,也確實在用的東西,才會留在你自己的空間里。在斷舍離里,“掃除”分為收拾,整理,以及表現為掃、擦、刷的打掃。
下面我以我自身的例子并結合這本書中講的一些方法來分析,如何從改變居住環境來初步實踐斷舍離。
第一,把時間軸鎖定在現在。只留下當下必需的東西。當然一切從扔東西開始,從看起來就是垃圾的東西開始,我先收拾廚房,將那些我幾家旮旯里的東西收拾干凈,然后將櫥柜里的東西全部拿出來。我發現有能用上一年的廚房用紙和百潔布,這些我并沒有扔掉(初步斷舍離,還是沒有辦法完全斷舍離,只希望以后買東西時能謹慎,只買當下必需的東西),而是將這些東西放在一個櫥柜里,還有不常用的餐具也放進去。然后空出一個柜子裝鍋具,我們家光是鍋就有一大柜子,還有一個柜子裝食品—大米小米面條以及一些調味料,盡量保持臺面干凈整潔。剩下的是怎么看都是垃圾的東西和至少十一個月沒有在用的東西收拾出來,裝進垃圾袋里準備扔掉。
第二,不要把重點放在非日常上。為一年一次,甚至是幾年一次的事情花錢,說到底不過是虛榮罷了。首先從不穿的衣服著手,去除自己的執念。打開衣柜,發現衣柜太亂,雖然之前換季的時候有整理一些衣服,但柜子里還是有不少“明明已經不穿,可是因為有感情,而依然留著”的衣服。雖然有些留戀,但還是狠狠心將它們丟盡垃圾袋里。
第三,找回對自己的信任。人之所以會產生“說不定以后能用得上”、“必須得扔了,可又沒有行動”這樣的想法,說到底是對自己的不信任。能夠收拾好一件東西,就等于遵守了與自己的約定,這件事就成了換取值得信任的自己的信用資金。
第四,由減分法變成加分法。看待自己的方式由過去的減分法變成加分法。了解自己,放下過去的自己,開始肯定自己,相信自己。
第五,由忽視和否定而來的能量。那些被忽視甚至遺忘的物品無法完成自己的使命,而且甚至連自身的存在價值都被否定了。那些放在家里許久不用的東西可以拿去二手市場賣或送給朋友,讓真正需要它們的人擁有它,讓東西發揮它自身的價值。
以上都是對現有的東西斷舍離,在買東西的時候學會反復思量,讓物品物盡其用,并且確保它能把它的功效發揮極致,一直到用完,這才是斷舍離的最終階段。
人生之難,莫過于斷舍離,真正能做到斷舍離的人,才是真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