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5日是24節氣中第23個節氣——小寒。據說自此以后,北方的人們將迎來冬季中最冷的一段時光。也有很多人認為小寒當日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民諺有云:小寒小寒,凍成一團。
仿佛是為了應景,小城昨夜悄無聲息的下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雪下的不大,黎明時候就停了。清晨,打開窗戶看見遠遠近近的屋頂上薄薄的積雪和寒風乍起但已無飄雪的陰沉沉的天空,讓人于內心深處產生這場雪再下一會的渴望,畢竟這是入冬以來小城的第一場雪。
入冬的第一場雪在人們視線之內的停留往往是短暫的,給人帶來的驚喜也是短暫的。初雪落在干燥和溫暖的大地上轉瞬即融,在小城硬化的路面上形成一層薄薄的泥漿,被飛馳而過的車輪濺起,讓人不堪其煩。
那些在屋頂背陰處停留的時間稍微長些的積雪,也因往往參雜著被風帶來的枯枝敗葉而絲毫不能喚不起人們內心的美感。人們渴望的是漫天的雪花和莽莽蒼蒼被積雪覆蓋的遠山和原野。
但有一處例外,那就是種滿冬季作物的田野。干渴溫暖的土壤在雪水的滋潤下變得膨脹而松軟,像小城超市里賣的一種叫做棗糕的發酵面包,讓人頓時心生對于來年豐收的向往。
接近傍晚時分,除了背陰的房頂,基本上已經看不到雪的痕跡了。晚飯后像往常一樣在小城的街巷深處散步。臨街老房子早早的關閉了門窗,從窗戶或門頭上方伸出的一支支白鐵煙囪,在暮色中急促的吞云吐霧,讓人想起老屋的主人抽的長長的煙桿。
街角羊湯館的生意頓時紅火了起來,羊肉的香味透過厚厚的棉布門簾在巷口久久不散。碗里的熱氣、時刻呼出的熱氣凝結在小店的玻璃窗上,使店里的燈光變得溫暖而朦朧,讓經過的人看著就覺得溫暖。
很多人禁不住香味和燈光的誘惑,坐滿了小店的每一張桌子。遇到熟識的人,往往幾句寒暄之后就能自然而然的湊成一個酒局。酒是當地的土酒,下酒菜就地取材除了羊湯,再讓老板將羊肉、羊雜各切一盤。沒有繁文縟節,沒有客套推辭,這場意氣相投、猜拳行令的酒往往要喝到燈火闌珊方盡興而歸。
暮色中的寒風將小城主要街道兩邊梧桐和白楊上僅存的葉子吹落,在人行道上稀稀疏疏的鋪了一層。街角僅存的幾個水果攤也都用彩條布搭起了棚子,攤主裹著厚厚的棉衣,在下面圍著紅紅的炭火。
各色商店在暮色里趁著閑暇,紛紛取下圣誕的裝飾,在燈光下掛上紅彤彤的燈籠,在窗戶上貼上紅梅喜鵲圖案的窗花,此時伴著遠處隱隱約約的鞭炮聲,讓人頓時覺得時光恍惚,似乎明天不是小寒,而是春節。
有人說所有的節日都與飲食有關,順著這句話也可以這樣說很多思念都誕生在天寒地凍之時。這并非無稽之談,古人就認為自今天起秋天南飛的大雁即將踏上北歸的行程。另外,古人也在這個日子用獵取的野獸祭祀祖先和神靈。
在這樣的一個日子寫下的文字怎么可能不浸染濃濃的牽掛、思念以及深深的問候?于是有了據考證為王羲之的《冬中感懷貼》、《寒切帖》、《快時雪晴帖》以及數不清的長長短短的各種題材的作品。錄南宋著名詩人范成大一律、一絕于下:
《早發竹下》
結束晨妝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頑。
行沖薄薄輕輕霧,看放重重迭迭山。
碧穗炊煙當樹直,綠紋溪水趁橋灣。
清禽百囀似迎客,正在有情無思間。
《窗前木芙蓉》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小城居于秦嶺之南,寓居之處為當地土著自建小樓,墻薄如紙,室無暖氣,冬夜取暖唯空調、大被、棉衣。行文至此,覺寒氣自膝蓋而生,草草成篇祝大家冬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