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型分析
在搞定財務報表之后,就得了解一些財務分析的基本方法,只有了解這些方法,才能對財務報表進行一步步的分析,才能夠通過分析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如何。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也可以為我們的投資決策提供依據。
常用的分析方法就是同型分析。
所謂同型分析,就是將同類型的兩個變量用百分比的形式進行分析。
同型分析是一種結構分析,各個項目在利潤表中分別占比多少,就是利潤表的結構。從收入到利潤的過程,每一個步驟都消耗了多少,這就是對利潤表進行同行分析的成果。
對資產負債表同樣可以做這樣一個分析,資產負債表詳細列明了各個項目在企業資金總量中所占比重,這就是資產負債表的結構。
作用:
同行分析,讓企業更加了解財務報表的結構,它遠比一般的財務報表更直觀,通過對利潤表進行統計分析,企業可以得知自己從收入到利潤,是怎樣一步步實現的,通過對資產負債表進行分析,企業可以獲悉自己資產的構成和資金的各項來源。
對同行分析的結果進行比較,就可能獲得更多的信息,比如說可以和自己過去相比較,這就是所謂的趨勢分析。
當然也可以跟別的企業相比較,無論是競爭對手的還是行業標桿,或者是行業的平均水平,這就是所謂的比較分析。
趨勢分析,將實際達到的結果與不同時期財務報表中同類指標的歷史數據進行比較,從而確定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變化趨勢和變化規律的一種分析方法。
比較分析,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關經濟指標的對比,確定指標間的差異,并進行差異分析或趨勢分析的一種分析方法。
二、比率分析
1、盈利能力
毛利率,毛利與銷售收入(營收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營業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
凈利潤率又稱銷售凈利率,是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是扣除所有成本、費用和企業所得稅的利潤率。
一家企業的凈利潤率較高,說明從營業收入到利潤的轉化過程中損耗較少,也就是有更多的收入可以轉化為盈利,那這家企業一定是一家效益不錯的企業,凈利潤率是一個與效益有關的概念。
要判斷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必須首先知道這家公司一共能賣出價值多少錢的產品。
我們都知道企業無論從事怎樣的經濟活動,都是可以被抽象為周而復始的進行著從現金再到現金的循環。這個循環中每轉一圈,就會賣出一些產品,獲得一筆收入,那么在一年之內,企業的資產一共轉了多少圈呢。由此我們引出一個新的比率,即周轉率。
周轉率,確切的說是總資產的周轉率在同樣的時間里,總資產的周轉率越高,完成上述循環的次數越多,賺的錢也就越多,因此,總資產周轉率是一個與效率有關的概念。
判斷一家企業的盈利能力如何,不僅要立足于效益,更要立足于效率。
2、營運能力
企業的經營運行能力,即企業運用各項資產以賺取利潤的能力。
企業營運能力的財務分析比率為各種資產的周轉,例如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等,以及相對應的周轉周期。
企業的投資回報決定于效益和效率兩個方面,效益可以用凈利潤率和毛利率來表示,效率可以通過總資產周轉率表現。
1)總資產周轉率
企業在一定時期業務收入凈額同平均資產總額的比率。
總資產周轉率是綜合評價企業全部資產的經營質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標。周轉率越大,說明總資產周轉越快,反映出銷售能力越強。
2)應收賬款周轉率
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應收賬款轉化為現金的平均次數。
應收賬款周轉率是銷售收入除以平均應收賬款的比值,也就是說年內度應收賬款轉化為現金的平均次數。
(1)它說明應收賬款流動的速度。
(2)用于時間表是周轉速度是應收賬款的周轉天數,也較平均應收賬款收回期或平均收現期。
(3)表示企業從取得應收賬款的權利,到回收款項轉換為現金所需要的時間,等于365除以應收賬款周轉率。
3)流動資產周轉率
銷售收入與流動資產平均余額的比率。
(1)反應全部流動資產的利用效率。
(2)是分析流動資產周轉情況的一個綜合指標。
(3)流動資產的周轉越快,可以節約資金,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
4)固定資產周轉率
企業年產品銷售收入凈額與固定資產平均凈值的比率。
反映企業固定資產周轉情況,從而衡量固定資產利用效率的一項指標。
該比率越高,表明固定資產利用效率越高,利用固定資產效果好。
5)存貨周轉率
企業一定時期主營業務成本與平均存貨余額的比率。
用于反映存貨的周轉速度。即存貨的流動性與存貨資金占用量是否合理,促使企業在保證生產經營連續的起同時,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強企業短期償債能力。
3、償債能力
企業償還到期債務的承受能力或保證程度,包括償還短期債務和長期債務的能力。
資產負債表把負債分為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兩種,前者是企業必須在一年內償還的負債,后者是還款期限長于一年的負債。
企業把償債能力也分為兩種:
1)短期償債能力,指企業償還那些流動負債的能力。
比如企業欠供應商的貨款,需要及時支付,要么用手里的現金,要么就得把產品賣掉后支付。這些都是企業的流動資產,可以及時的變換為現金,而這些現金是否足夠支付供應商,就用流動比率反映出來。
流動比率
企業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
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
這個比值越高,說明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
事實上,流動資產很有可能不會馬上變為現金,比如存貨不可能立即賣出去、應收賬款一時收不回來都極有可能發生,而把存貨變為現金又是其中最困難的,因為存貨先要變為應收賬款,再將應收賬款收回,存貨才真正變為現金(存貨→應收賬款→現金)。
為此,會計為更為謹慎的采用流動資產減去存貨后除以流動負債,得到速動比率更可靠些。
速動比率
用流動資產減去存貨的差除以流動負債。
用它來衡量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它是衡量企業流動資產中可以立即變現,用于償還短期負債的能力。
速動資產中一般不包括流動資產中的存貨,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以及其他流動資產。
流動資產實際上扮演兩個角色:一個角色為企業償還流動負債做準備;另一個角色為企業的日常經營能提供流動資金。
在中國,企業往往不用流動資產變現來償還短期的借款,而是用新的借款來償還,也就是說借新債還舊債,借款本身實現了自我循環。在這樣的模式下,除非整個行業都完了,銀行突然停止貸款,否則它會活的好好的。其實短期借款變成了長期借款的一種替代方式,需要通過變現流動資產來償還債務其實不包括短期借款。
2)長期償債能力,指企業償還那些非流動負債的能力。
負債的償還,包括本金和利息兩個維度;償債也包括償還本金和償還利息兩個維度。
所以企業用償還利息之前賺到的錢償還利息。
這里簡而言之,就是用未扣除利息和所得稅之前的利潤償還。即,息稅前收益(EBIT)。
息稅前收益扣除利息、所得稅之前的利潤。
利息收入倍數越高,企業償還利息的能力就越強。
利息收入倍數也稱作利息保障倍數,指企業息稅前的利潤與利息費用之比,又稱已獲利息倍數,用以衡量償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它是衡量企業支付負債利息能力的指標。
那么又是用什么償還本金呢?
償還長期負債的本金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企業一般不會準備一筆專門資金償還的資金。
通常用資產負債率衡量企業的負債比例。
資產負債率又稱財務杠桿,是企業負債總額占企業資產總額的百分比。
這個指標反映了企業的全部資產中由債權人提供的資產占比重的大小,反映債權人向企業提供信貸資金的風險程度,也反映了企業舉債經營的能力。
無論利息收入倍數還是資產負債率都不止用來衡量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其實都是企業整體償債能力的衡量指標。
4、投資回報率(ROI)
通過投資而應返回的價值,企業從一項投資性商業活動的投資中得到的經濟回報。
1)總資產報酬率(ROA)又稱總資產利潤率,總資產回報率,資產總額利潤率。
說明:
(1)用以評價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總體獲利能力。
(2)從資產負債表左邊的概念來說,總資產報酬率反映企業整體的投資回報;從資產負債表右邊概念來說,由于總資產等于負債與股東權益的和,所以,總資產報酬率是股東和債權人的綜合投資回報。
2)凈資產收益率/凈資產利潤率(ROE)
指利潤額與平均股東權益的比值。
說明:
(1)股東權益是股東自己的投資,凈利潤是股東投資獲得的回報,二者相除得到股東權益報酬率。實際上,會計并不把它稱作股東權益報酬率,而是把它叫作凈資產報酬率。
(2)因為“股東權益=資產-負債”,而股東權益也被稱作凈資產,即凈剩下來歸股東所有的資產,所以股東權益報酬率稱作為凈資產收益率不足為奇。
(3)該指標越高,說明給股東帶來的收益越高,該指標越低,說明企業股東的獲利能力越弱。該指標體現了自有資本獲得凈收益的能力.
以上內容來源于《一本書讀懂財報》的讀書筆記,若感興趣可以翻翻這本書,內容更加詳實完整。
下一篇預告:財務報表分析的綜合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