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盼生病了,過完年開始就沒消停。先是是晚上睡不好覺,嗓子里有點喘,沒多久好了。接著又開始咳嗽,查出來支氣管炎。好不容易不咳嗽了,嗓子里又出現了喘氣的聲音,呼吸不暢,這兩個月醫院成了家。
可是盼盼媽這兩個月沒一天是睡踏實的。最近檢查的前一天晚上,盼盼鼻子堵著實在難受,兩小時都沒能躺下睡覺,盼盼媽只好抱著盼盼讓他能多休息會。
她的內心是超級崩潰的,一來不知道到底盼盼是什么毛病,二來看著兒子這么難受,盼盼媽恨不得這毛病生在自己身上,不要去折騰兒子。
第二天看醫生,專家斷言盼盼這么大的娃兒只要喘過一次,基本就確診是哮喘了。盼盼媽聽到消息,都要站不住了,直接淚奔。旁邊的盼盼跟著也哭。
哮喘,意味著一輩子都要被困擾了嗎?盼盼以后是不是都不能運動,甚至都不敢多出汗,萬一感冒引發哮喘怎么辦?是不是因為之前感冒疏忽沒好好治療,所以才讓盼盼哮喘了啊……盼盼媽腦子一連串的問號。
等拿到藥,盼媽徹底奔潰了。不良反應上清清楚楚地寫著會有影響生長發育的風險,竟然還會影響聲帶。可最近幾個月盼盼是必須用藥的。
盼盼媽深覺無望。盼盼爸見狀,趕緊又跑去醫生辦公室,確認用藥副作用問題,醫生笑言一個噴劑,不是口服藥,更不是靜脈注射,哪來那么多擔心。哮喘和之前感冒沒直接關系。
又問是否這輩子只能提防著了。醫生說孩子還小,這時候得喘,治好了復發可能性很小,萬一復發了,隨身帶著藥,喘氣來噴噴就行。這病不是大病。
盼盼爸聽完覺得身上重擔卸了,可盼盼媽兩眼無神,淚流不止,盼盼的一輩子完了,都要深受其害了。盼盼爸安慰她醫生都說沒事了。
這句話激怒了盼盼媽:“怎么就沒事了,說明書上寫的明明白白,只要用了藥,就有副作用。你看不見嗎?盼盼有病,最煎熬的就是我了。”
是的,此刻的盼盼媽有太多自責,無論醫生怎么說,盼盼媽對哮喘是大毛病深信不疑。
一邊的盼盼感覺到媽媽的難受,不知所措。孩子畢竟是孩子,旁邊有小朋友玩吹泡泡,盼盼一下又忘記自己不舒服,跑著去追泡泡。
盼盼媽大驚失色,“快回來,以后不準備跑知道嗎?只能慢慢走,你有哮喘。”說完,盼盼媽自己先哭了。盼盼只能呆在原地看著其他瘋玩的小朋友。盼盼媽拿著藥,邊哭邊給盼盼噴起來。
盼盼媽怎么了?深陷在習得性無助的坑里了。
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動物時提出了“習得性無助”。他起初把狗關在籠子里,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狗施加難以忍受的電擊。狗關在籠子里逃避不了電擊,于是在籠子里狂奔,屎滾尿流,驚恐哀叫。多次實驗后,蜂音器一響,狗就趴在地上,驚恐哀叫,也不狂奔。后來實驗者在給電擊前,把籠門打開,此時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電擊出現,就倒地呻吟和顫抖。它本來可以主動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當人類得到習得無助感時,他們通常會從三個角度來處理問題。
1) 個人(Personal): 他們也許會將自己投射到問題上,換句話說,傾向于針對問題來內化自己。
2) 普及(Pervasive): 他們也許會認為問題影響了生活中每個層面。
3) 永恒(Permanent): 他們也許會認為問題是不可能被改變的。
盼盼媽正現在自我詆毀的無助感當中。
個人角度
將盼盼得哮喘歸于一個原因,即她沒有照顧好,自己是始作俑者。對自己產生了懷疑,覺得自己不是稱職的媽媽。
普及角度
哮喘將會影響盼盼未來生活的各個層面,比如無法參加正常的體育活動,無法和健康的小朋友一樣跑跑跳跳,甚至放大了藥物的副作用,覺得盼盼以后身高不夠,那樣會自卑;同時覺得藥物如影響聲帶,對于男孩子,是會被嘲笑的。
永恒角度
消極面對這個病,覺得哮喘治不好的,盼盼會一輩子都烙上哮喘的印記。藥的副作用是不可逆的,和魔鬼一樣如影隨形。
盼盼媽的無助感會帶來什么呢? 盼盼媽一直就是容易焦慮的人,遇到事情容易放大,后果嚴重。她的緊張會無時不刻地傳達給孩子。
孩子是情緒和能量的無條件接受者,媽媽說話的內容,語氣,眼神,情緒,表情,肢體動作,都在向盼盼傳遞擔心,世界是危險的,只有媽媽能保護你。
久而久之,媽媽的無助像個魔咒,再是樂觀膽兒大的盼盼,也會變得謹小慎微, “不敢,不能,不可以”等媽媽所謂的愛將會左右和控制盼盼的生活。平日能跑能跳,以后只能慢慢走路,扼殺了孩子的天性。
可家長不是神,家長也是人。孩子生病,最容易受到影響的是母親。從原始時代進化到如今,母親的基因中早已編碼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保護孩子。當保護不了的時候,無助和痛苦的情緒彌漫全身,無法理性地去思考問題。
這時候,理性的爸爸就要出場了。面對盼盼媽的焦慮,指責是沒有用的,甚至只能加重盼盼媽的焦慮,滋生諸如“你們都不理解事態的嚴重性,孩子是我生的,最心疼的是我。”此時,最要做的是包容,接納和理解。
給她一個擁抱,和她說:我知道你很難過,誰碰到這樣的事情,都會很難過,我也很難過。媽媽的情緒需要一個出口。這份共情讓焦慮害怕得媽媽先暫緩思緒。可以幫著一起分析,但答案最好出自盼盼媽的口中,因為別人的道理是很難傳遞到媽媽的心里的。
可以問盼媽這個病是無藥可醫的嗎?醫生接觸過多少這樣的病人呢?那么是你的想法有道理還是醫生的話更有說服力呢?讓盼盼媽意識到自己消極的主觀想法。
可以看出,盼盼媽最擔心的的是藥的副作用,治好盼盼的藥就像個棘手的山芋。盼盼媽用藥感覺在毒害盼盼,生怕未來有不好的影響。
如果只是生硬地強調,這個藥沒有副作用,不會有影響,是無法改變盼盼媽的認知的。
可以試著問她如果不用藥,會怎樣呢?盼盼會難受,呼吸不暢,晚上睡不好。用藥了呢,至少前面的身體不舒服都解決了。還會怎么樣呢?醫生有沒有說過復發情況呢?藥是不是一直需要用呢?
但凡是藥,多少都有副作用。但,不能因為藥的副作用,就帶著討厭,強迫的感受去吃。正向的情緒對疾病的恢復只有好處。
良招來咯,給盼盼用藥的時候,盼盼媽可以默默和自己說:
是的,噴劑是有副作用的,為此,我很難過。可是,此時此刻,它的正向作用更大,它正在幫助治療盼盼的病。感謝噴劑的存在,讓盼盼免除疾病的困擾。
愿親愛的寶貝健康,愿親愛的寶貝平安,愿親愛的寶貝早日康復,也愿我寧靜,愿我安心。
這份給盼盼的祝福和給自己的安撫語,堅持說著,比無助的魔咒要來的正向多了。無助是困住自己的牢籠,我們可以自己打破牢籠,別讓孩子陷入其中。
PS
01. 寶寶生病,媽媽最心焦,當媽不易。
02.爸爸們,沒事兒就多抱抱媽媽們吧。一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
03. 不要小看祝福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