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都在討論大國際形勢,中國形勢,行業大勢,中國經濟會一直放緩并長期下去……
今天談一下經歷的危機感受:
1.做工廠代加工的時候
那個時候我們是做塑料表面處理,都是檔口客人提供來料加工,我就覺得這是一個危機
我就開始折騰,自己做成品給貿易商客戶,幸運的是我3個月就轉型成功,全部的老客戶都淘汰了,當時有人說我是瘋子。
2.自己做貿易參展
發現貿易商的模式也是一個危機,溝通信息差,貿易商經常皮包公司跑路
直接自己建立貿易部門,對于一個不懂英語的來講是個挑戰,好在這個決策也對了,也是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就完成了轉型。
3.貿易轉自主品牌
幫助無數有夢想的品牌做貼牌也是一個大坑,第一次香港展會后回來,發現天都灰的;真的很難滿足所有的客人需求
再一次的砍掉所有客人,留下自己的一款產品,開始爆款模式做自己的品牌。
那個時候做貼牌是最賺錢的,人一賺錢就自己不認識自己了,心中做品牌的烈火就燒起來了。
失去了很多的賺錢機會,但是品牌還是做起來了。接下來全世界的展會招代理把賺的錢全部燒光
4.批發轉電商零售
讓一個歐洲美國人,幾代人都是自己做品牌的要接受你的品牌真的太難了,沒有能力的愿意做又做不起來
找商超談代理,壓款模式,還沒有開始估計就結束了,1000家店的大把,一個點一萬塊的貨,3個月結款,賣不掉退回
所以有開始一年之間砍掉了所有的代理機制,直接開始了電商零售,然后二次創業一直到現在。
5.現在有開始要折騰 C2M模式
希望這個是一個升級,也是一個終局,但是感覺中國的黃金時代也過了,后工業時代估計要折騰用戶的精神需求了
6.…………
以上所有的經歷都來自于一種不安全感,一種危機
我的危機周期是我自己找出來的,每次發現自己舒服的時候,我就有預感要出事了,結果真是
但是每次有危機的時候,我就覺得肯定有機會要來了,結果真的轉型成功了
現在這種意識已經習慣了,現在開始深度思考會讓這個周期更加提前一些,讓自己長期的處于在危機之中
所以我覺得危機是創新最好的土壤,我們要感謝危機,感謝大環境變化,無論是變好還是變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