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圈”與“關注圈”
史蒂芬·柯維博士是國際上廣受尊敬的領導權威、家庭專家、教授和機構顧問。他畢生致力于傳授生活準則和領導者準則。他在他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提出了兩個著名的概念:“影響圈”與“關注圈”(圖1)。柯維認為每一個人都有一些關注的問題,包括健康、子女、經濟狀況或世界局勢,這些可以歸入“關注圈”。其中,有些是個人可以掌握的,有些則無能為力,把個人可以控制的事圈起來,就形成“影響圈”。所以影響圈是我們通過自己的行動能夠影響或者改變的事情,比如學習,鍛煉,工作。而有些事情是我們關注到卻無法影響的,比如石油危機、伊拉克戰爭、飛機失事,這些事情就屬于關注圈而不屬于影響圈。
著重于“影響圈”的人,腳踏實地,不好高騖遠;把心力投注于自己能有所作為的事情,所獲成就將使影響圈逐步擴大(圖2)。
反之,消極被動的人全神貫注在“關注圈”,時刻不忘環境的種種限制,他人的種種缺失,徒為無法改變的狀況擔憂。由于著力方向錯誤由此而生的副作用,影響圈便會縮小(圖3)。
這里我想再和大家分享兩個關鍵詞:影響圈和關注圈。所謂影響圈,是一個人或企業可以影響到的范圍,比如個人可以保持時刻微笑,公司可以堅持每周培訓;所謂關注圈,是一個人或企業不能左右其結果,但愿意關注的范圍,比如業務員關注公司的銷售冠軍的業績,或代理商關注廠商的新廣告和新促銷方案。
? 有了這樣兩個范圍的劃分,那么我們在面對問題和困難時,就可以選擇我們的處理方式:在我的影響圈里發生的問題,我一定努力解決,反之,我既然無力解決,那么,我也不要抱怨。如果事情已經發生,我們可以選擇的就是我們的態度。
? 強調關注圈和影響圈的目的在于:不論是公司還是個人,如果你把關注圈的事情當作影響圈來考慮,而你又無法對其產生影響,那么最終你會發覺,你總是在受傷害。同時,強調關注圈和影響圈的好處在于,能使人養成關注他人優點的好習慣。我在寫這個筆記的時候,只要意思表達清楚了,一些圖案畫得粗糙些我也沒有過多在乎。我想看我筆記的仁兄中一定有人在想,這個家伙的畫圖水平不如我。有這個想法的兄弟,為什么不把焦點放在我想表達的思想上呢?我又沒有在和你交流如何畫完美的圖~~~~
關注自己該關注的,然后影響自己可以影響的,你會發現:
.總是注意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并想辦法改進;
.總是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能想辦法解決的范圍;
總是先尋求自己的改變,從而帶動別人改變;
自己和別人都會覺得你越來越樂觀(誰喜歡和悲觀的人在一起呢)
.你的能力會越來越強,影響圈(力)會越來越大;
而過分關注自己不能影響的事物的人,他們則是另一個面孔:
.總是注意別人做得不好的地方
.總是將注意力放在自己不能解決的范圍
.總是希望別人先改變,自己才改變。
.自己和別人都會覺得你越來越悲觀(你真的好象什么事情都影響不了)
.你的能力會越來越弱,影響圈(力)會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