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是由各種偶然組成的。
(一)出行
昨天上午,H打電話問:攝協幾個人決定拼車到高洞溝去拍攝,你去不去?
去不去呢?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跟專業攝影師的差距,不敢與他們為伍,但又想向他們學習。遲疑中——
H接著又說:另外幾個都是男士,你會不會覺得不方便?
怎么說呢?跟他們的確見過幾面,可都是男士,也的確不太方便,哈哈。但我喜歡跟豪爽的人在一起做事。便問身邊的老公:我去不去?老公問我:你想不想去?想去就去,都是攝協的,不用計較男女。
把男女這個問題拋開,我去不去呢?那肯定去啊。第一原因是高洞溝可是號稱河南的“小布達拉宮”的存在啊。雖然我看過了西藏的布達拉宮,便對這個“小布達拉宮”還是充滿了好奇。是那些因素能讓高洞溝一個小小山村敢跟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媲美?它哪來的底氣?第二原因就是從內心講,還真的想跟著他們偷師學藝。
想一探究竟,想拜師,就得親自去。
于是答應了H拼車去。
可是下午便看到M的群里有99元去泰山的廣告。說實在的,如果不是同一天,我會選擇兩個都去,盡管10多年前我就登過泰山,可是今天的我,依然想再去享受一下“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情趣。
可是,既然上午已經答應了H,那就去高洞溝吧。去泰山以后有的是機會,去高洞溝跟同行學習的機會卻是不可多得的。
于是決定不反悔。去高洞溝。
(二)李家大院
早上:6:40,我們準時到了祥泰苑西門,7:00,G從上官趕來,開啟了我們的今天之旅。
這時,我們已經由原來計劃的一輛車變成了兩輛車,由原來計劃出行的5個人已經變成了8個人,另加上職高的一位老師,還有慕書記的媳婦和它們的一個熟人。
于是,兩輛車,一黑一白;8個人,5男3女。開啟導航——向高洞溝出發。
路上,途徑施家溝,慕書記向大家推薦了一個景點:李家大院。
沿著不太規則的石板路向上,映入我們眼簾是一處處磚石壘建而成的院落,臺階很高,房間很小,據說這些房屋為明朝嘉靖年間身為官府要員的李氏先人李四知和他的兒子們所建,歷時三代人,最終建成了規模宏大的李家大院。此后,這片大院一直是由李家后人居住。
可這李家大院有什么值得看的呢?
首先,從建筑時間上看,這是一處建于明朝嘉靖年間,距今近500年,比山西喬家大院還要早200多年,且由石頭砌成的庭院。所以說,李家大院是屬于那種不可多得的古建筑文物的。其次,從建筑規模上看,在林林總總的北方古民居中,它的大氣與張揚極為罕見。它占地50余畝,由5個并排九門相照的樓院組成,共有房屋1500余間,最高的建筑20余米(女兒樓)。每個庭院里都設有哨衛樓、仆人院、柴院等。整個建筑群巍峨壯觀,精雕細刻,四梁八柱、花墻磚雕、屋檐陶獸……無不顯示著當時主人的威嚴與尊貴。它曾被稱為鶴壁人的“小故宮”呢。只不過因為缺少修繕,使一些老屋已坍塌過半,墻體裂縫,好些已經搖搖欲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