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
1、寫讀后感,簡化,提取關鍵詞;
2、解決“閱讀疲累”的問題。
寫在前面的話:
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的時候,你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你的目標是,你就應該沉下心來歷練。夢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淀和積累,只有拼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機會永遠是留給最渴望的那個人,學會與內心深處的你對話,問問自己,想要怎樣的人生,靜心學習,耐心沉淀,送給自己,共勉。
——莫言
經常很想寫點東西,但又提起筆不知從何寫起,只有在偶爾醒來的凌晨趁著溫熱的激情寫下零零散散的一些。今天又是如此,讓我想起莫言說過的曾經給我過靈魂撞擊又擦肩而過的上面的一段話,重新送給自己,讓自己重新開始,讓夢想做主。
昨天整理完已有書籍,今天就開始針對性的閱讀和清理,今天閱讀的書籍為泉正人的《超級整理術》,隨后的幾天時間將以書籍的讀后感為主,開始積累。
現在馬上開始:
泉正人的《超級整理術》,共分5章,取己所用,棄除無用,用“完成”替代“完美”。
前言
與我當前狀態如出一轍的是:
a. 工作多,大腦亂,無法集中精力干眼前的工作;
b. 隨性而為、不制定計劃或根本完不成制定的計劃;
c. 辦公桌亂;
d. 電腦里資料尋找困難。
定目標:
a. 現制定計劃,嚴格執行,且一定完成;
b. 把工作安排給部下,讓他們達到和自己一樣的效果;
c. 不浪費時間找文件,即電子文件;
d. 爭取安排出工作以外的自由時間。
超級整理術的優點:可以獲得舒適的工作環境。
本書目的:教會制定整理的規則和方法,解放出時間,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這些正是我急需要的。
第1章????? 為什么整理?
整理的目的:提高工作效率。同樣,不整理會效率低下。
不擅長整理的現象:
a. 速度慢,晚上和周末常加班;
b. 找東西慢或找不到;
c. 忘性大,失誤多;
d. 大腦經常同時思考多項工作;
e. 總含“忙死了”。
這說的明明就是我呀。
整理是不需要能力的,只需要制定規則照章辦事,也是本書的目的,只要整理就不會白做功。
整理后的效果怎么樣呢?
a. 思路變清晰;
b. 東西馬上找到;
c. 創意更容易;
d. 工作更有效,精力更集中;
e.?有更多的自由時間支配。這點最重要,可以重復前面的效果,形成良性循環,也可以制定新的計劃、產生新的創意和去學習充電,提升能力等級。
整理時引進“設計規則”理念:
制定規則會花費點時間,但當運用熟練時,花掉的時間會加倍返回來。
“超級整理術”的要點:
a. 統一化、一元化和自動化;
b. 制定原則,徹底執行;
c. 爭取減少時間的浪費;
d. 不過分整理,即不要事無巨細的完全整理徹底,跟閱讀一樣,不要希望讀一遍就記住全部的內容和細節以及語言措辭等,效果像泛讀,知道講什么就行了;
e. 有效利用整理出來的時間。
本書涉及的整理對象是文件及辦公桌、電腦和電郵、大腦以及時間的整理。
針對于電腦文件的整理,先設定規則,不需要記憶力。
a. 文件名稱統一(統一化);
b. 文件夾分類保管(固定地方,一元化);
c. 設立“臨時保管文件夾”,用于存放未整理的文件;
d. 定期備份資料(自動化);
e. 用快捷方式搜索。
規則要越簡單越好,方法不能太細,簡單有效,也能容易教別人,誰都能輕松學會。
全書的綱:
第2章????? 文件和辦公桌整理
目的是為了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達到“想要什么伸手就能拿到”。
按規則去安放文件等物品,讓別人也容易找到,不開個性化的記憶。
本章的重中之中在于:學會扔東西。
丟棄文件的原則:
a. 是否已辦;
b. 是否是重復的文件;
c. 今后是否在用到(保留期限是1年)。
用完后還原非常重要。
盡量以電子文件形式儲存,少打印紙質版,無紙化辦公節約成本。
紙質文件我現在較少,本書涉及的各種公文材料也很少,本處略去,有需要回來再針對性強的找。
文件的分類方法較為適合我的是:按項目、按內容和按日期。
辦公桌的整理訣竅實例:
弄清整理的目的:快速獲得自己想要的文件。
可以利用OUTLOOK中的To Do類別,并安排固定時間進行整理,讓整理變得自動化。聽話照做就不會有負擔和出錯。
第3章????? 電腦和電郵的整理
把電腦當“外腦”,像移動硬盤一樣。電腦能做的充分交給電腦,電腦干不了的才能夠交給人。
盡量把信息集中在一臺電腦內,例如工作方面、私人信息、日常生活等,郵件、日程表及ToDo即實現“一元化”管理。
1) 針對文件夾分類,作者的做法推薦為三層,示例:“工作”→“公司和領域”→“小分類”。
2) 針對文件命名法規則:“日期”+“關鍵詞”。
3) 電腦桌上文件數量應不超過10個:
a. 正在辦理的文件設一個文件夾放在桌面上;
b. 處理完后就存進分類文件夾里;
c. 第三個是“其他”文件夾,用于存放不易分類的文件,待有時間時整理。
4) 選定日期,例如每月第1天,定期備份。
5)????????[endif]每周打印一次工作任務文件。
“20/80法則”的制定和使用,重點關注“RSS訂閱”的最新信息,定期閱讀雜志,只讀自己關注或感興趣的內容,有用就摘錄到電腦里。
工作郵箱和訂閱電子雜志郵箱分開,工作郵箱永久性地開啟,例如OUTLOOK。
收集信息時要確定主題,自己喜歡的特定領域,例如財經、工作效率、新技術等,有意識地去大量收集和閱讀,一年后,就能變成該領域內的專家。
整理會議記錄,
郵件整理術:
a. 只讀一遍,5秒內作出判斷,然后立即回復,要求郵件要簡潔明了(分項分條寫)。
b. 無法立即回復的,收件箱里設一個“尚未處理”文件夾存放。
c. 早回復會得到早處理,不能立即回復,要發“郵件看到了,回頭答復你”馬上回復對方,表示尊重,建立信賴關系。
d. 用OUTLOOK的“分類項目”,將重要的郵件整理和分類。分類項目作者推薦的常見的幾種顏色。
用OUTLOOK的“未處理郵件”和ToDo來整理郵件。
第4章????? 大腦信息整理
將大腦放空,才能專注于眼前的重要工作。
將所有大小事全部記在ToDo上,只要有可能遺忘的都包含在內,例如諸多重要不緊急的瑣碎小事。
事務分“操作型”和“思考型”兩種,“操作型”即不怎么需要動腦就可以完成的安排給別人做,主要是例行事務。實在不行就參考“小時工作”基準付錢購買對方的時間,省下來的時間我們可以從事更有價值的“思考型”工作,主要指見客戶、心的商務計劃、學英語、準備各種資格考試、旅行等提升自身感性認識的投資行為。
小時工資=年收入∕240天/10小時,作為判斷請小時工資退換根部不虧。
建立規則:
a. ?即就算自己不開口,下屬也可以迅速爭取完成的工作;
b. 無論誰都適用,一般用“檢查目錄”;
c. ?設置“預定時間”和“處理時間”。
檢查目錄包含的內容:
開會也要設定規則:
a. 進行“檢查目錄”;
b. 參會人應知曉會議議題;
c. ?明確自己的職責,整理好自己的發言;
d. ? “會議記錄”主要用于記下在議題基礎上的決定事項和重要事項,事項主要指“某某人將承擔哪一項任務”;
e. ?會議結束時,將任務及承擔信息發送到與會者手中,要求與會者必須按照要求完成。
判斷新事業開展的可能性:
【新項目的要點】
a. ?能否令自己感到愉悅?(相對而言簡單,多數情況,自己的點子自己肯定滿意)
b. ?是否有市場發展的前景?(非朝陽產業不會被采用)
c. ?是否是積累型的業務?(最困難,是否隨時間推移提高銷量或積累技巧,與之對應是流動型業務,靠不斷重復來提高銷量)
d. ?是否對社會有益?(要被大眾接受,業務才能走得長久)
用“檢查項目”來整理新創意:
【核對要點】
規則要徹底執行并持續遵守,不遵守規則的人,并非故意為之,而是沒有記住規則。因此,要建立“規則只要制定就必須遵守”的制度。
如何才能徹底執行并持續遵守規則呢?就是讓規則自動冒出來。
提高積極性的辦法:盡量在自己喜歡的地方工作。因為在這里工作,效率能夠提高數倍。
讓人高效的地方例如:
a. 自己家的書房或工作的辦公室;
b. 公園的美景;
c. 辦公室附近的高級住宅區(作者個人喜好);
d. 漂亮的獨棟建筑(作者個人喜好);
e. 喜歡的咖啡廳等。
第5章????? 時間的整理
“操作型”的常規事例盡可能集中在早晨和上午完成,同時能委托的盡可能委托給他人,可以用電腦的盡量用電腦完成。再根據前面的“檢查目錄”等將工作“規則化”和“程序化”,一些任務就可以短時間內完成。“思考型”的工作有了充裕的時間,就可以不慌不忙的進行。這種“超級管理術”來管理時間,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改變了時間的性質,讓我們成為“能充分使用時間的A類人”,而不是“總是拖拖拉拉的B類人”。
利用ToDo整理時間,即在指定的時間內準確無誤地完成工作。
a. 設定定期工作任務;
例如:【1】關于“電腦資料的備份”,每個月1號完成;【周五】關于“整理總結本周工作進展”,整理一周來的工作以及產生的數據等
b. 創意保存進ToDo;
最初模糊的想法,多次被想起提起會逐漸具體化,不斷完善和推進,很可能會在某個時候變成具體可行的構想。
c. 規則保存進ToDo;
對所有的整理都設定規則,并將規則事先保存在無論何時都能找得到的地方。
d. 根據ToDo開展工作(每天只用看下日程表,需要做的事一目了然,只用專心一件一件完成即可);
e. 有效利用空暇時間(以小時為單位、對工作進行分割處理。小時間可以應對郵件的確認和回復,長時間可以考慮策劃制定計劃等。利用空暇時間完成處理一到兩個工作任務,也會有小小的成就感)。
每個人的最佳工作時間不同,但是要搞清楚自己的最佳高效工作時間,并做相應調整。例如:清晨就處理掉很多工作會讓我如釋重負感覺很愉悅,一整天都保持一個好心情,這是我位置工作動力的“規則”之一。
?“能夠努力工作的時間段”指的是這一段時間內不能進行接打電話和聊天等跟工作無關的事情,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無加班日”是為了大家提高工作效率做出的補償和督促性制度。經過實踐證明,工作效率確實提高了,工作速度也加快了,同時自身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時間很寶貴,無效的長時間通話很浪費彼此時間,往往打斷工作,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可以事先用郵件等方式進行聯絡確認后再打電話,會大幅提高效率。多么重要的事情都可以在3分鐘內說完,這是避免浪費時間的好規則之一。
不要把工作日和休息日分開對待,會導致我們的工作狀態波動,影響工作效果和效率。
認真思考“如果有了可支配的時間,我將去做什么”這個問題,關鍵就是確立目標,明確自己要什么,然后再考慮去擠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本書設計的“超級整理術”,一開始可能感覺相當困難,而且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來制定好“規則”和大量的“檢查目錄”,但是一段時間習慣之后,就會從根本上解決“忙碌沒時間”的問題,到那個時候個人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建立一套有自身特色的“超級整理術”。
“超級整理術”不僅可以使工作高效完成并取得更大的工作成果,還可以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使自身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本書涉及的參考書目如下,可擇日下載閱讀:
【1】《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佐藤可士和,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
【2】《摘錄閱讀法》,本田直之,東洋經濟新報社;
【3】《使頭腦清醒的十五種習慣》,筑山節。
【4】《Deadline工作術——給所有工作加一個最后期限》,吉越浩一郎,祥傳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