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這個不要碰,危險!”,“不要太靠近小狗,會咬人的”……相信媽媽們一定對這些語言不陌生,尤其是有小寶寶的今天,因為我們不是自己每天在說,就是聽見別人在說他家的孩子,因為保護孩子是每個為人父母的責任!殊不知大部分時候,孩子并不需要父母家人刻意提醒,因為孩子天生就懂得保護自己!
今天上午帶寶寶去家附近的公園看天鵝,遠遠的看著沒事兒,但是當天鵝開始靠近我們的時候,她就開始有點害怕了,身體也下意識的往后退,這次我沒有直接說“寶寶不用怕……”之類的安慰話語,還是抱著她,和他一起蹲的遠一些,看著一個小男孩,俯下身體,把青草投給岸邊的天鵝,兩只天鵝彎下長長的脖子,爭先恐后的把青草吞進肚子里,很快就把青草吃光了,天鵝望著小男孩,等了一會兒,發現小男孩手里沒有食物了,嘎嘎叫了兩聲,轉身向河對岸游去!小男孩喂完了它們,過了一會兒也和父母離開了。
看到天鵝越行越遠,寶寶開始撿起地上的樹葉來。往前走到岸邊,也學著剛才那個小男孩的樣子,把樹葉往水里丟。我不想破壞她的興致,就陪著她一起把樹葉往水里丟,我們一起蹲在那里,直到把眼前的樹葉全都丟進水里,露出沙石地面。
這時寶寶開始用手玩起沙子來,我知道這時候不應該阻止她,于是默默的看著她在地上雙手磨蹭地面,把沙子抓在手里,接著又往前挪了兩步,然后把沙子灑進河里,這時已經很靠近河邊了,但她玩的非常專注,這時候打擾她只會破壞她的注意力,雖然我很擔心她會掉下去,但還是忍住沒叫她后退,而是悄悄抓住她后面的衣服,以防萬一,她一遍遍的抓起地上的沙子,一次次的丟進河里……直到玩夠了,自己抬起頭來,也沒有發生我擔心的事情,期間她有挪動腳步,但始終沒有讓身體有可能掉下去的危險。玩完沙子后她和我說:“媽媽,我不怕了!”的確,她不害怕了,因為我們一起去拔了青草,像剛才那個小男孩一樣喂給天鵝吃。
我很慶幸,自己克制住了內心的擔憂和恐懼,沒有打擾孩子,讓她專注的玩了個夠,從中獲得了良好的感受體驗,同時獲得了勇氣!這次的經歷也讓我充分認識到孩子天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她們知道如何在安全范圍內保護自己,保護她們的這種能力,會收獲更多的驚喜
記得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芭學園創辦人李躍兒老師曾經分享過一個案例:一個剛剛學會爬行沒多久的小baby,爸爸媽媽帶著她在公園的草地上玩耍,處于爬行期的孩子不一會就爬出了墊子的區域,準備向外探索世界,這位爸爸在李老師的課堂接受過系統培訓,所以并不著急去抱孩子回來,也阻止了媽媽的沖動,于是他們靜靜的觀察孩子,并隨時準備好保護孩子的安全。孩子爬爬停停,不斷的探索周圍的世界,有時會回頭看看爸爸媽媽,看到爸爸媽媽鼓勵的微笑,又繼續往前爬!當爬到草地邊緣時,剛好有一排小灌木叢擋住了去路,孩子在旁邊停了好幾秒,試探著想要爬過去,孩子的爸爸雖然接受過訓練,覺得這時候不能去抱孩子,但心還是提到了嗓子眼,他盡量靠近孩子一些,以便孩子發生危險時最快速度抱起孩子,同時還不能被孩子發現,只見這個小寶寶小心翼翼,整個身體都已經壓在了灌木叢上,他的小手放在前面的樹枝上,整個身體都開始搖晃起來,他停住了,但并沒有哭。爸爸判斷,如果他再繼續往前爬一步,很可能就會頭朝地摔下來,爸爸屏住呼吸,做好了隨時把孩子接住的準備,過了幾秒鐘,寶寶開始雙腳往后蹬,屁股一撅一撅的把身體往后挪,原來孩子在后退,爸爸松了一口氣,漸漸的這個幾個月大的小baby挪下了灌木叢,因為還不太會站立,這時爸爸才把他抱了一下,輕輕的放到草地上,小家伙看到前方的媽媽,迅速朝媽媽爬去!
這個例子充分說明孩子是天然能感知危險的,并懂得在合適的時機保護自己!
所以,請相信你的孩子,他們天生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并不需要你在身邊時刻提醒, 除非是她們完全不懂的危險,比如刀,電之類的。大部分由大人的經驗所產生的恐懼,請盡量少用語言傳遞給孩子,因為你破壞的不僅是孩子天然的感受力,還有專注力,甚至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