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于有點能說服我自己了!隨著歲月的流轉,隨著日月的更迭,我不得不承認,人生就像一個碩大的湖面,在你感嘆人生無常、漣漪陣陣的時候,終究它總會趨于平靜、融于平淡。
《平凡的世界》里的孫少安,一個扎根黃土地的農民,生活里盡管充滿艱辛與困苦,但他始終堅守,在默默耕耘中用心血守護著人生的尊嚴與價值,無名、無財,卻有滋有味,這種對平淡生活的接納與熱愛,是他對“甘于平淡”的詮釋;弟弟孫少平,一個懷揣夢想的知識青年,在城市里經受種種磨難和挑戰,雖心懷鴻鵠之志,卻終究回歸成為一名普通礦工,這種深諳生活不易卻依然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理想的執著,是他對“甘于平淡”的詮釋。兩兄弟、兩種經歷、兩種人生,卻同時發現了生活的詩意和人性的光輝,道出了“甘于平淡”的真諦。正如作者路遙所言:“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斗;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這便是“甘于平淡”的內涵,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深思的生活哲學。
人們從小被教育要追求成功、要奮斗、要有遠大的理想……滿滿的“向外求”。最后發現,金錢好像成了最好的衡量標準。于是就有了:有錢就成功、為錢而奮斗、把賺錢作為遠大理想……然而現實呢?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人們本來是安居樂業的,卻因為他突然擁有了塊寶玉,因此招來橫禍。人窮的時候,只有一個煩惱,那就是“沒錢”;等人有錢的時候,這要花錢、那要交錢、還有借錢,煩惱無窮無盡……
老子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好看的、好聽的、美味的、好玩的等等外尋之物,永無止境,終究是一場虛空。
甘于平淡,并非是讓你面對生活消極避世、得過且過,而是能對生活本質的深刻理解和坦然接受,是在平凡中找尋不平凡,是在平淡中孕育希望,是對生命的尊重和珍視,是一種積極應對生活的智慧,是在平淡歲月中找到內心的寧靜與滿足。
人生必經之路,無論鮮花掌聲、還是荊棘坎坷,生活精彩與否,我們都是要走這么一遭。多少時候我們以為扮演的是自己,實際上扮演的卻是別人期望的角色。
“落落疏簾邀月影,嘈嘈虛枕納溪聲。久斑兩鬢如霜雪,直欲漁樵過此生。”不心猿意馬、不惶惶終日,勇敢的甘于平淡,才是對自己最大的仁慈。
因為,真正的偉大往往就寓于在平凡之中,真正的幸福往往就隱藏在平淡的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