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容隨風
圖/來自網絡
如果說2016年最紅的商業網紅是誰,相信董明珠董小姐將會毫無疑問的上榜,雖然董小姐在2016年并不順利,先是議案未能通過,后是格力集團的董事長職位被免,但是一個月的時間不到,董小姐就告訴了世人一個道理,“千萬不要阻礙一個女人花錢,即使你不給她買,隔壁的老王也會給她買了。”這是網上流傳甚廣的一個段子,當然大家一笑即可,也別當真。但是,幫助董小姐出錢的人的確姓王,他就是前中國首富:王健林。
記得當時,王健林的回復是:董總給我一個電話,我就投了,不就五個億嗎?不多不多。這份口氣之大,的確讓人佩服不已。1月10日在北京舉行的“2016中國十大經濟年度人物”的頒獎盛典上,董小姐又是毫無懸念的第一位上臺領獎。
組委會給董小姐的頒獎詞是:一手締造格力傳奇,見證格力電器完成國際化家電企業的成長蛻變;她敢言敢為,叫板渠道巨頭,對賭互聯網企業,擊退野蠻人;她憂心民族品牌,堅持中國制造,鉆研核心技術,為中國造走向世界開出良方。在轉型的十字路口,她率先開啟智能家電、手機、汽車等多元化探索之路,再次點燃格力的激情與夢想。
的確,作為一個企業的創始人,她做到了很多的東西,甚至以一人之力抗衡體制帶來的壓迫,有個人的力量出手收購珠海銀隆,這些都讓驚詫于一個女強人對于企業的作用,筆者今天想探討一個問題,為什么董小姐能夠用一通電話拉來幾十億的投資,王健林憑什么敢給董小姐投五個億。
其實,眾所周知,所謂的什么隔壁老王的說法,不過是大家的一種調侃,而真正的原因則是王健林說的那句:我早就認識董總了,我相信她。那王健林相信的到底是什么呢?筆者認為,王健林相信的是董小姐的能力,更相信的是董小姐的企業家精神。
一、董小姐有的是企業家精神
相信我一說企業家精神的,大家肯定會覺得筆者再說什么玄之又玄的東西而來,這種虛無縹緲的企業文化的東西,大家肯定都不感興趣。筆者在這里強調的并不是大家平時所謂的企業建設里面,爛大街的所謂企業家精神,什么和諧包容的東西,不是這些。
在經濟學中,企業家精神有著特別的含義,著名的經濟學家熊彼特先生專門寫過:只有在市場經濟下才有連綿不斷地創新,而且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家。用簡單的話來解釋,什么才是企業家,企業家就是將錢和其他的生產原料通過自己的有機分配,通過自己的創新和魄力進行再創造的人。所以,董小姐真正的不同,不在于她是不是格力的董事長,而是在于她是不是一個企業家。
中國真正的企業家,并不是那些所謂從MBA班中畢業出來的學院派,這些人只能叫做職業經理人,而那些執行企業日常管理的人呢?他們只能叫做企業管理者,并不能被叫做企業家。而董小姐卻是一個中國少有的企業家,因為她和曹德旺這樣的人一起,當某一個產業出現衰退,當某一個產業的發展出現瓶頸的時候,他們就會敏銳地察覺出產業存在的問題,將資源投入到變化或者帶來更多利潤的領域。
所以,一個企業可以辭退一兩個工人,可以解聘一兩個管理者,甚至可以罷免所有的職業經理人,但是一個企業卻始終無法去罷免企業家,企業家的創新是一種破壞性的創新,他們用自己的能力破壞原先的企業,讓企業得以新的發展。所以,王健林看重的不是其他什么東西,她看重的是董小姐的企業家精神。
二、現在的格力到底缺了什么?
如果前文可以說董小姐有的別人沒有的東西是企業家精神,那么格力現在缺的又是什么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格力是一個很成功的企業,在家電領域可謂是行業的霸主,空調更是獨步天下,“好空調,格力造”的廣告詞可謂是讓人耳熟能詳。
格力雖然很成功,格力也有很多的現金流,格力的發展可謂是順風順水,但是,格力的問題卻也是非常明顯的存在的。作為傳統的制造業企業,我們很敬佩格力為中國制造做出的貢獻,但是傳統的制造業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種惰性,大多數人都只會沿著自己的老觀念去行動,在傳統的制造業企業中存在著一種思想一而再,再而三回到習慣軌道的沖動。這種沖動,經濟學上稱之為路徑依賴。很明顯,很多的制造業企業在經歷了大發展之后,都形成了自己的思維慣性,這種習慣的思維讓他們不愿意創新,只愿意接受以前成功的套路。因此,很多企業的產品只是沿著老路徑在發展,不愿意去接受新生的事物。
但是,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世界早就不是當年的樣子了,小米、樂視以及大量的互聯網企業開始了真正的跨界,而家電很悲催的正處在跨界打擊的風口浪尖,正如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的雨果獎巨作《三體》中論述的那樣,攜著資本的瘋狂,互聯網企業簡直就是用二向箔去打擊傳統企業,這種降維打擊讓傳統企業根本沒有還手之力。就像當年數碼相機擊潰柯達,iPhone手機擊敗諾基亞一樣,這種根本不是一個維度的競爭,你的傳統企業做的再好,但是人家根本不用你的玩法,你一樣會玩完。在很多的傳統企業身上,筆者看到的還是用傳統的思維去考慮問題,想用價格戰來獲得自己生存的可能。價格雖然有用,但純粹的價格戰并沒有優勢,就像馬匹奔跑的再快都已經能夠趕上戰車的速度了,坦克想要擊敗戰馬還是輕而易舉,這就是維度不同的差距。
很多的傳統企業都面臨著這個問題,然而很多人都沒能真正意識到,很顯然,董小姐雖然做了一些并不太成功的互聯網產品,比如說手機,但是她的嘗試都是一種試圖改變傳統企業思維的東西,這才是格力真正欠缺的東西。
三、董小姐的冒險到底會如何?
從某種角度來說,董小姐現在處于一種很危險的境地,就像筆者曾經在文章中寫過的那樣,董小姐的問題很大,因為她在用一己之力挑戰整個中國的現行企業管理制度,最后很有可能會面臨被進一步免職的情況。
但是,正如熊彼特先生說的,企業家有著別樣的精神特質,有著征服的意志,戰斗的沖動,有著證明自己比別人優越的沖動,以及敢于面對一切挑戰的冒險精神。很顯然,無論董小姐是否成功,這些素質她都具備了。面對現實,董小姐必須選擇自己是不是需要比常人更加冒險,因為她對現狀不滿,愿意打破常規,不愿意去服從絕對的權力。但在中國這個強調集體主義的國家里,一個以個人英雄主義為代表的企業家一定是悲劇的,因為強調傳統,強調集體主義,就很難去包容冒險,去允許失敗。
筆者并不是董小姐的粉絲,甚至在筆者的文章中經常有批評董小姐的文字,但是筆者現在的感覺是,董小姐正在做一場必敗的賭博,一場讓自己對抗集體主義的賭博,雖然她的贏面很小,但卻是一個開始,一個不服從的開始,是一首企業家精神的挽歌。
對于中國,其實并不缺少服從的企業管理者,也有的是經過MBA訓練的職業經理人,中國真正缺少的卻是企業家,一個真正敢于奮斗的企業家,所以筆者愿意為董小姐寫下這篇文章,不為她一個人,而是為了呼喚一份社會的包容,一份讓企業家精神崛起的力量,中國既然能夠造出圓珠筆的筆芯了,那么為什么不讓更多的企業家去做更多的突破呢?
(本文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和本號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