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閱讀149/200】《閉環思維》讓靠譜成為習慣。閉環思維,是指完成一項工作或參加一項事情,不管執行效果如何,都要及時、認真地給發起人反饋。約定時間要反饋,任務進度要溝通。具備閉環思維的高手,既要有參與者的責任心,又要有團隊協作能力;還要有人際關系的靈活性。對一個人最高的評價就是靠譜。“靠譜”可總結為三點: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指的就是做事有始有終有反饋,最后成為一個閉環。所謂人靠譜,就是能閉環。做人靠譜,做事閉環,久而久之,讓靠譜成為習慣;讓自身具有閉環思維;習慣的力量自會引領你成長,助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上篇思維閉環:有始有終有反饋
第一章 讓工作可交付,而不是“我盡力了”
1、尋找借口,就是在制造障礙,要積極找辦法解決,遇事不推諉。“常有理”的人沒有未來,別找借口,要找方法,多找方法清除障礙。時刻將公司利益放在首位。你替公司思考過嗎?公司搭臺,員工唱戲,雙方利益在大多數時候是一致的,公司好,大家才能好。
2、把公司的錢當自己的錢對待,《節省金錢的指導》中著名觀點:減少企業運營成本的兩大渠道,一是企業在制度和業務流程層面的規定,約束員工控制與工作相關的支出;二是要培養員工主動節約、替企業省錢的習慣,建立主人翁意識(這樣的員工敬業,忠誠可靠)。
3、反復的人或事,都不可取,找替罪羊會讓自己也變成替罪羊,企業需要的是員工解決問題的能力,員工能力靠解決問題體現。有備才能無患,工作中一定要準備多套備用方案。
第二章 帶著建設性意見和領導溝通
1、誰負責就聽誰的,企業管理層級環環相扣,每個人都是系統中一環節,向自己的直接上級負責,交出合格結果。談判對象是客戶,不是老板,你需要做的就是搞定客戶,公司是老板的,工作是自己的,先做好自己的工作,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2、不要只為薪水做事,你的每一個選擇都影響著未來,當下的每一步也決定著明天的收獲,精準定位自己責任,做好分內工作,最終得到回報。及時匯報,別等雷劈,讓上司隨時知道你在做什么。
3、如何跟上司有效地溝通?認清溝通雙方的角色,了解上司特點,以公司為核心。“我”對公司舉足輕重嗎?清楚公司舉足輕重的是老板管理層的成員,你要做好角色定位,才有上升通道。像老板一樣思考,擁有更寬的視野,時間久了,你自然會擁有企業中堅的工作態度,放大自己的價值。為公司著想,把工作做到極致,當作自己的事來做。
4、事業心決定你的事業高度,提升職業認知度,主動做好分內事,勤于思考,積極行動,才能有更大的事業成就。平時多學習,多經歷,保持主動思考的大腦。懂得管理自己,從小問題做起。
第三章 老板思維也是閉環思維
1、公雞和母雞的價值,俗語:母雞一天一個蛋,湯鍋靠邊站;公雞一天一打鳴,主人刀下也留情。讓自己有價值,必須做一個無人能取代的人,有價值才有地位,沒價值就會被拋棄。閉環思維的根本原則就是反饋結果,創造價值。做一個無人替代的核心人才。
2、老板拿什么拯救你?不努力也不學習,沒人能救你,最忌諱的是“吃老本”還驕傲自大,無論你多么強大,進入職場總有你不會和做不了的事,一定保持謙虛和上進心,抓住學習、進修的機會。
3、憑什么跟老板談判?足夠價值,提高能力。你憑什么加薪?公司對你的獎罰一定有道理,升職加薪的正確述說方式:自我評估,等待時機,書面報告。辭退一定是你做錯了什么,忽略了細節,你就失去了成功的50%,做對十件事,抵不上做錯一件事的損失。
4、一定是你做對了什么,好的品質是稀有資源。價值往往通過細節體現,機遇也往往潛藏在細節之中,對細節的把握體現了一個人的責任心。把小事做對,大事就有把握。在這個公司都做不好,跳到另一家就能做好嗎?那山不一定就比這山高,想一想有沒有離職的實力再做決定。敢不敢與公司對賭?恐懼風險,你就一定失敗,對賭:強者為王。
中篇? ? 做事靠譜: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第四章 丟掉“學生思維”,是靠譜的第一步
1、公司不是學校,員工永遠別指望老板帶你進步,除了你自己,別人是無法幫助你進步的。思考真的好,怎么會沒人培養?尊重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掙的,機會滿天飛,能否把握看自己。
2、企圖心:無欲無求,無路可走,企業需要強大的企圖心,想盡一切機會,把事情做好。給你機會,抓不住也無用,抓住機會創造價值。發現自己的錯誤很難,經常付出沉痛代價之后才明白最該做的是什么。感謝那些“折磨”你的人,生命中每一個人的出現都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好處。
3、在低谷中自我修正,實現關鍵突破,接受然后改變,信心很重要,步驟:經常肯定自己,突出積極的一面,經常與自己對話,做一個能夠與自我交談的人,工作精益求精。抓住機會,大膽發揮自己的才干。
4、終究是你自己的原因,郭臺銘要求遇到問題先想好三個解決方案再敲門。遇到問題先內化,從內在先解決途徑。要改變,也要適應。不能適應,只能淘汰,既要低頭努力,也要抬頭看天。行不行,誰說了算?左右自己命運的不是環境而是我們自己。工作以我為主,盡量少在意旁人的意見。從基礎做起,不屑于解決小問題,就沒機會解決大問題,要想“高成”,必先“低就”,抱怨不如想辦法,抱怨換來的不是同情,是輕視,多想辦法,而不是怨天尤人,必須明白參加培訓的意義。
第五章 做事靠譜,更容易被委以重任
1、工作要細心,細節問題常被人忽視,但發作起來會要命,只有細心,才能專業,也才能敬業。個人負責,從小處著手,職場無小事,事事要盡心,精益求精步步到位。工作之外的細節,也絲毫不能忽視,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占小便宜吃大虧,無論多小的事情,都應堅守原則。
2、真的確定準備好了嗎?完美的結果,取決于細致的規劃,清楚自己要干什么,然后真的準備好,不是老板要求多,是你自己不用心。小問題都解決不了,又怎能承擔重任?擔大任、做大事的人無不是從解決小問題開始,耐心和專注,向來是成功的最大助力。敷衍工作就是在敷衍你的前途,做事要有耐心,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工作。
3、貴在堅持,即使是小小的工作筆記,也要養成堅持的習慣,磨難是鍛煉的好機會,責任!責任!沒有能力不可怕,沒有責任心最可怕。你能擔多大的責任,就值得擁有多高的職位。責任心決定一個人對公司的忠誠度,也決定了他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決定他在公司的位置。老板的選擇,是員工決定的。
第六章 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對的
1、執行命令,執行比想法重要,行動力是“解決力”的基礎,工作要主動,被動等待,是消極工作的表現,主動尋找機會,才能做出更好的成果,老板的竟見不用解釋,做就是了!凡事無論對錯,態度錯了皆輸,少問多做,行事才算機敏 。心可以在高處,手一定要在低處,主動出擊。
2、分外事也是加分項,不影響自己工作情況下要樂于助人。不要只顧眼前的利益,立足長遠,主動參與,不怕犯錯,關鍵錯了以后想辦法補救。聽清指令,想執行到位,就要先領會到位——精準領會,精準執行。思維不要太跳躍,對路才是好,聽指揮,事情還要做到位,明確目標,行動要有針對性。思考要對路,做事要到位。
第七章 敢說“我錯了”三個字,也是靠譜的表現
1、幫人,需要條件,幫忙前先處理好自己的事。求人幫忙,也要為別人考慮,學會換位思考,考慮對方的難處。拒絕也是一種最佳選擇,點燃自己并照亮他人,不要擔心別人超過你,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逃避不是辦法,有事正常溝通,多溝通交流,才能解決問題,逃避問題,問題便越來越嚴重。
下篇結果可預測:不給協作者帶來風險
第八章 搞定自己職責范圍內的一切問題
1、老板只想聽談判成功了!要結果,不要加班,努力沒結果,等于沒努力,閉環:完成任務不等于就有成果。搞定一切,自己職責范圍之內。努力工作,也要善于工作,勝任是標準,如何善于工作:不滿足現有知識和經驗,不斷強化自己的的專業技能,改變落后工作方式。制度只注重結果,不會照顧意外。只有人人為結果負責,工作才能越做越好,自己才能不斷進步和成長。
2、老板裝瞎,不是真瞎,聽懂要求,面對錯誤,不如解決錯誤,糾錯,是閉環思維的重要一步,第一時間認錯,還要第一時間改錯。
第九章 努力的“姿勢”再好看,沒有成果也白搭
1、匯報工作說結果,把最核心的信息用30秒說完,簡單明了,先從結果談起,工作該誰干?相比努力,高效更重要,要聰明而不是忙亂地去工作,要有信心提高自己的效率,拖沓是個坑,在拖拖拉拉中,你的“包裹”會變成“包袱”。
2、解決拖沓,需要有實效性的計劃,工作要有明確時間節點,做事有條理,才能提高工作效率,這是工作時間,工作時間內做好本職工作,才能提升效率,不要“時間倒置”,要順從規律,去粗取精,善始善終。
第十章 不給協作者增加麻煩,是職場的一種素養
1、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權力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目光要全面立體,功勞和責任密不可分,提拔那些懂得分享的人,看數據!數據!實事求是莫偏激,凡事沒有弄清楚,就不要盲目下結論,有些重要的事要自己干。
2、越級是大忌,創業須慎重,方向不靠譜,創業就會死在起點,每個人都是潛在的明星,但不是必然的明星,擺正位置,實現閉環。
在職場中,“閉環思維”不僅僅說明了一個員工擁有完成任務的能力,還體現出“良好的合作意識”——這樣的員工會讓管理者、同事們覺得“靠譜”,能夠放心地將工作交給“他”,給“他”委以重任。
什么是閉環思維?所謂“閉環思維”指的是:別人發起的工作或活動,在一定的時間內,無論執行者完成的效果如何,都要認真、負責地反饋給發起人,而且任何工作和事情都要貫徹這一思維。
? ? ? “閉環思維”來源于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提出的“PDCA循環”。“PDCA循環”將管理分為四個階段:
①P (plan) 計劃:目標與方針的確定,以及活動規劃的制定。
②D (Do) 執行:根據掌握的信息,設計方法、方案以及計劃布局等等;再根據設計與布局,進行運作,實現計劃里的內容。
③C (Check) 檢查:總結“執行”的結果,分析出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從而明確效果,發現問題。
④A (Act)處理:對上一步“總結的結果”進行處理。
對于仍未解決的問題,將提交給下一個“PDCA循環”去進行解決。需要注意的是:這四個過程并不是運行一次就結束的,而是應該周而復始地進行——一個循環完成,解決了一些問題,而沒有解決的問題將進入下一個循環,如此階梯式的上升。
閉環思維的要點:從本質上講,“閉環思維”不僅僅強調的是“責任心”,更重要的是強調“團隊的配合”。對于員工來說,做好閉環思維的要點就是:“反饋”。
做好反饋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①在約定的時間內給予反饋;
②通過及時溝通,做好“階段性”的反饋。
如何做到“閉環思維”?
我們常常聽到管理者們抱怨,當跟進某項工作進展時,很多員工的回答是“忘了”或“等等,讓我想一下”諸如此類。長此以往,做出這樣回答的員工就會被貼上“不靠譜”的標簽——究其原因是“他們”沒有具備“閉環思維”。
好員工的“閉環思維”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凡事有交代
件件有著落
事事有回音
這就需要我們在腦海里存在有始、有終、有回饋的思想。
“閉環思維”三步法
①在開始某項任務之前,我們最重要的是弄清任務的“關鍵”和“需求”。這可以讓我們明確:會遇到什么問題,哪些可以優先,有什么注意事項等等,從而形成“自我可控”的閉環思考。
②注意“閉環思維的要點”——做好溝通反饋。我們應該根據工作進度及時向“發起者”進行溝通、匯報、反饋,保證雙方都能夠在第一時間內知道各自手中任務的完成情況。
特別注意:若是因為困難無法按時完成任務,一定要及時進行溝通反饋,同時應該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案或建議。
③在任務完成以后,我們要主動告知“發起者”或相關負責人完成的情況,視情況給出自己的經驗總結或改進建議。
通過上面的步驟,我們可以基本了解在職場中,如何做到“閉環思維”。
這時我們再來看看“PDCA循環”,我們把“循環”放到日常工作中解讀,C不僅僅包括Check(檢查),還包括Communicate(溝通)、Clean (清理)以及Control(控制)——閉環思維強調的是:他人發起一項工作任務,無論我們完成的情況如何,最后都要“回歸”到發起者。——對于任務來說,每次溝通反饋就是一次“檢查點”。
再次提醒大家:當我們接到一個任務時,一定要注意,我們不是一個人在完成任務,需要“回歸閉環”。
? ? ? ? 在職場中,“閉環思維”不僅僅說明了一個員工擁有完成任務的能力,還體現出“良好的合作意識”——這樣的員工會讓管理者、同事們覺得“靠譜”,能夠放心地將工作交給“他”,給“他”委以重任。因此,我們要讓“閉環思維”形成習慣——正如亞里士多德的名言所說:“我們每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復的行為所鑄造的。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