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水
總是不自信,甚至越來越自卑,嗯,這是慢慢長大后的我對自己的評價。
也許與生活環境有關,也許和許多別的因素有關,明明知道這樣不好,卻依舊改變不了。
自小生性溫和,是大人圈子中公認的乖乖女。因為母親很早就外出打工,練就了我過早懂事的性格。為了減輕奶奶的負擔,為了讓爸爸開心,為了爭取老師的表揚,為了博得同學艷羨的目光,我努力學習,家里的獎狀貼了滿墻。也許是習慣了過年過節成為大人談論的焦點,我變得越來越爭強好勝,因此,在我們那個小學,每次名列前茅也是輕而易舉的事。
然而,我并不認為過早‘懂事’是件好事這樣,至少從現在看來。并不是說努力學習是個錯誤,而是我因為太在乎學習名次,更確切的說,是太過于在乎別人的眼光。我沉浸于被老師表揚,被他人吹捧的時光中。以至于我不需要主動交朋友,不需要和朋友結伴玩耍,因為我知道朋友自然會向我湊攏,而我只需要在她們中間做一個高冷的學霸就行了。但這樣使得我收獲的友誼少之又少。
就是這樣的思想一直盤旋在我腦海中。
但慢慢的,小學、初中、高中直到大學,當我慢慢發現這條定律已經慢慢失去作用時,才悔不當初。當學業壓力越來越重,我再想一直遙遙領先已經是力不從心。期間班上也有學習要比我好的多的學神,但讓我極度羨慕的,并不是說她們學習有多好,而是她們依然能夠有很多的朋友,在同學之間廣受追捧。
而看看早已經習慣了活在他人評價中的我,在班上依舊扮演著那個“默默無聞”,只能靠某次考試一鳴驚人的我,在班上沒有知心朋友甚至害怕和人獨處的我,缺乏極度安全感連聊天都怯弱的我,只能自慚形穢。
當然并不是沒有想過改變。
讀過那么多的雞湯文的我,也深知人不是為了別人而活的,我們只需要活出自己便好。去特么的別人的看法,多累啊是不是,活在別人眼中那么多年,你有真正開心過么?沒有?那為什么不試試拋開所有,活在當下呢?
于是進入高中我鼓起勇氣開口和別人搭話,原以為能夠改變我害怕和人獨處,更不用說逛街的心結,能夠結交到幾個無話不說的閨密,然而現實給我一記又一記的耳光。整個高中給我最大的改變無非是讓我交流無障礙,再怎么說,總比以前的悶葫蘆要好的多。交到的朋友也是那種和自己性格相仿的,可以想象,當雙方都不喜歡主動,而總是一味我主動時,便沒有什么意思了。上大學后,一個學期下來聯系也不過寥寥幾次。
于是我還是原來的我,那個不會和人相處的我。但至少我學會了偽裝,將自己開朗的一面展示給旁人。再怎么樣,不想將自己消極的一面傳遞給他人。
我還是很害怕:當我想要放開膽子去結交新朋友時,我害怕,我害怕別人從我的談話中發現我是個無趣的人;當我想要努力去融入某個集體時,我害怕,我害怕沒有人會去理我;當我真正想要甩開束縛做自己,我甚至都忘了原本的自己是什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