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芒果食札】爆炒鱔絲

爆炒鱔絲

文/小芒果君的爺爺

出荊州城西門向北驅車十余公里,我輩鄉村小廠就在那里。

剛到鄉下時,在小廠盡頭辟出一塊菜地,依時節仿效農人種些瓜果蔬菜,尤為喜愛攀援植物,雖未高產,但從播種至采獲卻甚慰我心。

菜地西邊有桌面見方凹地,常有漬水,雖陽光經年照射卻因地勢低洼未曾干涸。忽一日我輩偶發奇想,疏浚凹地雜塵,再行挖掘以利園地灌溉。于是我不假他人之手,閑暇之余“大興土木”。當在桌面見方的凹地動土時,一鍬下去居然挖出數條纖細粉紅的幼鱔來。此況令我驚鄂不已!如此荒辟之處,它們靠什么食物裹腹?彈丸之地,它們竟能延續種族?實在叫人費解。

挖土依然繼續。荊州古城西北湖泊毗鄰櫛次甚產水稻,深掘數尺,便可滲水成堰。不幾日凹地延展成小河溝,幼鱔終得寬綽棲息地。

七零年代,我下放到江南鄉村。江南海拔略高北岸,耕作依然是“水旱兩間”,以棉為主,亦產水稻。時值春耕,農人叼著粗劣的葉子煙,悠閑地馭使水牛犁地。經過嚴冬后龜裂的稻田被犁鏵鏟翻,犁鏵過后,只見黃鱔痛苦地扭動殘斷的身軀,又再次被犁耙掩沒于泥土之中。僥有未傷者四處逃竄,怎奈農人眼疾手快一把抓住擲于腰間篾簍,鮮有脫逃者。

記得小時候,荊州古城內有河流繞城(非護城河,護城河在城外),民居甚少,城內仍有大塘小堰,河水淺顯,野菱旅生,岸邊荊棘蕪長,河塘渾濁靜寧,野鱔沿河邊筑穴,此等環境最易其生長。(我輩雖居于長江岸邊,但長江及其它較大深壑水域并無黃鱔)

忽一日,鄰舍較長者帶我等小兒“放鱔魚”,其實此法毫無技術含量,稍長者令我等將枝條竹棍折成尺余,系上繩索彎鉤誘餌,傍晚時分插于河邊草叢。黃鱔晝伏夜出,覓食均在黑暗之中。我等布陣后留下印跡,恐收鱔時失去目標。

翌日清晨,東方露出晨?,稍長者呼我等收鱔,我等睡眼朦朧,踉蹌跟其河邊。然昨晚布陣已零亂不堪。繩索浮在水面,但誘餌鉤具全無,鄰舍稍長者告訴我等,此乃被“暴鱔”咬斷吞鉤逃遁。(暴鱔,非生物名,單重半斤以上者,實乃按其形態命名矣。)

有的竹枝已離岸飄浮河邊數米,稍長者見狀跳入河中淌水而去,將枝竹一把抓住拖出水面,只見黃鱔在繩上掙扎環繞,我等看得吊若木雞。更有甚者,黃鱔將鉤具拖至河中央載浮載沉,稍長者不明河中就里,亦不敢貿然下水捕捉,只得望洋興嘆!

不幾日,鄰居稍長者又出新招,用腳踏車輪?鋼絲制成釣鉤,鉤尖如戟,鋒利無比。無奈不能制作成“倒掛須”。白日捕鱔曰之釣鱔,全程盡收眼底,我等莫名興奮!跟隨較長者蟄摸河邊,其人將粗大蚯蚓從鉤尖整條貫入制成誘鉤,爾后匍匐河邊,用手在水面以下寸深之處探摸黃鱔洞穴。黃鱔不能隱匿深淵,且每十五分鐘需露頭換氣,故洞穴只能設于淺水或河邊草叢。稍長者告訴我等,探摸洞穴之壁面手感粘滑為鱔穴,倘洞壁不粘即為水蛇洞巢。并以此為范,叫我等體會。我等懼入蛇穴,皆不敢下手而為。

稍長者用鋼鉤誘餌順著水下洞穴平伸進去,然后把鋼鉤來回移動,佯裝蚯蚓爬伏意在引起黃鱔捕食欲望。

稍傾,鄰舍較長者面目滑稽,手中鋼鉤亦停止運動,稍長者口中囁嚅低語鱔魚咬鉤,我輩皆大氣不出緊張萬分,殊不知洞內捕食者是鱔是蛇?忽的,稍長者奮力拽出鋼鉤,一條碩大的暴鱔騰入空中,口角涎血迸出,身段迅快纏繞在稍長者小臂上。我輩在旁高聲嚎叫嘖嘖稱奇。

數年后,我在菜地墾出的河溝已現微小魚塘端倪,溝岸滿布不知名的雜草,溝內潛伏無盡的田螺,它們從何而來?我至今仍不知曉!偶爾踱步溝邊受驚的土蛙紛至蹦入水中。我曾放養過幾尾鯽魚,如今已成野生。我輩想起當年凹地的幼鱔,亦想仿效兒時鄰人“放鱔魚”,跑遍城內大小釣具店鋪買捕捉黃鱔專用鋼鉤,竟無人知曉有此捕法,更無從提供釣鱔鋼鉤。不得已在鄉下雜貨店淘了五個“篩鱔”竹簍,并問詢了捕捉技藝回去如法炮制。

篩簍頭大尾小,安放時大頭微傾河面上,余部沒入水中。依舊是晚上布陷,當夜間鱔魚覓食時,即從篾制錐型孔口鉆入簍中,實則已入陷阱只能就范。次晨收鱔揭開竹簍大頭傾入木桶。安放時為何大頭朝上露出水面,實則是提供被擒黃鱔的呼吸空間,否之鱔魚會窒息溺斃。彼時,收簍手覺沉重,一條黃黑相間的暴鱔倦曲其中,稱其重逾七兩有余,宰殺后爆炒鱔絲,雖大量佐以姜蒜仍腥味濃釅,恐是溝中鱔魚老祖,洞中窩居甚久矣……

在我輩居住小城,鱔魚的做法諸種多樣。

鱔魚筒子燒黃瓜,此菜宜選擇食指粗細的黃鱔從腹部剖開,掏盡腸什切成寸段,做法不繁,先將鱔魚筒子置鍋中煸炒,生姜大蒜必不可少,亦可先行爆香,后放也未嘗不可。待其斷生后放入條狀黃瓜,(塊狀也不影響味道,只是難看而已。)適量把鹽同時佐以豆瓣醬及陳醋和醬油加蓋用小火慢燉。此菜燉煮時不宜加水,黃瓜富含水份用其汁液為介質,鱔魚筒子之美味不可言狀!此菜關鍵控火,旺火易使黃瓜水份快速揮發后糊鍋。倘若急迫成菜,適量給水亦無大礙。

家常鱔魚是常菜,于腹部宰殺,爾后用刀背順序錘擊鱔脊以達到肉綻骨斷皮不爛的效果。經重力擊打黃鱔兩端會翹起,俗稱鱔魚橋,此菜亦叫炒鱔橋。在砧板上切成片段,旺火翻炒可配洋蔥為伍。

細小幼鱔亦能入菜,謂之“盤鱔”,做法嚴酷,不予描敘。

荊州更有一鱔魚名肴,工藝繁復,兩次油炸后加糖勾芡烹炙,其名怪誕,聽后生惡,故不贅述。

爆炒鱔絲,小城視其為鱔類經典。宜選擇較大鱔魚(切絲纖長),首先將其在桶狀物上摔撞至其昏迷后用鐵釘縛其頭,從鱔之頸部橫切一刀再轉入脊背剖開,暴露其脊骨從骨下用力平推,脊骨成條脫落,鱔魚成片狀洗凈后,皮向刀面從前至后倒切成絲。

炒鱔絲的方式因家庭傳承和個人喜好而異。我以為炒法有二皆簡單無比。


油爆鱔絲,起油鍋,油溫升至沸點關火,將鱔絲傾入鍋中用沸油淖熟,為防延宕,立于灶爐前大聲讀秒五次足矣,否之會墮入油炸誤區。用撈箕舀出鱔絲,余油潷入容器,留少許底熱油煸炒姜絲蒜片,斷生后加鹽,爾后將過油鱔絲與姜蒜同治一鍋翻炒數秒,加入預先自備的滋汁顛勺,撒下蔥末起鍋,所謂滋汁無非陳醋醬油淀粉組成,味精也可兌入滋汁中,當然,不擱味精亦無妨。


青椒鱔絲,做法與過油略有不同。油爆系用沸油將鱔絲斷生再輔之滋汁成菜。而青椒鱔絲則是先將鱔絲用醬油生粉拌姜蒜稍加腌制,再如日常炒菜般擱油煸炒。當然,炒制時間勿長否之失去鮮嫩口感。此菜配料為辣椒,青辣椒以史高維爾系數稍偏高為佳,辣椒單獨加鹽煸炒至香,注意保持脆嫩。與鱔絲合一時亦以秒計。


青椒鱔絲亦可不用醬油,僅用食鹽調味,成菜色澤清新,口味亦美。(20170618)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572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71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409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69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60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95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79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23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43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9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42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50評論 5 35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81評論 3 34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63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22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54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07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