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進行了自己的第一次群內分享,雖然只有十來分鐘。
但還是有些緊張,好在群內小伙伴都很包容,這無疑給了我莫大的勇氣,真的很感謝。
關于寫作,我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有意識地去學習,在網上報班進行系統的學習。
第一次報的時候是彭小六老師的課程。
今年又報了弗蘭克的學習寫作課程。
也許這些成績和大神比起來微不足道,但是對于以往十年也讀不完50本,五年不動筆的我來說多少也算得是一種進步。
很感謝兩位老師的耐心授課以及指導,在課程中學到了很多自己覺得很精彩的東西,所以就想在這里分享給大家。
本文內容大概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1、你適合讀什么書?
2、閱讀之前你需要做什么?
3、怎樣進行快速閱讀?
01
開源呢,就是我們大家經常說的開源節流的開源,當然這里不是指掙錢。
那如果把寫作比作打水的話,你覺得最應該具備的兩個條件是什么?可能大家都已經猜出來了,就是水桶和水源。
我的理解是,水桶,其實就相當于寫作技巧部分,水源,就相當于寫作之前的閱讀。
那對于剛開始寫作的我們來說,經常困擾的一個問題是什么呢?
就是不知道寫什么,有時候是知道寫什么了卻不知道該怎么用文字給表達出來,甚至也不知道別人都是如何對此類問題和想法怎樣表達的。
楊絳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
你的問題在于讀書不多而想的太多。
仔細想想是不是這樣的呢?還確實是。我們的苦惱在于讀的書太少。
那么今天我就閱讀這一塊,結合我之前的學習和自己理解,和大家做以簡單的分享,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02
第一部分:你適合讀什么書?
這個問題,其實是需要我們自己問自己的。聽完這個,有些同學也許會問,我也不知道自己適合讀什么書怎么辦呢?
這里給大家的建議就是,讀適合你的,你需要的而且是當下最需要的,自己喜歡的,這里最不需要做的就是讀別人要你讀的,比如別人推薦的書單之類的。
就好像我們吃東西,都吃哪些東西?自己喜歡的,不喜歡但是有營養的,而不是別人說他喜歡的。是這樣吧?
當然,如果你確定要增長自己的具體那方面的技能,可以參考下別人的推薦書單, 而不是一看見別人鼎力推薦,你就忍不住買買買的那種。
因為各行各業都會有優秀書籍存在,這時你需要做的就是首先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閱讀。
比如你目前最想做提升的是寫作能力,那么即便你覺得自己演講能力、PPT制做能力、英文水平都不行,也都需要提升。
但也一定記得把這些從你的日程表上往后排,看到這些別人 推薦的書單,可以先收藏,但是看得話留到以后再看,現在很多人都會很焦慮,很迷茫,為什么?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給自己的選擇太多了,這也要學,那也要學,而且妄想一下子學會,怎么可能呢?
個人是覺得只有一次專注于一件事情,能力才可能更快的得到提升。所謂貪多嚼不爛嘛。
所以不急,我們首先來了解下閱讀的分類:
我們不是經常把書籍比作精神食糧嘛,所以這里就拿
食物做比喻。
①主食:生存需求類
生活、工作所能用到的技能類,實用類書籍。
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小強升職記》等
②美食:思想需求類,
經典文史哲等
比如《四大名著》《史記》《資本論》等。
③蔬果:工具需求類
字典、詞典等。
④甜點:休閑需求類
言情小說等
瓊瑤啊,金庸啊,古龍啊包括現在很流行的玄幻小說等都包含在此類。
知道了這些分類之后呢,我們可以針對自我需求來進行閱讀。
那如何閱讀呢?
03
第二部分:閱讀之前你需要做什么
劉瑜在《送你一顆子彈》這本書提到,
一個人就像一支隊伍,對著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
所以,你要相信你就是自己世界的王,而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是你的臣下,他們都需要也肯定聽從你的指揮。
那么你首先要做的
第一點就是帶著大腦來閱讀。
可能聽到這句話你會覺得有點可笑,閱讀的時候怎么會不帶腦子呢?
在這里需要澄清一點的是帶著腦子閱讀不是說一個人沒有腦子,而是你可能沒有去用,或者說不知道如何去用。
這就和你家車庫里停著一輛車,而你卻從沒開過是一樣的。
讀書之前也需要知道哪些是重點,我們都知道大腦有一個過濾系統,就是說它會把覺得不重要的東西給過濾掉。
所以你就需要特意告訴你的大腦中樞 哪里很重要,不然它會像往常一樣把現在你覺得有用的信息給pass的。
這時候任你手翻再多的書,閉眼回想,腦子里照樣一片空白,因為什么,大腦覺得你看的都不重要啊,。
第二點是,明白我究竟為什么要讀這本書?
就是說服大腦學了這本書有什么用,其實就相當于告訴自己你看這本書是想從中得到什么,帶著目標去閱讀。
所以就需要你找到一個充分的理由說服自己的大腦,怎么說服呢?
就是說你需要讓大腦知道將要學的知識和已有的知識之間有聯系,像蜘蛛結網,不管是縱向還是橫向,總該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去建立效果才會越來越明顯,網也會越來越大。
不然只是一團亂線,你這不是蜘蛛,這可是作繭自縛。
第三點呢,就是堅持,就是說如果你將要學習的是全新的知識,在你的人生詞典里從來沒有出現的,那大腦一開始的本能反應肯定是拒絕的。
怎么辦呢?
兩個字,堅持!
不斷地練習,只有不斷的刺激大腦神經突觸, 才會起到一定的效果。
還拿打水做比的話,堅持就相當于你用力去提水。你別水桶有啦,水源有啦,你躺在井邊睡著啦?這怎么行呢。
當然堅持的過程中的個中滋味不是他人能想到的,
而且進行了一段時間之后還必然會經歷一段平臺期,感覺自己好像停滯不前,遇到瓶頸了。
其實不然,這不過是你下一個飛躍的準備階段,你想啊,不管做什么事都得有一定基礎做鋪墊不是?就好像如果你沒有一定程度的科學基礎做鋪墊,是沒有辦法真正讀懂《三體》的。
04
第三部分是:如何進行快速閱讀
拿到幾百頁的書,很多情況下我們第一反應是倒吸一口氣,一本書擺在面前倒覺得自己被它不怒而自威的氣勢給嚇到了,于是慎重的翻開第一頁,認真的讀每一個字,結果呢?
唯一的發現是書中沒有一個字是你不認識的,同時也發現沒有一句話是你真正理解并能夠加以運用的。
那么我們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調整心態,克服這種恐懼感,你始終要記得你才是真正的王,不管是書也好,腦細胞也好都是你的臣下,只要你發號施令,他們沒有一個敢不動的。
具體如何做呢?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作者提到閱讀分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對于基礎閱讀想必是大家最為熟悉的,從小學開始,就是我們都在學習的字、詞、句、段、篇、章。
還記得當年語文老師讓我們總結的段落思想么?想起來頭會不會暈暈的?
不過放心,我們今天主要講的是,檢視閱讀,快速了解一本書的內容和結構,從而找出重點,具體如何找呢?
拿到書的前五分鐘,看封面,大標題,副標題,封面的側面,作者、注釋以及書后面的推薦,看到這些能夠讓你大概的對這本書有一個基本定位,是講人際關系的?還是講知識管理的?亦或是講寫作的?
其次是看目錄,前言,作者會用最精煉的語言告訴你這本書的結構,分幾部分,都講哪些內容。
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看哪塊是自己熟悉的,哪塊是比較陌生的,感覺自己缺什么就補什么,重點就看什么。
之后快速掃書,這時候看圖片,表格,粗體字,段落開頭和結尾的結論性語句,把自己不能理解的以及自己擁有但之前沒有意識到的用熒光筆標記出來。
然后進行調度,鳥瞰一整頁書,沒有被標記的地方快速掃過,標記的地方慢速重點閱讀。
閱讀過程中可以使用讀書幫的RIA便簽紙,方便記錄、整理以及以后的回顧。
其次就是控制閱讀速度。
剛開始訓練,可以一天一章節,那么你會發現一周可以很輕松的讀完一本書,雖然目前的速度很慢,但我們剛開始可以不那么的急于求成。
給自己時間去練習,去成長,相信一定做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