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老話有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說人,讀書的功夫到了,肚子里有了足夠的“貨”,那么,寫起文章來,自然是筆走龍蛇、一揮而就、倚馬可待。
? ? ? ? ——我向來對于這樣的境界,甚是神往、與佩服、并一直都在努力地追求著!
? ? ? 我們中國古時候,就有了這樣的“大神”,其中的代表人物,那就是:曹植。我們熟知他的故事,是《三國演義》里他“七步成詩”的事情。其實,說起來,曹植,那可真的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出口成章、下筆成文的!他在中國歷史上的文學地位、才子地位,可都是算非常高的!想必,他必讀了很多很多的書,才有了那樣的才華境界。
? ? ? ? 我一直都在向,出口成章、下筆成文,這個境界而邁進,所以,我每天都必做的一件事,那就是:讀書——而且,讀的都算是經典的書,不是經典的書,我算是不屑于讀的,因為我怕讀了沒用,浪費了我的寶貴時間。想起名嘴老梁所說的“看書要看經典。”,深以為之、并信服著、照做著。但無奈,人笨,所以,至今還離那個境界,相差著“十萬八千里”,真想有孫悟空的本事,一個筋斗,就翻到那個“距離”去。
? ? ? ? 對于愛好寫作的人來說,可能都會有這么一個感覺,那就是:通常越快速度,所寫出來的作品,往往質量會顯得越高,這就應和了陸游老先生所說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了,但是:任何事,都沒有十全十美的,通常越快速度寫出來的文章,也是存在著問題的,那么,都主要是存在著哪些問題呢?↓
? ? ? ? 第一,如果是手寫出來的話,那么,字體就難免潦草,會給以后的謄抄;或是編輯老師辨認,都帶來很大的麻煩!當然,隨著時代的變遷、人類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用手寫作的人,可能是已經沒有了,現在的人,寫作,早已都是用的鍵盤,像我,“前八百年”開始,就用手機寫作了,那么,用鍵盤快速地寫作,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選擇了錯別字或是錯別語句,大家可不要以為錯別字、錯別語句,是小事,因為“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文中有的“地方”,出了一個錯別字,那么,與之相關的那段文意,可能就與當初作者的本意,相差個“十萬八千里”了!那文中如果有了錯誤語句的話,后果,自然是更為嚴重的了!正所謂“文章天下事,得失寸心知”。文章,可不算是小事,所以,里面只要出了一點“瑕疵”,那么,無論是對于作者、還是對于讀者來說,都是一種“損失”。所以,建議各位作者,寫完文章以后——特別是在“激情”的狀態下,寫完文字以后,好生的修改一下,這是對于自己作品的一種負責、與責任——也是對讀者的負責、與態度(態度很重要啊!);
? ? ? ? 第二,那就是:文中,難免會有偏激的成分,因為是在一氣呵成的狀態下寫出來的,那么,作者的心中,必然是有著幾分激動的,而人在激動的情況下,就難免會寫出一些顯得過激的話,過激的話,還是莫說、莫寫的好,因為自古以來都是禍從口出、禍從“筆”出——以前有“文字獄”,皆因寫作的人,寫了“出格”;或是偏激的文章,而導致的“人禍”,所以,激情狀態下,寫出來的文章,一定要平心靜氣地修改,務必將偏激的內容,給它刪去;
? ? ? ? 第三,難免文中會出現,一些錯誤,比方說引用方面的錯誤:“張冠李戴”的,引用了一些名人名言,因為人在頭腦高速運轉的狀態下,難免會造成一些分辨錯誤、記憶錯誤,如果文中真的出現了引用方面的錯誤,那可能就會“貽笑大方”,讓看出它的讀者,而取笑了;而且,這對于名人,也算是一種“褻瀆”、與冒犯,于心何忍?良心有愧!阿彌陀佛;還有就是,容易出現一些語法上的錯誤;容易出現一些標點符號上的錯誤、等等的錯誤。所以,建議作者們在一氣呵成文章以后,一定要平心靜氣地修改文章。
? ? ? 所以, 綜上所述,越快速度寫出來的文章,最容易出現的,主要就是那三種負面的問題,所以:好文章,不僅僅是“寫”出來的——更是修改出來的,像曹雪芹寫出的傳世巨作《紅樓夢》,是“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結晶”,委實是嘔心瀝血、不容易啊!阿彌陀佛,就沖他的這種寫作態度,就值得人尊敬、點贊;還有金庸老先生,對于自己的作品,那也是精益求精、增刪n次、修改n次、嘔心瀝血的!難怪:他現在還是無法被超越的武俠作家!
? ? ?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是,讀書與寫作之間的聯系;而作者,對于自己的作品,負責與否?上心與否?努力與否?說的是作者的態度問題,有一句話叫做“態度決定一切”!
? ? ? ? 如果一個作者,真的很認真的“讀破”了“萬卷書”,又對于寫作是嘔心瀝血、精益求精、上心“不已”、修改無限,那么,相信他早晚,必會成為一個好的作者,受人尊敬。
唐獻明·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