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去朋友家做客。
進門一坐定,便瞧見朋友一大一小兩人走過來。
孩子長得可真快。
記得三四年前,朋友還在與我們分享他初次當爹的喜悅。一眨眼,當年懷中孩子,已經悄默聲地越過了他的膝蓋。
我連忙起身,將帶來的隨手禮從身后拿來出來(其實也就是兒童牛奶,現在商家都懂得配套一個小玩具。)笑著拎到朋友孩子面前
“瞧,這是什么?!边@時,我的心里正在為將獲得一個燦爛的笑容而暗自發喜。
孩子伸手接過牛奶,眼珠子緊緊盯著牛奶上頭的玩具車,絲毫都不打算瞧我一眼,徑直走到了一邊。
“還不快跟叔叔說謝謝”朋友假帶怒意地對著孩子說道。
……尷尬的停頓
……
“孩子嘛,還小,太久沒見了”我哈哈地打了個圓場。孩子就是這樣,有的天生靈活性高,也有的“生人勿進”。
朋友略帶尷尬地說道:“唉,這孩子,不懂事?!?/p>
我剛想再安慰兩句(這確實沒啥,小兔子乖乖,大灰狼壞壞。不要理陌生人套近乎是沒錯的)
話還沒出口,就聽見朋友喝地一聲:“喝慢點,撒一地了都”。朋友起身作勢要揍他(其實朋友心很軟,看來怕老婆的性格會在孩子上延續下去)
然而,比朋友起身動作更快的是孩子的哭聲,“哇”的一聲,像驚雷一樣在半空中炸裂,并由此一發不可收拾,一聲比一聲響亮。
原來,牛奶和玩具車已經被拆開,孩子一手捧著牛奶,一手把玩著新車。而衣服上,地上早已灘灘白漬。結果聽到他老爸這么一兇,手上的牛奶與車同時“咣當”落地。緊接著,順勢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兩腿不住地往外蹬,原本散落一地的玩具,無路可走的地板,登時被踢出了個圓形的空缺。
客廳里鬧翻了天的景象自然引出了女主人。
“不哭不哭,誰欺負你啦?車車嗎?咱們打車車”。女主人溫柔地愛護道。
這種方式的好壞姑且不提,止哭的療效倒是一等一。
氣氛重新歸為寧靜,朋友悻悻地坐了下來,與我泡起了茶。
聊了一會,方才知道,這幾年,除了上班,時間都花在孩子上了。從他的臉上確實不難看出那股子倦意,三四年當父親的經驗,想來并沒有讓他獲取太多教育孩子的好方式。
此時我不禁回想起一個下午。
那時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剛好路過小學門口。學生放學了,三五成群的結伴而走。瞧著他們一個個手里拿著烤串,脖子上掛著手機。
心里不禁自語,現在的孩子命真好。我們那時候,零食吃的是一兩毛錢,校服每周一才穿一次,至于手機嘛,幾個家庭才能瞧見一臺。
是啊,現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
但我有個體會卻越來越深。
生活水平上來了,孩子性格的差距卻也越來越大。
相信類似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希望我們的教育方式能和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給孩子以后正常的,不過分溺愛的童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