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作用不必提了,再重復的話,實在是多此一舉。但如果教育的效率低下,或者說沒有效果,那么教育的作用便會大大削弱,甚至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如何讓教育更有效地發揮其對個人發展的促進作用,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其一,制定合理的教育政策,并嚴格執行。這一點總領,首先,這教育政策包括教育的內容,教育的方式,教育的策略,教育的年限,教育的費用等等,這直接影響了教育的本質,所以一定要綜合各方面,考慮一切有影響的因素。不能單純的以功利化的傾向,機械地去制定,要以全面的視角,靈活地去制定。然后,合理的教育政策一旦制定,就必須嚴格執行,無論是學校,社會,政府,都要大力支持,不能在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致使教育政策不能完全執行。論及我國的教育,事實上,我們一直都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并且要制定了很是合理的教育政策,但為何社會各界對教育仍大有議論呢?就是因為在某個環節上,政策未能有效執行,比如說體育課被占用,比如說農村教師的生活不能提高,比如說美育、德育被學校拋棄,比如說教師質量未能達標,等等。正是因為這些教育政策未能被執行,所以現階段教育并不顯得很是合理,但我們又不能單純地對教育本身進行排斥。
其二,提高教師質量,打造一批高水平、高專業的教師隊伍。教師是教育的直接參與者,也是教育的最重要的施行者。故教師質量的好壞與否,直接決定教育質量的好壞。何為高質量的教師呢?首先,其不僅要有基本的社會公德,更要有鮮明的,值得考量的師德。老師沒有師德,不僅會傷害學生,更加會引起社會對教師隊伍的惡劣評價,讓本應該受人尊重的教師職業,遭到社會排斥。其次,教師必須要掌握水平的專業知識和教育能力,不僅是知識本身,還包括教育的方法、手段和教學工具使用。因為老師自身的知識儲備與教學輸出是兩碼事,首先老師不僅要自己知道,還得讓學生學會,所以教的過程才是重中之重。再就是,時代在發展,傳統的教學工具已經不再適用于當前,所以老師必須掌握現代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應用并創新與教學實踐之中。最后,教師必須熱愛并尊重自己的職業,在教育事業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一日為師,終身為師。如果不對自己的事業充滿熱愛,我便很難想象這樣的老師,怎么能夠全身心的進行教學。如果不全身心地進行教學,教育的效率便會隨之縮減。而且只有真正的把自己的職業與生活融合在一起,這樣才能體驗到立德樹人的幸福。
其三,教育應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學生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對象。教育的好壞與否,都要在學生身上體現。所以我們必須把學生當作中心,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那怎么才算尊重學生呢?我想應該有以下幾點。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各個階段的學生的心理狀況,智力水平,接受能力,身體素質,并根據這些,規劃學習內容,教育方式,選擇教育工具和教育策略。其次,我們必須尊重學生想法和發現,注意學生的自我意識,發掘學生的長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最后,教師要和學生保持相對穩定且平和的關系,這種關系既不要太過于親密,也不能太過于生疏。過于親密,會缺乏教師的權威與引導力,過于生疏會使學生抵觸學習,排斥教師教學。
其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元一體的教育格局。傳統的教育只局限于學校,可學生在校時間畢竟不長,還要學習一些龐大的知識系統,時間并不充分。而且有些知識并不是在學校能夠學習到的,所以我們要借助家庭和社會的力量,共同完善教育。家庭應該怎么做呢?首先,必須要有良好的家風。家風是一個人立德成才的重要基礎,因為孩子小的時候并不能馬上進行學習,他們最先接觸的只能是家庭。不同的家庭就會有不同的孩子,家風在潛移默化之中就起到很顯著的作用。其次,家庭應大力配合學校的工作。孩子放學回家,一定會有適量的學校作業,而且有些任務,是一定要家長配合的。這就要求家長不能視若罔聞,認為自己去輔導是一件不正常的事。學校讓你監督孩子作業,你不監督,孩子作業總不寫,能怪誰?學校召開家長會,你不去,孩子的近期學習狀況你不知道,能怪誰?學校創辦親子活動,你不參加,孩子孤零零的,能怪誰?最后,父母應該給予孩子親情的關懷和物質的支持。說到底,性格也算是教育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在性格方面暴露出弊端,這些投射在教育方面,都或多或少地損害著教育的完美性。這就要求父母,應當注意孩子的情感問題,給予心靈上的關懷和引導。物質支持更不必說了,就現在來說,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的錢,大部分都在教育上,而且也不是小數目。但仍不排除有些家長,不愿意給孩子更多的物質支持,或者是沒能力提供更多的物質支持。沒能力的暫且不提,那些有能力不愿提供的,應該多多改正,為了教育,為了讓孩子更加的優秀,多花一點錢也是應該的,只要這錢花的值不就行了嗎。至于社會方面,應該有如下兩個方面的要求。一,需要行成良好的重教的社會風氣。為什么會這樣說呢?就拿在社會上很是流傳的讀書無用論來說,這種說法不知荼毒了多少正在受教育的學生,他們不知社會的混水有多深,卻過早的抱著失望的態度對待教育,這樣一定不會有多大的學習動力。社會風氣良好,學習者便會堅定目標,更加的有毅力,對未來更加的充滿希望。二,應該形成合理的職業體系,讓各個專業的人才都能大放光彩。因為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人才,促進個人發展。而這些衡量的尺度全在于社會,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個人怎樣做才能算是發展?這都需要社會本身去檢驗。但往往社會是偏離于理想軌道的,各個職業的價值與其對應的受教育水平完全不一致,以致一些真正優秀的人,無法獲得與其對應的價值。這一方面削弱了人才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也助長了讀書無用論,對現實的教育影響很大。
我們都追求著完美,但我們知道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故教育也是一樣,也許在我們不斷完善教育的路上,會出現各種的問題,但我們一定也是慶幸著,懷以樂觀的態度,因為我們都知道,教育正在進步,正在從不完美逼近完美。就這樣,一直一直無限逼近著,總有一天大概算是完美了吧。
注:教育學期中論文。
真快啊,網課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半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