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每一個職場人而言,無論是員工,還是領導,做好不同場合的有效溝通都是必要的。
本書中,作者漢弗萊女士提供了多場合的即興演講腳本,并告訴我們如何運用不同的技巧來應對各種即興時刻。
跟隨本書的指引,刻意練習即興演講技巧,便能自如掌控每一個溝通瞬間,獲得他人尊重和認可,贏得更多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
本書適合每一個想改變自己的人閱讀。
一、擁有當領導者的意愿
即興演講關系到語言、腳本及表演。不過在選擇語言或打底稿之前,還需要有正確的思維方式。正確的思維模式,包括領導意識、傾聽、真實、專注和尊重。
我們要有做領導者的意愿,也就是一種想要感染他人的欲望:不管是幫助他人形成自己的觀點、影響他人行為,還是在人際層面與他們聯結并使其感受到工作場所或生活的美好。
把握這些機會意味著我們在挖掘自己的領導力,把轉瞬即逝的機會變為永恒,使這些機會對他人產生影響。當領導者的意愿會使我們朝著目標邁進,與外部客戶、員工同事和內部客戶積極建立聯系,但這并不是說無論在走廊看見誰都要說話,無論乘電梯遇到哪位主管都一一溝通。
睿智的領導者知道什么時候應當抓住領導力時刻,選擇最佳時刻。
1.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地點
選擇合適的時間。首先,在分享自己的想法時不能太趕早但也不能讓人等太久。另一方面,讓員工等待太長時間才告知公司計劃會導致謠言橫行,給員工帶來更多的困惑。
選擇適宜的地點。公共空間不適合談論敏感話題。在公共場合,彼此都無法充分討論問題,而且這種隨口而出的話只會加劇本來就很緊張氣氛。最好的處理辦法是閉門談論。
2.整理思路
杰出的即興演講者不會在講話中用“嗯”“啊”,他們的演講從一開始就思路清晰。對于即興演講者來說,這可能是最艱巨的挑戰,畢竟在即興時刻,我們可能只有幾秒鐘時間整理思路。
面對這種情形,很多人都有一種傾向,全一股腦地把所思所想都傾瀉出來。更糟糕的是,有些想法不如不說,諸如對他人的批評或是對當下正在討論的話題的一些不成熟的見解,都屬于需要嚴加控制的有害言論。對此,最好的解決辦法是,想好再說。
3.獲得觀眾充分的注意力
如果我們在發表講話,員工卻不認真傾聽,那么我們就不可能展示領導力。即便我們的講話內容很有分量,即便我們感覺到聽眾已經注意到我們要講話了,我們也不能馬上就講,應當短暫等待一下,直到獲得全場的注意力。
會議發言也同樣,一定要等到吸引全場觀眾的注意力后再講話。獲得關注的過程比較有挑戰性,首先要調整自己,讓自己保持在預備狀態中,當對話出現暫停,馬上抓住機會開始講話。一旦開始講話,就一定要語氣堅定,并繼續抓住大家的注意力,比如我們可以這么說,“有些重要的事情要和大家說”。放心,觀眾會接受我們的暗示,全然跟著我們的思路走的。
4.談論內容要有價值
每次舉手示意想發言或想張口說話時,確保自己有話可說,并且所講的值得大家關注,除此之外,發言也應符合我們的身份。
如果感覺沒有實質性內容可分享,最好先別說,聽聽別人怎么說。領導者不會浪費別人的時間,他們講話清晰明確、充滿熱情并切中要害。任何時候,如果有人提出及時的想法、提供有說服力的案例或感染他人采取行動,那么這個人的話就是“有價值”的。
5.建立關系
抓住領導力,時刻構建更加穩固的關系,不管是與同事、老板、導師、客戶,還是與我們社交圈子里的某個人。作為領導者,建立關系還包括識別出那些需要被重視的人。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領導力時刻讓對話“超負荷”,正如巴特.埃格納爾所解釋的:“如果我們剛剛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和團隊討論戰略,那么吃晚餐的時候就別再談論戰略問題了;如果我們剛剛向CEO介紹了投資方案,茶歇的時候就饒了她,別再給她講投資的關鍵信息了。我們就應當知道什么時候聽眾能接受信息,什么時候不能。”
6.面對面溝通
面對面溝通遠比其它溝通方式更為有效。所以,如果我們是領導者,盡我們所能面對我們的傾聽者。
7.得體溝通
自下而上的領導可能是最為艱難的一種領導方式,我們展現領導意愿時,不能有阿謏奉承的味道但也不能專橫跋扈。如果在公司和一位級別比我們低的人說話,要溫和坦率而不應當傲慢;如果在組織進行橫向溝通,注意不要侵犯別人的領域。
8.意識到“麥克風始終開著
領導者必須認識到,他們在會議上發表的任何言論,其他人都可能會獲悉,即使是閉門會晤。當我們和朋友、同事外出喝酒時,一定要記住隔墻有耳,不要說任何我們不希望事后被傳播的話。即使是對某個同事隨意的一句評論,比如他有問題,也很容易會被傳回辦公室。
二、成為一名聽眾
傾聽的第一個層面是身體層面的傾聽,但這并不意味著僅僅通過我們的耳朵接收信息。當我們處于積極傾聽的狀態中,我們的整個身體都應當參與其中。我們的肢體語言會說明我們如何與他人相處,并發出信號顯示我們是否在傾聽他人。
肢體語言可以使我們成為一個更好或更差的溝通者。當用目光接觸,我就可以更好地傾聽。當我的身體轉向聽眾時,聽眾會感覺到我的投入。同樣,當我關閉智能手機時,表示我會專心傾聽。
專注的身體傾聽從肢體語言開始,肢體語言會透露我們對別人是否感興趣。放下雙手和手臂,將身體朝向我們正在與之交談的人。
把頭部和身體微微向講話者前傾。調動自己的聲音,使其更具表現力。注視對方的眼睛,即使是小組會議,即使那個人不是在單獨和我們說話。另外,還要微笑、點頭、示好。如果想回應,稍作暫停非常重要,它在告訴對方:“我在思考我們剛剛說的話。”
所有這些身體行為都在表達:“我在乎,我想理解,我想傾聽。”這些身體行為也會鼓勵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對方;同時也會鼓勵對方更加開誠布公。
有效的傾聽還包括讀懂對方的肢體語言。如果有人佝僂著、無精打采,這說明我們沒有打動他們;有人拿起了智能手機,說明他對我們的話充耳不聞。觀察人們的肢體語言,問自己“他們看起來是在聽嗎”。如果不是,那么馬上改變講話節奏、聲音或信息。這就是即興的美妙之處,可以隨時調整。
三、保持真實
展示真實的策略:
第一,真實地處于當下。分享當下是指我們要守在“那一時刻”,把心放在那個時刻,開誠布公地對話,以及跟與我們對話的人建立緊密聯系。
第二,分享我們的想法。真實性意味著有勇氣分享我們的觀點和看法。
第三,分享我們的信念和價值觀。
第四,分享我們的感受。分享感受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向我們的工作、團隊成績、好的想法,我們的愿意和團隊成員展示熱情。
第五,分享我們的脆弱。要愿意分享自己的脆弱,當然這種脆弱不能削弱我們的領導力。分享脆弱是分享關于不安全感、不足或失誤的感受,這和削弱領導力之間有明顯的分別。
第六,分享我們的故事。對我們的雇主、老板、同事、客戶或朋友來說,沒什么比我們分享一個鼓舞人心的故事更讓大家對我們產生親密感。
四、保持專注
想知道講話者的觀點是否明確,看他們使用贅詞(比如“呃”“我們知道”“我的意思是”“好吧,在我看來”等)的情況就會略知一二。
講話者在使用這些詞和短語時,其實正在琢磨要說什么。即使是最有智慧、最有經驗的領導者也會有這種傾向,一位大家評價很高的CEO被問到公司的某種技術計劃時,他這么說的:“我認為人工智能的可能性非常廣泛,我不知道……很難說……呃……我認為這是一個有趣問題……呃……這只要能是一個關鍵領域,但是我們要做的事還有待觀察……我們有人在做這件事。時間會證明一切。”
那么解決方法是什么呢?
1.鼓勵自己不要只因為喜歡聽自己的聲音就說、說、說;
2.避免信息傾瀉,要提練想法。史蒂夫.喬布斯會把他的演講提煉成一句話。他告訴那些粉絲說:“今天蘋果將徹底改變電話,原因如下。”
能否重點突出,關系到即興講話的成敗。長篇大論或者偏離主題都會失去聽眾;保持重點突出則可以讓聽眾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我們想讓他們知道或關心的事情上。以重點突出的講話為基礎,引領當下力量,能夠讓聽眾集中注意力。
五、保持尊重
對于一些人來說,表現不敬可能是一種很容易出現的、難以抗拒的反應,但是我們應該極力避免。發泄情緒可能會讓我們當下感受好一點,但在別人眼里卻非常不好,會損害我們的聲譽和職業發展。
坦率地說,真誠、敞開心扉的講話并不意味著隨心所欲,隨著即興演講發言變得越來越普遍,隨著組織層級和組織界限的模糊,每個人都需要有尊重的意識。
尊重應當成為我們即興談話的核心價值。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把它作為我們思維的一部分。尊重自己及他人的人擁有積極正面的風格,讓人印象深刻。辦公室是我們學習和實踐尊重他人的好地方。作為領導者,有責任使公司以及和我們一同工作的人更具實力、更有能力。激勵他人并讓大家同心協力不僅需要令人贊嘆的想法,還必須向大家表示尊重并認可他們的擔憂。這樣做,我們將擁有意愿聆聽我們的聽眾以及渴望追隨我們的員工。
六、做好準備
雖然每位演講者講話都很像是“即興”的,但其實他們都事先做了很多練習,準備了不同形式的草稿。
無論準備時間有多長,三周、三天、三分鐘還是三秒鐘。積極利用時間組織想法非常重要,這樣我們能夠傳達領導力。保羅.瓦利說得好:“只有當一個人真正了解演講主題而且已經完全準備好講話的時候,在演講時跟著感覺走才是適宜的。什么都不準備跟著感覺走很容易讓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到時候我們只能胡亂說一些我們不了解的東西。”
準備即興講稿的第一步是了解要講的主題。首先是學科知識。人們期望我們展示出我們對正在討論的話題有扎實的知識背景。其次是一般性知識。越博覽群書,在科學、政治和體育的發展方面越與時俱進,我們的觀點會越豐富,我們的演講就越有說服力。最后是經驗性知識。最棒的即興演講者還會在演講時講述一些個人經歷。
七、了解聽眾
事先分析聽眾會讓我們知道如何可以講得更好。假設我們是薪酬經理,新的薪酬計劃剛剛獲批,與同事談這項計劃時,我們需要為不同的同事定制不同的信息。
比如,與團隊溝通時應該強調該計劃的好處; 和主管溝通時應著重于我們如何讓這項計劃獲批;與高層管理人員交談時要說明新計劃在吸引和留用人才、建立公司人才庫方面的作用。只有清楚地了解聽眾,才能更好地、有針對性地講話。講話中,要留意聽眾是否在聽。仔細留心聽眾的參與度和他們的注意力狀況,以確認自己是否觸及他們的內心。另外,要留意哪些觀點有吸引力。留意會場,確認大家抓著不放的那些想法。組織文化是怎樣的?每個組織都有特定的文化,這種文化定義著人們互動的方式。如今組織的政治現狀如何?盡管今天組織比以前更加扁平,但機構中依然存在著頂層和底層,以及二者之間的中間層。員工不應當對高級管理者低聲下氣或阿謏奉承,而應該尊重他們所擔任的職務和他們在決策中所扮演的角色。不管是介紹產品、社交活動談話、對員工進行市政廳講話、參加求職面試,還是走廊的快速交談,即興談話之后都要問自己如下問題,“我對聽眾是否了解”“我對情況是否做了正確解讀”。這些事后評估非常重要,是我們提高演講技能的好方法。
八、領導者講話腳本
書介紹的模板簡單易行,模板包括四部分,以說服的基本原則為基礎:
第一,用抓手來吸引聽眾。抓手內容可以是對聽眾友好的問候,或是對前面討論的引述,或是延續某人的觀點。
第二,陳述要點。這部分涉及我們的觀點,是即興講話腳本的核心所在。
第三,建立結構體。本部分為講話要點,構建令人信服的案例,并提供明確的、有說服力的論據。
第四,以呼吁行動結束。講話要點要轉化為行動,這部分講話即起到喚起行動的作用。
這個包含四個部分的模板可以幫助講話者引領聽眾思維,并有力地說服聽眾。一定要把這四個部分刻在腦子里,在每一次即興發言時都使用它。
對于會議發言,可以只取抓手部分和要點部分:比如(抓手)“我完全同意我們的意見”,(要點)“我們需要加強合作”。
九、突出要點
人之所以要表達,他人之所以要傾聽,是因為有“要點”要交流。
正如瑪麗.維圖格在接受采訪時所說的:“證明我們有觀點至關重要。在任何會談中都有很多溝通交流,只要將要點表達清晰,無論是誰都能脫穎而出。”
出色的演講者都知道好的講話要點具備一些特征。通過一些練習,我們也能夠將這些必備特征嵌入到即興講話的要點中。
我們需要將以下講話腳本要點部分的六個特征牢記在心。
第一,講話要點是我們的觀點。即將我們的想法濃縮成一個我們希望聽眾信服的觀點。
第二,要點是簡單、清晰的一句話。因為如果我們的信息不止一句話,而是一個冗長而復雜的句式,聽眾就很難“理解它。”
第三,有吸引力。要點應當能夠吸引人心。
第四,要點承載著我們的信念。要確保首先自己要相信自己的講話要點。
第五,積極正面。講話要點應當能打動整個會場,確保要點包含希望、目標、可能性和成就。
第六,清晰可辨。確保每個聽到我們講話的人都能夠識別出我們講話的要點。
十、提出令人信服的案例
成功的秘訣在于領悟以下四種組織模式,并為每個即興腳本選擇最好的模式。
1.原因模式。這種模式羅列各種原因及理由來支持主要觀點。
2.方法模式。這種模式顯示的是實現主要觀點可以采取的具體行動方式,或者是那些必須完成的“事情”。
3.情況/反應模式。當講話要點涉及某種情況或挑戰而需要采取行動時,就可以使用這種模式。第一點可以描述情況或挑戰,第二點可以描述如何回應。
4.時間順序模式。這種模式通過時間序列來詳細描述講話要點。
以下案例幫助大家了解腳本的結構體如何發揮作用:
抓手:周一我們有一個很好的機會,面對面向客戶介紹情況。要點:我知道我們可以成功地做好營銷。
結構體:方法模式有幾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做到這一點。首先,我們需要對計劃作清晰明確、讓人印象深刻的介紹。其次,我們需要具體說明如何幫助客戶接觸到他們的目標受眾。最后,我們需要展示即將采取的戰略,即如何使用戶喜歡客戶的產品。呼吁行動:所以,讓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做好功課,為演示成功做好準備,決不讓客戶懷疑我們的執行力。
十一、開始與結束
1.以抓手部分開篇。“你一開口就征服了我!”這句臺詞來自電影《甜心先生》。這句臺詞總結了人們從一開始就想吸引聽眾、讓聽眾參與的愿望。無論是和同事、老板還是和朋友說話,開口說的第一個字就要吸引他們。
如果我們說的話沒有吸引力、沒有觸及他們的內心,那么很可能我們講話會沒人聽。對于即興講話來說尤其如此。
有若干方法可以通過抓手和聽眾建立溝通的橋梁,可以直接稱呼名字,說一些關于他們事情、講他們曾經提出的某個觀點、提起曾經和他們的某次對話、詢問他們的情況或者提出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抓手的價值在于與聽眾建立融洽的關系。抓手部分不僅會隨著講話對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而且還隨著即興情況的變化而變化。
2.以呼吁行動結束可以采取多種形式:
(1)可以將話語權交給對話的另一方,可以這么說:“我的觀點就這些,我們的看法如何。”或者是“我們能完成這件事嗎”。
(2)呼吁行動可以要求做出最終決定。
(3)呼吁行動可以介紹項目推進或活動開展所需要的具體步驟。
(4)呼吁行動還可以鼓勵他人。
十二、選擇語言
馬克.吐溫曾經說“正確的語言和差不多正確的語言之間的區別是閃電和螢火蟲之間的區別。”
即興演講的時候,我們經常會找不到正確的詞,而說了基本正確、甚至是錯誤的詞,然后我們道歉、自我糾正或重新說一遍。進退兩難的是,我們需要在現場選擇字詞,沒有時間思考、編輯、重寫或潤色。當我們專注于講話的時候,這些詞已經從我們嘴里跑了出來。
為了完善即興講話使用的語言,記住以下“4C原則”:清晰性、口語化、自信和協作性。
1.清晰性。想清楚。不清晰的語言來自不清楚的思維。想清楚,說具體;修改散文式腳本,刪減多余文字;摒棄專業術語,使用平實詞語。
2.口語化。即興語言應該口語化,要和我們在日常談話時一樣簡潔。以下幾種方法可以讓語言聽起來更口語化:話語簡短。丘吉爾說:“一般地講,短話最佳,而簡短地表達常用語是最佳中的最佳。”短句比起長句,更易于理解。
不要太隨意。雖然即興講話應該口語化,但還要盡量專業。避免“哦”“嗯”“知道了”等,這些詞會顯得我們的話太松散。
3.保持自信。當即興講話時,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表達自信。說話語氣要自信。用“我相信”“我堅信”“我一直在思考……”。去掉贅詞。避免像“呃……啊……哦……好…….就像……我們知道……說實話”或者任何類似的詞。不要使用較弱的詞匯:矯揉造作的修飾詞;不確定性的動詞;過去式代替現在式;表達自我懷疑的詞;借口和防御性語言;陳詞濫調。當心模棱良可的詞。最常見的有“也許”“可能”“基本上”“很大程度上”等。切掉提示語。常見的提示語是“我可能是錯的”。“這只是一個想法”。
4.保持協作。減少“自我”的語言。過度使用與自我相關的語言。比如“我”或“我的”,這些語言應該謹慎使用。禁止否定詞。合性的語言構建關系,因此積極正面。要避免“我不能”或“我不會”,如“我將無法參加會議”可以簡單地說:“我很想參加,但我有其他計劃。”鼓勵不同的觀點。鼓勵人們發言并分享不同的觀點。重要的是,讓人感覺到我們考慮了每個人的意見,為集體做出了正確決定。認可他人。無論是一對一對話還是小組討論,要讓聽眾感覺他們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
十三、注意聲音
如果我們的聲音輕飄飄的,人們會愿意聽,我們的講話會聽起來感覺不確定。同樣,如果我們聲音太大或者太咄咄逼人,我們會得罪別人。
了解每種情況很重要,因為每種情況下我們應該使用的音量并不相同。如果我們在開會,我們的目標是坐得離我們最遠的人能夠聽到。、
如果在電梯里,我們正在和旁邊的某個人說話,那么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只讓那個人聽到,而不是讓大家都聽到。
如果在開電話會議,我們的聲音則代表了我們整個人。我們的聲音應該有力并有吸引力。我鼓勵人們在開電話會議時站著說話,這樣聲音會更有力量。
如果我們在餐廳排隊時和一位同事說話,聲音要比咖啡廳的喧鬧聲高,或者保持安靜,直到我們們人坐下再交談。
如果正在參加社交活動,看到一位客戶穿過房間,不要大聲喊,而要走過去,一對一交談。如果我們和很多高嗓門的人一起開會,那么我們也需要把音量調高,這樣我們講話才能被聽到。
但是如果開會的人聲音都比較柔和,那么我們應當把自己的聲音也調低一些。總之,要為每個情況找到適當的有力并自信的音量。
十五、注重姿態
1.坐立筆直。以下姿態可以顯示力量和領導力的建議:盡可能站直或垂直;把頭高高抬起,下巴收起;保持肩膀平直:不要駝背或松散; 雙臂松開,在身體兩側保持自然放松,隨時可以作手勢;雙腿不交叉,并牢牢站立; 保持不動—要放松,而不是像石頭一樣僵硬。
2.開放性的手勢。切勿交叉雙臂,否則像是在防守或封閉;整個手臂伸向觀眾; 避免上臂貼著身體,下臂晃悠,手臂貼住身體,像“魚鰭”一樣;避免腕部過于頻繁地打手勢、動作太快; 保持雙手張開,不要把雙手握在一起,不要雙手交疊,也不要把它們壓在桌子上。? 避免以下傳達負面信息的手勢:攻擊性的手勢(拳頭、伸出的手指尖或舉起的手);緊張的手勢(搓手、把硬幣碰得叮當作響或坐立不安);減弱自我的手勢(用手勢掩面部、遮住嘴巴或自我保護式地抓著脖子);梳理手勢(撫摸或甩頭發、觸摸或撫摸自己的臉)。
3.眼睛的力量。首先,用眼睛來研究觀眾,無論聽眾是一個人還是多個人,確保我們的講話要點被接受。其次,當我們在講每個要點的時候一定要看著觀眾。當然沒有必要所有時間都看著對方,沒有人喜歡被一直盯著看。再次,用眼睛來“控制會場”。保持聯結的秘訣在于和聽眾保持一對一的目光接觸。最后,用眼睛表明我們在聽別人說話。我們的目光會顯示我們在關注、參與、回應。
4.展示我們最美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