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親愛的老媽,不管如何爭吵,你依然是我的親愛的。
佳佳畢業回家后通過相親認識了某男,佳佳對某男完全無感,可架不住喜愛母親的丈母娘。某男是佳佳母親眼里的乘龍快婿,優越的社會地位、優秀的個人品質,一切在佳佳母親眼里都自帶光環。
從此,佳佳母親只認某男,并深刻認為自己的閨女遇到此男是燒高香,且再也不會找到像某男條件這么優越的人。是的,佳佳自己也認為她也許再也不會找到如此條件的男人。
可是,佳佳從頭到尾對某男沒有一丁點一丁點的荷爾蒙沖動。
沖突往往產生于分歧,而激化分歧的原因永遠不止一個。佳佳的不愛遇上了母親的喜愛和關心,沖突爆發是遲早的事。之后佳佳和母親的矛盾越來越激化,原本好脾氣的佳佳被逼無奈只能奮起反抗,沒有人想要被擺布的婚姻,哪怕是來自最親近人的愛。在佳佳眼里,愛不該是逼迫,而在佳佳母親眼里,愛就是守護。沒有人出于惡意,也沒有人執意如此,她們都是在各自的世界里堅持自己最正確的做法。如今的佳佳依然沒有和母親和解,某男依然在她們的生活中,她們誰都沒有勸服誰,只能兩敗俱傷。
難道我們和母親真的只能這樣無休止爭吵,或者在生活中避開所有雷區嗎?我們都知道雷區只要存在一天,就會有人誤入,我們可以保證自己卻無法確保對方,人總有情緒化的時候,我們到底拿什么避免呢?
通常,父母一輩傾向于穩,而如今的八零九零后傾向于個體感受的體驗。造成沖突的根本是兩代人價值觀的矛盾,而價值觀的沖突和對立是無法調和的。
在親密關系中渴求理解變得理所當然,然而有多少人忽視了“母親只是一個極為普通的不完美的女人,她并不是能理解你一切的超人。”我們不會渴求朋友的絕對理解,甚至伴侶的絕對理解,但是我們會因為母親沒有絕對理解自己而覺得難過、失望甚至是埋怨。
這是一個極大的心理誤區,因為母親是和我們完全分離的個體,我們不同性格、不同人生、不同家庭、不同成長環境、不同價值觀念。那么,我們渴求目前的絕對理解是不是過于任性和不成熟?難道只是因為她扮演我們老媽的這個角色嗎?
有任性的兒女,自然也有強勢的老媽。通常母親過于強勢,兒女總是軟弱沒有自我意識。軟弱的子女總會長大,總會有自己的喜好和目標,在一次一次被鎮壓后,那子女在爆發時的能量足以撼動一個家庭。
八零九零后逐漸擔當社會的主力,他們在面對緊張的工作環境之余還需面對來自家庭的壓力。而家庭壓力的來源更多來自于母親的關愛:工作、戀愛、婚姻、交友。母親和子女之間的矛盾逐漸上升為一個社會常態,這里不僅有我,還有一個你。
那么究竟如何與母親達到和解,如何讓母親的關愛成為動力而不是壓力?推薦一本書:五百田達成和櫻場江利子合著的《完美母女關系的秘密》。雖然這本書在寫母女關系,但是有些方法可以適用于母子關系中。而沒有時間看書的朋友不必遺憾,接下來我給大家簡單總結這本書中提出的方法。
首先,明確一點,母親所有的嘮叨、建議、行為的前提是愛。
因為她愛你并擔憂你無法處理目前所面對的生活,所以她才一遍又一遍在你面前強調她認為正確的觀點,甚至強制你聽從她的建議。要先明白她的愛,我們才能心平氣和的去談解決。
第二,母親只是一個普通的女性,她有自己的局限、不足。
母親所生活的那個時代與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完全不同,母親用她的眼光根本無法理解如今時代的很多特性,她只能用她世界里的正確觀點來建議孩子,可是她的觀點也許只存活于上個年代。
第三,獨立是化解矛盾的第一步。
人們出于慣性會反感改變,從小就聽媽媽話的孩子在長大后依然習慣于聽從媽媽的安排和建議。當媽媽的建議讓他別扭或者不舒服的時候,他處于習慣依然會順從。這會造成孩子所過的人生是母親嘴里的人生,和他一點關系都沒有。有過掙扎吧?有過不明顯的反抗吧?有過不甘心吧?哪怕是出于愛母親這一緣故而順從母親,決定人生大方向的決定也應由自己來決定。
只有明白人生是自己的,才能真正實現獨立。這份獨立不僅僅是經濟上的獨立,還包括精神和情感的獨立。經濟獨立可以保證在離開母親時的物質條件,而精神、情感的獨立可以讓我們不再依賴于母親也不依賴于任何人,這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有更多的內在能量來支撐。
當然,和獨立不可分割的是責任,無論做什么選擇,無論面對什么后果,只要決定是自己做的(自愿或被動),請不要找借口推卸責任!
母親的干涉除了愛還有對子女的擔憂,她不相信孩子已經長大,不相信孩子可以獨立解決問題。所以,只有子女獨立,才能讓母親放心,母親才會減少干涉。
第四,方法論。
(一)把母親當做上司
有人會說:以上三點我都做到了,可是我依然和母親因為大大小小的事情爭吵不斷。好了,現在告訴大家破冰的竅門——把母親當做上司。
雖然上司決定你的工資,甚至發放你的工資,但是他布置的所有事情你未必全部都會做吧?同樣,在和上司的相處中,你有N多經驗和技巧吧?為什么不把這些技巧運用到和母親的相處中呢?
大概會有人反駁:我在母親面前應該真實,我不應該欺騙她。“技巧”并不等同于欺騙,我們只是用更溫和的方式來和母親交談、相處。
還會有人反駁:對老媽用商務技巧?腦子秀逗了啊!難道,我們在和朋友的相處中沒有運用一些技巧嗎?那么為什么和母親就不可以呢?
有人反駁,就說明依然有人沒有界定好母親的位置。在任何關系中,適當的距離是必不可少的,而母親并不是脫離關系的另一個世界的人。把母親當做上司來相處,這只是讓你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和母親短暫得和諧相處。在和平中我們才能找到那個屬于自己的平衡點。
(二)把母親當做朋友
把母親當做朋友,并不意味著無話不談。再親密的朋友始終都會保有自我空間,和母親的相處中也是這樣。“朋友”的定義強調的是平等,在和母親的相處中將她放在一個同等的位置上,不過度仰望,也不過度俯視。彼此平等,才能保有平衡。
第五,實踐。
光說不練假把式。
所以,明白道理、明白方法就要采取行動,改變是從自身行動開始。不邁出第一步,怎么知道之后的路怎么走呢?
第六,嘗試去了解母親的想法。
對于合拍的朋友,你們之間一定互相理解。對方某個行為背后的原因,有的時候無需對方解釋你都能知曉。
那么對于母親的行為,你知道她真正怎么想的嗎?
那些在你看來無法理解甚至是荒唐的觀點和行為背后到底隱藏著什么樣的心靈軌跡呢?嘗試和母親來次平和的談話,這個談話需要時機,機會來了一定不要錯過,也許你就能搞懂一直被母親反對的真正原因了。
后記:
我回家住已經一年了,在這一年里我和老媽爆發了大大小小無數“戰爭”。我和老媽的雷區多到簡直不能數,甚至有一段時間,我媽只要一和我說話我就煩躁。而我和老媽的緊張關系不僅僅影響家庭氣氛,同樣影響我的工作狀態。某段時間我急需解決和母親的緊張關系,可是一直苦于不知從什么地方下手。直到我看了這本《完美母女關系的秘密》。光這書名就戳中我心里的結了。
我把書拿回來那天,老媽拿過去隨手翻了翻,她說:你看完之后給我看。
咦,原來不是我單方面想要改變目前的關系。老媽她也想。
這本書看到三分之二的時候,有天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我和老媽就來了場心平氣和的談話。我們聊了很多,很多她讓我一直不認同的事情我都知道了答案,而我也逐漸對她敞開心扉。
我和老媽的關系現在遠遠沒有達到最和諧的狀態,但是能夠感覺到我們彼此的努力和關系的升溫。這使我慢慢感覺到家庭作為后盾的力量,也讓我更有信心獨自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