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管理行為,不要管理學生——《高手教師》共讀第二輯第四篇《紀律管理的選擇與方法》
核心觀念:? ? ?
? ? ? ? 我們要把學生的問題解決掉,就要對問題進行歸類,每一類問題,都有自己的解決方案。
(一)
? ? ? 我們可以把學生的一切行為問題,放在兩個觀念格子里:一個叫人格教育,一個叫行為管理。人格只能教育,行為只能管理。
? ? ? 比如談戀愛要用教育手段,而打架既要教育,也要管理。但是考試不及格,是屬于教學問題。
(二)
? ? ? 管理又可以放在兩個格子里,一個是規則,一個是程序。
? ? ? 舉個簡單例子:“飯前要洗手”是規則,而按七個步驟來洗手,就是程序。
如何編制程序:
(一)
? ? ? ? 一件事情,不能只說規則,沒有程序,規則對學生太抽象,要有具體的程序。
比如,秩序規則:有秩序地進入,在指定位置就座,不隨意走動,演出結束后,有秩序地離開。
秩序訓練:
(1)告訴學生進入劇場的行進路線、就座路線、退場路線。
(2)告訴學生在座位上的規則:不晃動、不把腳放在座椅上或別人的座椅上,不拉扯推搡別人。
(3)告訴學生特殊問題的處理方法。包括如廁、飲水(通常要提前飲水,劇場無此條件)、發生疾病等。
(二)
兩條法則
第一條叫MECE法則,也稱麥肯錫方法。(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第二條叫奧卡姆剃刀
比如,關于作業的程序編制,從階段、要求、要素進行編制,特別是要求要具體可行。
注意什么?
1、要確保學生知道你布置的任務是什么?(信息接收)
2、要確保學生知道這個任務應該怎么完成和提交。(信息理解)
3、要對提交過程進行監控和反饋,直至形成自動化。(先規范,逐漸減少動作,留下要點,形成條件反射)
(三)
? ? ? ? 對事不對人
? ? ? ? 比如,學生沒交作業,通常是很生氣,“為什么沒交作業?”教師要借著學生的理由,把程序上的漏洞補上,并且教給學生技巧。“我布置作業你沒聽清楚?那說明程序有問題,我以后把作業寫在黑板上,你就沒問題了吧?”“不知道作業提交日期,那我下次把提交日期寫上,你就沒問題了吧?”
? ? ? 在今天的共讀里,最大的收獲就是要有程序意識,不要光講規則,沒有具體程序幫助學生落實。現任校長就特別有程序意識,不說太多規則,會教給大家具體可行的程序,所以教師會覺得有方向。作為教師,面對學生,更要有程序意識,而且程序的動作要做到位,逐步幫助學生形成條件反射。也就是養成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