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很少見到小于兒,
除了偶爾回老家的時候。
他今年5歲,是我小舅子的兒子,
和我們家球球差不多大。
今年國慶長假,我帶著孩子們回了趟老家,
幾個小孩見了面,嘻嘻哈哈鬧成一團。
但我卻隱隱覺得哪里有些不對。
孩子的臉部表情一般都是很放松、很柔和的。
但和別的孩子不一樣,小于兒的臉一直是擰著的,很少有笑容。
眉頭似乎總是皺著。
悶悶不樂 ,
是我看到他后第一個跳出來的詞。
02?
沒過多久,我就發現了他不開心的原因。
“小于兒,大豬頭,哈哈哈。”
他在客廳晃蕩的時候,讀高一的表姐突然踢了他一腳,笑哈哈地說道。
“你才是豬頭。”
?小于兒生氣地回應道,看起來他一點都不喜歡這種玩笑。
后來我才知道,表姐經常抓弄他,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說他是豬頭。
過了一會,小朋友們開始吃零食。
所有的小朋友都拿到了零食,小于兒也要拿。
但大姑丈抓弄他,故意不給他,還說:“這個零食是我買的,你不準吃。”
他很委屈,眼睛一下就紅了,沖過去搶:“我就要吃,我就要吃。”
大姑丈把零食高高舉起,還嚷道:“就不給你吃,就不給你吃。”
他搶不到零食,臉漲得通紅,小拳頭拽得緊緊的,站在那邊默不作聲。
“你叫我一下大姑丈,我就給你吃。不叫就不給。”
大姑丈依然嬉皮笑臉地逗他。
小于兒聽了更生氣了,他直接拿起剪刀,要去刺大姑丈。
這時候,坐在一旁的小于兒媽一把拉住他,
但她沒有怪抓弄人的大姑丈,反而怪起小于兒來:
“小于兒,你怎么回事啊!姑丈跟你開玩笑呢!”
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小于兒會開心才怪。
他身邊的親戚,都很愛抓弄他。
03
看到他這樣,我想起了球球小時候的事情。
球球 2 歲的時候,有回老家呆過一段時間。
剛回去的那段時間,她很懂禮貌,見到村里的鄰居大媽都會問好。
但后來突然就不理他們了。
他們和她說話,她一句也不應。
村里人逗她:“你是不是啞巴了?”
她也不應。
我一直猜不出原因,不知道球球為什么性情大變。
后來才知道,原來是村里人抓弄她,經常對她說:
“你媽不要你了,把你丟老家咯。”
這句話,在大人看來,只是一句玩笑話,但是卻會給小孩造成巨大的恐懼。
一個 2 歲的孩子,突然有一天被人告知“你媽不要你了”,
這種感覺就像,突然有一天,背負房貸的你,被老板告知:“你被辭退了,公司不要你了”。
這種感覺就像,突然有一天,深愛對方的你,被愛人告知:“我們離婚吧,我不要你了”。
不,這種感覺,比以上兩種加在一起還要恐怖100倍!
難怪當時球球睡到半夜的時候,總是大哭,就是被這句“你爸媽不要你”嚇的。
04
我不知道,為什么有些大人總喜歡抓弄小孩。
可能是想和孩子開個玩笑,拉進關系?
也可能是他們不知道怎么和小孩交流,只會這種?
或者他們覺得這樣比較好玩?
但我要大聲說:“不管你怎么想,都別來抓弄孩子!”
對被抓弄的孩子來說,這一點都不好玩!
?“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臨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讓孩子犯錯誤、哭泣和害怕。
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興,給孩子帶來的是羞辱、擔憂和失落。”尹建莉
小于兒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案例。
他現在變得很沉默。
以前很調皮搗蛋,現在很安靜、不愛說話。
以前很大大咧咧,現在非常敏感、易怒。
以前一臉陽光燦爛,現在甚至有點陰郁。
(我現在很擔心他。)
我想說的是,
當孩子被親戚、朋友、同事等抓弄的時候,
父母一定要非常警覺,深刻意識到這種行為的危害,并勇敢地站出來,保護自己的孩子。
如果連你都不保護自己的孩子,那還有誰能保護他呢?
不要像小于兒的媽那樣,在孩子受盡委屈的時候,為了所謂的面子,還向著外人。
寧可得罪親戚,絕不“得罪”孩子啊!
05
說到這里,我想起小時候的一件事。
那時我大概7、8歲,去親戚家喝喜酒。
有個表舅一直抓弄我,說我是小孩不能上桌,叫我下桌。
我很生氣,又說不過他,都被他弄哭了。
我爸不好意思得罪人,不說他,還叫我不要哭。
我好不容易,停住了淚水。
然后這時候我媽來了。
我一看到她,又委屈地大哭起來。
我媽很威武,她知道情況后,就在酒桌上大聲罵那個表舅,
她因為生氣滿臉漲得通紅,對著表舅就是一頓數落:
“為什么把孩子弄哭?”
“你怎么當舅舅的!啊!”
“你說你逗孩子玩?逗孩子玩,就是把他逗哭嗎?”
......(此次省略1萬字)
看著我媽叉著腰罵人的樣子,那一刻我好解氣啊。
這一幕,我也一直記到了現在。
寧可得罪親戚,絕不“得罪”孩子!
但其實也沒有真正的得罪,那個舅舅看家長不愿意,以后也就不那樣做了。
06
現在回想起來,
我媽無意間道出了一個真理:“逗孩子玩,就是把他逗哭嗎?”
對啊,逗孩子玩,應該是把孩子逗笑,而不是逗哭。
給孩子講故事、玩游戲,孩子都會哈哈大笑,這才是真正的逗孩子玩嘛。
07
雖然現在粗俗的抓弄行為比較少了,但隱藏在大人身上的抓弄思維還一直存在。
孩子在很多場合下仍然是被抓弄的對象。
我現在時常還會聽到,小孩被問“你更喜歡爸爸,還是更喜歡媽媽?”
我們一定要警惕抓弄孩子的思維。
尊重孩子,就不會抓弄孩子。
請所有的大人,去掉抓弄思維,換上尊重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