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昊耘:
今天繼續溝通的過程。
你在與其他人溝通的過程中有沒有覺得無力的時候,你認為是什么阻礙了你們之間的交流呢?
溝通的各種障礙
? 感受不同
我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大部分取決于我們過去的經驗。因此不同年齡、國籍、文化、教育、職業、性別、地位、個性的人,對于同樣的情境會有不同的感受。
這往往也是許多溝通障礙的根源。
? 妄下結論
我們往往只看關注自己關注的點,這樣只會看到、聽到自己預期的事,造成片面性的接收信息,妄下結論。
? 刻板印象
我們從經驗中學習,所以常常會被經驗所禁錮。
“天下烏鴉一般黑”就是代表。
? 缺乏興趣
當雙方對你的信息沒有興趣——這是溝通最大的阻礙。所以在交流時,關注點不能在你感興趣的地方,而是適當迎合對方的興趣和需求。
? 缺乏知識
如果對方的教育背景跟你很不一樣,或是對談話主題了解甚少,那有效溝通就很困難。這時你必須了解雙方的知識差距,調整溝通方式。
? 表達困難
如果找不到恰當的字眼來表達你的想法,勢必會影響溝通的過程,那么你就得增加自己的詞匯量。
如果是缺乏自信所造成的表達困難,則可以通過事前的準備和計劃來克服。
? 情緒
人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往往會陷入情緒的漩渦,無法正確表達信息。因此,避免在情緒激動時跟他人溝通,以免語無倫次或口無遮攔。
但是,在溝通中也要有積極的情緒或熱忱,不然的話對方會對你平平語調產生乏味感。
? 個性
“個性不合”是溝通失敗最常見的一種原因。
我們也許無法改變他人的個性,但是至少我們可以掌握自己的個性,在溝通時,改變一下自己的行為,可以使彼此的關系更加和諧。
考點五方面,讓溝通更有效
無論什么樣的溝通,事先自問以下五個方面的簡單問題,不但能使你的溝通更有效也更輕松。
? 原因(目的)
我為什么要進行這個溝通(溝通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我希望通過溝通后對方會做什么?或改變對方的態度或看法?
我的目的是什么?告知、說服、影響、教育、同情、娛樂、建議、解釋還是刺激想法?
? 對象
誰是我的聽眾(讀者)?
他(們)有什么樣的個性、教育背景、年齡、地位?
他們對信息的主題了解多少?對信息的內容可能會有什么樣的反應?
? 時間和地點
對方會地哪里接收我的信息?在隨手就可以取得相關數據的地方(如辦公室),還是遠離數據的場地,所以可能需要提醒對方相關的事實?
對方是第一次聽到這個信息嗎?
我跟對方的關系如何?
回答了以上問題,那么對回答以下問題會更容易,比直接跳到“我要說什么?”更有幫助。
? 內容(主題)
我到底想說什么?
我需要說什么?對方需要知道什么?
哪些信息我可以省略?
哪些信息我一定要包含,以達到有效溝通的6C原則
清晰(clear)
積極(constructive)
簡潔(concise)
正確(correct)
禮貌(courteous)
完整(complete)
? 方式(語氣和風格)
如何傳達我的信息?(用文字、圖片,還是兩者兼用?用什么樣的文字,什么樣的圖片?)
什么溝通媒介最合適?書面、口頭、電子郵件、電話或短信?
如何組織各項重點?用演繹的方式(先提重點,然后說明/舉例/圖解),還是用歸納的方式(先說明/舉例/圖解,然后把重點歸納出來)?
如何達到預期的效果?我該采取什么語氣,以達到目標?我應該采用或避免哪些字眼,以產生恰當的語氣?
溝通是不是一件很有技巧的事!這些問題的答案不難找,甚至是非常明顯的。
但是要小心,我們很容易只從自己的角度看事情,忘了對方可能會有不同的觀點。
因此,在溝通比較棘手或復雜的事情之前,最好把這些問題想一遍,最好在動筆或開口幾天,甚至幾星期之前,就形如思考這些問題。甚至在日常溝通中,也要把這些問題謹記于心,這樣可防止“說話不經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