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廣告的一種表現形式。轉化型文案,指的是這個文案的目的是特定的,他被寫出來的意義,就只是要引導用戶完成某個特定行為,也就是常說的一次轉化。最常見的就比如,標題的最大意義就是為了吸引讀者去閱讀正文,商品詳情頁文案的最大意義,就是為促成用戶下單購買。
在轉化型文案中,又有短文案和長文案,短文案就像一個標題、一個banner,一個好的短文案,可能帶來的是10倍以上的差距;中長文案就比如一條微博、一篇軟文、一個朋友圈。
關于短文案的寫作,如果能夠達到及格分以上,就可以有比較好的轉化率,而如果你能顧懂一點點的寫作原則,再找到合適的切入角度,最后用大家都能聽的懂的話表述出來,就可以寫出來及格的文案了。而最簡單通俗可提升轉化率的寫文案兩個原則就是“傍大款和顛覆認知”。
傍大款,就是有意識的跟某些明顯是能更高,影響力更強的人或事物形成關聯,通過關聯者更高更強的影響力去刺激用戶的消費意愿。而顛覆認知,就是你有意識的拋出某些可能會顛覆用戶常識性認知,甚至有點不可思議的觀點或言論,以此來引發用戶的好奇心,借此撬動用戶的瀏覽意愿。
一個簡單的例子,感受一下:
《火辣健身app深度產品調研分析報告》
《同樣的健身app,它比keep牛逼在哪里》
《改了兩個版本就成功融資1500萬元,這款產品是如何做到的》
再來說中長型文案的寫作,中長型文案,至少在一二百字,內容信息量更大,不能想短文案那樣,能夠迅速突出重點,吸引用戶的興趣,所以,在寫中長型文案時,要講一點點的邏輯和內容結構,通過一點點的信息外漏,一步一步的把用戶的興趣和欲望烘托勾引起來,并最終形成轉化。
常見的長文案邏輯結果,有以下幾種:
1、引起注意——激發興趣——勾起欲望——促成行動
【想要創新的同學】(引起注意)整天為公司發展遭遇瓶頸抓耳撓腮的同學,別一個人糾結了,混沌大學創新學院,善友教授傾囊所授近十年經驗(激發興趣),總結出了一套目前最先進的方法論(勾起欲望),想要參加的同學,點擊鏈接,即可了解詳情(促成行動)。ps.傍大框,學習的改變
2、代入情景——引起矛盾——(基于矛盾)提出問題——給出解決方案
3、把用戶在一個轉化行為前可能會面臨的問題和思考的所有問題都依次列出來,然后一一對問題進行解答和說服用戶。比如,用戶在考慮是否報混沌大學的課程是可能會思考的問題如下:
* 課程講什么?能解決什么問題?不能解決什么問題?
* 跟其他同類型課程相比,這個課程有什么特色?
* 課程的老師都有誰?老師有何特點?
* 課程是不是適合我聽?課程適合誰聽?
* 課程的上課方式?
* 其他人對這個課程的評價如何?
……
所以,我們平常完全就可以依照這個邏輯來寫日常轉化文案和話術。
最后,結合這三個原則,我們可以歸結出一個核心的原則,就是:
只有幫用戶先建立起來認知,才有機會激發用戶的興趣。大白話就是, 只有你的文案能夠被用戶看懂,在這一步的基礎上,你才有激發用戶轉化的可能。如果連看都看不懂,還往下談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