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 不韋遷蜀,世傳《呂覽》; 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奮之所為作也。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大多數流芳百世的作品,都作于作者窮困潦倒、處境困難之后,始有奮發向上之意,且看中國的四大名著。曹雪芹寫《紅樓夢》是在自己的家族經歷了從繁榮興盛到衰敗落寞的一個轉折;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是在自己圖王未果的情況下,才發憤著書,抒發自己的宏圖壯志;吳承恩科場失意,境遇不好,生活貧困,寫《西游記》抨擊黑暗的現實生活;施耐庵一生道路坎坷,辭官隱居寫水滸傳,寫完之后沒幾年就去世了。中國古典的四大名著是成書于對黑暗現實的不滿,現實的逼迫,才有了人精神反抗,通過尋找人物形象,寄托自己胸中的情懷,通過小說的形式,借此表達出來。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古往今來有多少鴻篇巨制,是在詩人生活貧困,官場失意,前途慘淡的情況下寫的。杜甫,是我國現實主義的詩人,他的詩大多反映了人間疾苦,他的一生抑郁不得志。李清照是我國著名的女詞人,她的詞風前期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后期經歷了國破家亡,丈夫去世的痛苦之后,便道出了詞人的辛酸,以至于南宋末年,李清照在逃亡流亡的途中。在貧困交加中去世,死于何時何地何處,無人知曉。中國有很多詩人、著作家都是在這種情況下,創作出了流傳百世的作品。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陸游的《書憤》,寫出了他的壯志難酬,辛棄疾的詞作大多出發他的懷才不遇,陶淵明也是在厭惡了官場的黑暗之后才決定歸園田居,王勃在報國無門的情況下留下了滕王閣。。。。。。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可見人的一生并非一帆風順的,有許多名作大多是作者失意之后,才奮發著作,尋找精神的寄托,留下千古名篇。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