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964年,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使用了一個等級標準,來衡量一個宇宙文明的技術等級,我們稱之為卡爾達舍夫等級,那么我們目前地球文明處于哪個等級呢?
第一種分級方式:
一級文明(行星文明):此等級的文明所掌握的科學技術可以完全掌控他們星球上的一切可利用資源,以及一切事物。是星球上的絕對主宰者,可以隨心所欲的控制天氣、河流、土地、其它生物、海洋甚至地殼內物質的變化、興衰。可以說,在他們的星球上他們無所不能。
二級文明(恒星文明):可充分利用其恒星所具有的能量,并將他們的太陽系完全納入操控之下。可以在太陽系內的各個行星上自由居住、穿梭,不擔心能源問題因為懂得怎樣高效利用從恒星上散發出的無窮無盡的能量,社會已經高度發達,發展趨于高加速式。
需要提到的是如果一個文明到了第二類型,那么它就幾乎是無可摧毀的了。至少人類現知的一切自然、人為的手段,都無法觸及他們一根毫毛。即使是在他們的附近出現了超新星爆發,也不能讓他們滅亡。他們可以將他們的星系轉移至遠離爆發的恒星,或者干脆將爆發的能量利用起來。高度發達的社會下,他們自己也不會做出自滅的舉動。
三級文明(星系文明):已經不局限于他們的太陽系,而是所在的整個星系,比如我們的銀河系。可利用星系內所有恒星的能量。這類文明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我們只能猜測他們的生存方式。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超過光速是理論上不成立的。一個星系很大,從這頭飛到那頭,即使是接近光速的速度也要幾百萬年,所以第三類型文明,并不是像科幻片中那樣,開著碩大的宇宙飛船,穿梭于星際之中。
四級文明(列星系文明):猜測其攝取宇宙中的暗物質和暗能量(兩者占可視宇宙范圍內質量的約95%)作為他們的能源。至于此類文明的其它方方面面,已是無從想象了。
五級文明(多維空間轉換文明):具備這種能力的文明,可以在一個星球、星系、以及更多大型天體的不同維度之間相互轉換的能力,例如,由地球的三維空間,轉換到地球的四維空間甚至地球的更高維空間之中,我們舉個例子。當速度以及方法正確后由地球的三維空間轉換至地球的四維空間,就可以回到地球的過去以及通往未來,其實質是地球運動(量子震動可以使看不見的能量轉化為物質態,并產生電磁波,從而構成引力場)的每一個能量點都處于一個獨一無二的密度值空間之中,軌跡類似基因結構,當物體轉換到四維空間后,我們就可以隨意捕捉到地球所處的每一個能量點,進入這個地球曾經的運行軌跡的某一顆能量點的量場里,我們就可以看到這一量場所在位置的景象,而過去,現在,未來在宇宙空間是同時存在,可以看我曾經發表的文章(時空象限矩陣理論:宇宙如何構造?用時空象限理論,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事實!也就是說這種文明可以實現人類所謂的穿越。同時,不僅具備在同一維度的列星系旅游的能力還具備在同一宇宙的不同維度中旅行的能力!
六級文明(平行世界文明):這種文明的生命體已經發展到能量與物質可相互轉化的疊加狀態,可以實現獨立的宇宙與另一個平行世界之間的旅行,能夠適應不同宇宙之間的任何環境以及任何維度。
七級文明(神級文明):該種文明為低層文明所無法觀察的具有統治意識的能量體,其具備在11個維度(人類目前認為宇宙最低滿足11個維度,最高可能無限)轉換的能力,觀察的能力以及控制的能力。也可以認為這一級別的文明創造了宇宙游戲。
各等級文明的毀滅方式:
0型 → 自然災害,疾病,戰爭,資源短缺。
0+型 → 極端天氣災害,核戰爭,超級地質活動,超級火山與地震,隕石碰撞。
1型 → 小行星或彗星碰撞,人造智能危機,太陽活動劇變。
1+型 → 人造智能反叛,太陽衰老并膨脹爆發,臨近超新星爆發。
2型 → 星際戰爭。超高能星體爆發。
2+型 → 星系大碰撞。
3型 →宇宙大爆炸 。
3+型 → 意識消散。
(值得一提的是,每個等級文明的輸出功率遠不僅僅限于產生的電力,而是利用多大的能量維持文明的活動,好比說1型文明利用智能人造云反射,遮蓋或交集太陽光的方式控制地球的氣候以及天氣,那么陽光的功率:1000瓦1平米就是文明輸出功率之一。)
每上升一個等級,文明“總能量”就增加1010倍;各等級文明宇宙人造物體的“質量”或“體積”增加1010倍,人造物體“大小”增加2150倍。
第二種方式:
I型文明:可以主宰所在星球上,所有的能源。
II型文明:可以主宰所在恒星系統,當中的所有能源。
III型文明:可以主宰所在星系系統,當中的所有能源。
卡爾達舍夫等級一共三個,我們不防,從低到高,定位1、2和3,那么就可以開始我們的排行了。
地球文明(0.7~1.5)
? ? ? 最后我們處于哪個等級呢?我們目前的地球文明處在0.7的水平,也就是我們人類目前只能具備衛星與主行星之間來往的能力,地月來往已經基本實現,可是更深層的行星之間的往來還不具備,例如,地球到金星、水星、火星這幾顆最近的行星間的旅行能力還不具備,因此,我們距離一級文明的實現還有一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