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7歲,小學二年級,已經放寒假一周了。從放假第一天,我就跟他說,做好計劃,每天完成什么,最重要的是在我下班到家之前完成所有的當天的作業!孩子答應了,但是沒有一天做的到。有時他自己也知道這是不對的,在我進門的瞬間他就先承認錯誤說媽媽我又沒寫完作業。我只能壓住一肚子的怒火詢問原因,講方法。然并卵,第二天還是同樣的結果,終于到前天實在忍不了了,下了通牒再不完成就直接打屁股!!!
為了定好標準,什么樣的作業沒有完成就要挨打,我拿出一張紙將他第二天要完成的作業一一列在上面,并分析了每一項大概需要多久,還預留了玩耍的時間。第二天上午十點電話詢問是否在寫作業。這樣最終的結果是,孩子在下午4點完成了所有當天的作業,包括他最頭疼的一句話日記。后來爺爺奶奶跟我說他完成作業后高興的在家里又蹦又跳。
至此,孩子的作業問題解決了,但是我突然發現整件事背后的問題:孩子沒有完成作業到底是誰的錯?由此可以引申到銷售沒有完成既定任務是誰的錯?
在全面質量管理上有個PDCA程序:Plan(計劃)、Do(實施)、Check(檢查)和Act(處置)。在孩子作業這件事上,我就沒有使用PDCA這個工具,卻直接要求完美的結果,那孩子肯定是達不到的。我本意是讓他自己做Plan,然后執行,可是孩子還沒有達到那個水平,所以他在Do這個執行的過程中就沒有可以比對的標準。而我在Check時亦是隨口問問,所以我們不能隨意的就對孩子進行Act懲罰。
公司的業績也是一樣,如果只是在年初要求完成多少的業績,那到年底總結時大概率肯定是完不成,且預計相差的會很遠。而若能嚴格執行PDCA,那結果就好預測的多了。做Plan盡可能詳細,每個業務,每個區域,每個客戶,每個產品,一點點的細節分析,計劃開發多少新客戶,轉化率要達到多少,老客戶維持,新品推薦率。所有這些計劃都做好之后,銷售才能知道如何Do。每個月以及季度的節點時要Check,就像我上午10點和下午4點電話追問孩子作業完成情況一樣。沒有這個關鍵點,直接到年終總結就會發現即便計劃有差錯,或者銷售沒有理解,但是也沒有時間去做糾偏了!那么即便有Act獎懲又有什么意義?
PDCA的意義在于完成任務,或者說在finish的基礎上to be better. 所以領導不要覺得你下達了任務你的工作就完成了,任何一個任務都要經歷PDCA才算完整。現在會下任務的人多了,但是這個社會越來越看重的只是結果。無論是網紅還是明星,如果不能在后來的時間中用結果證明自己,那你終將會被淘汰出局。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孩子媽媽還是公司領導,在做每件事的時候多多運用PDCA工具,對我們最終需要的結果是非常有幫助的。任何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