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 旗
? ? ? ? 我們大家幾乎都看過早期的黑白色彩的紀錄片,其中反映戰爭情節內容居多,比如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抗美援朝時期等等。
? ? ? ? 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無論是工農紅軍、八路軍和新四軍,或是抗日(抗聯)游擊隊,他們當時攜帶的武器裝備十分簡陋,即使在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的武器裝備,也幾乎和八路軍差不多,戰士們除了扛著一枝步槍挎著幾枚手榴彈之外,身上必須背著背包(行李)、子彈袋、干糧袋和水壺。這些都是當時的我軍必備的裝備。
? ? ? 若不信,每當在電視里播放歷史紀錄片時,請大家仔細觀察,凡是出現我抗日武裝(游擊隊)或解放軍的畫面時,他們的身上幾乎全都是攜帶著上述的幾樣裝備,即:一個背包、一枝步槍、幾顆手榴彈、一條子彈袋、一個干糧袋和一個水壺。
? ? ? ? 這就是那個戰爭年代的真實情況。
? ? ? ? 然而,讓人詫異的是:如今在電視上播放的反映土地革命時期、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內容的電影或電視劇里邊,無論是紅軍,還是八路軍四新軍或解放軍,戰士們身上除了一枝槍和幾顆手榴彈之外,而必須攜帶帶的背包、子彈袋、干糧袋和水壺幾乎看不見了!
? ? ? ? 為什么我軍在過去的各個戰爭時期,必須攜帶使用的裝備,卻在當今的這些電影和電視劇里,人為的給“解除”了呢,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 ? ? ? 筆者曾在七十年代初參軍入伍,穿戴的是六五式軍裝。讓我深刻印象的是,部隊在外出野營拉練時,幾乎跟當年解放戰爭時期的解放軍的差不多,身上都攜帶背包、步槍(現在是半自動步槍或沖鋒槍)、彈夾袋(子彈袋)、干糧袋和水壺。
? ? ? ? 反觀現在制作的戰爭題材的影視劇作品時,某些編導者,為了使劇中人物形象“美觀”,故而把我軍當時的裝備(道具)給予“簡化”了,即把戰士們必須攜帶的背包、子彈袋、干糧袋統統“忘記了”。這種“藝術處理”,完全違反了歷史的真實性,也是一種對藝術創作不嚴謹和不負責任的態度。
? ? ? ? 如果說,創作戰爭題材的影視編導者們,為了減少制作成本,而把那個時期的我軍戰士的“背包、子彈袋、干糧袋”這些道具給“節省”和“忽略”,這實在是在開“歷史的玩笑”……
? ? ? ? 歷史不會忘記,工農紅軍在初踏長征路之時,人人身上都是挎著干糧袋的;解放戰爭就是解放軍靠“小米加步槍”打敗了老蔣擁有美式裝備的八百萬軍隊;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一把炒面就一把雪”苦戰殲敵,硬是把以老美為首的“聯合國軍”打到談判桌上求停戰......這些都足以證明,保存自己才能消滅敵人,干糧袋里的小米和炒面,是我軍生存的重要的物質保障。無論是紅軍、八路軍新四軍,還是解放軍和志愿軍,他們在行軍作戰時,部隊里的炊事員的身上僅背著一口鍋,而所吃的糧食都分散在每個戰士的干糧袋里……可是,這些在歷史紀錄片中的,我軍戰士身上攜帶的背包、子彈袋、干糧袋等必備裝備,卻在當今制作的影視作品中給“消磁”或“屏蔽”掉了……這是對歷史的極不尊重的行為或現象!
? ? ? ? 全民在都在口口聲聲的說“不忘初心”,希望影視作品的工作者們,在本職工作中,也應該恪守反映歷史真實的原則,做到言行一致才對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