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寫手帳,也一直關注了“行動派”和“手帳研究室”的公眾號,所以聽說手帳研究室編寫了這本《行動派手帳指南》,就毫不猶豫地第一時間抱回了家。
近年來,手帳作為一種記錄人生和規劃人生的實用工具,越來越得到普遍被焦慮感支配的青年大眾的喜愛,市面上的相關書籍也越來越多。我本來就有買書的癖好,加上想要好好研究一下做手帳的技巧,不知不覺書就囤了不少。但是,一本本看下來,卻感覺讀完沒有多少實質性收獲,內容不盡如人意的占多數。這本《行動派手帳指南》是我比較期待的,拿到翻開一看,果然并沒有讓我失望。
期待的原因是我一直在看手帳研究室的推送,感覺內容屬于務實型的,能從中學習到不少以前不具備的技巧。而這本書,從結構上看是13位手帳達人聯名分享自己的手帳實用技巧,這也是我比較喜歡的手帳書的結構。因為分給每個人的篇幅并不是很多,所以每個人拿出的都是自己的“獨門技巧”,并且沒有什么水分,通篇干貨滿滿。前兩年有一本《把小日子收進手帳里》,基本也是這樣的結構,那一本我也很喜歡。
不過,這本《行動派手帳指南》比以前的任何一本都更對我胃口,原因就是它的基本理念已經很大程度上從“美觀”向“實用”轉變了。
說起來,我也算是手帳N年生了,僅購買Hobonich每日一頁,就已經是第五個年頭,更不用說以前那些用普通筆記本書寫的日子。但是這么多年以來,我的手帳卻從來沒有發展得美侖美奐,反倒越來越簡單了。開始還會用點和紙膠帶,現在基本就只剩一支筆了。
我覺得每個人寫手帳的目的是不一樣的。對于我來說,手帳的作用主要是三個:一是記錄生活,二是管理時間,三是整理思路。手帳是我的朋友,幫助我記下那些在腦海中漸漸淡去的寶貴瞬間;手帳也是我的得力助手,幫助我認識自己,認識世界,更好地規劃自己的人生。
所以,那些種草各種文具,手把手教你如何把手帳做成復古風、歐美浪漫風,如何在手帳里做出收納袋、立體效果等小心機,如何拼貼,如何玩轉印章,這些對我來說意義不是很大。雖然這些很美好,但我沒有那么多時間,有限的時間都只能用到刀刃上去。
我很欣喜地發現,《行動派手帳指南》絕大部分篇幅都不是在講你怎樣把手帳做得更好看,而是怎樣把手帳做得對自己更有幫助、更有意義。
這本書一共有五個部分,分別是“手帳是最棒的人生規劃工具”,“借助手帳,更高效地獲取知識”,“建立你的私人手帳體系”,“用手帳記錄美好生活瞬間”,“我們都愛寫手帳”。前四部分都是“怎么用”手帳而不是“怎么裝飾”手帳方面的干貨,只有最后一部分才通過采訪的方式介紹了一些美化技巧。這本書中涉及的問題,有很多都值得認真思考,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方法——例如“怎樣的手帳體系是最適合自己的”,“如何用手帳進行時間管理”,“怎樣寫讀書筆記、觀影筆記”等等。但是現在,我想總結一點宏觀的,可以拓展自己的道路,慢慢用起來的那種。
那就是——想要成為一名好的手帳er,究竟需要解鎖哪些技能點。
《刻意練習》一書告訴我們,任何一項技能,都能夠拆解為許多可以重復訓練的單一步驟,并進行反復練習。寫手帳,看上去就是拿出紙筆,記一記心里想寫下的東西,很簡單。但是,想讓手帳真正成為得力的助手,知心的朋友,值得驕傲的記憶載體,那我們拆解出的手帳相關技能點,其實還是相當多的。所以,手帳er,其實不好當呢,一不小心就十項全能了。
技能點一:時間管理
這本書里篇幅最大的部分就是時間管理,對于我來說,時間管理也是手帳最重要的意義之一。但時間管理不是寫下來就行的,有效管理才是本質,寫手帳不是目的,而是實現目的的工具。
我還特意上過時間管理的課程,發現其中還是大有學問的。只有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掌握了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才能把一天的24小時,過出48小時的效果。
書中的幾位達人各自分享了自己的時間管理工具,意見比較集中的有以下幾個:
1、to do list。這是日程管理的核心工具,每天清晨,先把當天要做的事情列出來,再根據輕重緩急進行排序,可以讓每天要做的事情有條不紊地進行。
2、時間軸。這是用來記錄自己一天的每個時段都做了什么的小工具。沒有用過的人如果試上一次,或許會感覺非常驚訝——原來我的一天中,有那么多的時間都被浪費了。
3、月度追蹤。這是一個復盤工具,月初制訂計劃,并且追蹤自己的計劃完成情況,月末進行總結,防止flag倒下的利器。
4、各類清單。例如,讀書清單,觀影清單,遺愿清單,微夢想清單等,可以幫助我們在各種單項事務上循序漸進。
我自己的時間管理手帳沒有使用本子,而是用電腦自己設計了“每日一頁”,頁面上包括了“三只青蛙”、“to do list”、“inbox”、時間軸、復盤區等欄目,打印在A4的活頁方格紙上,方便記完后裝訂在活頁夾里。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工作忙,想做的事又多,本子小了記不開,復盤的空間也不足,如果是A4紙,就可以盡情寫了。每日一頁就算雙面打印,一年下來裝訂成冊也有厚厚的一本,看著每天密密麻麻的完成項,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時間管理讓生活井井有條,而記錄在手帳上的時間管理工具是一種“打卡”,可以形成一種鞭策,為我們帶來最寶貴的“堅持”。
技能點二:筆記術
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一書中提到了“一元法”的手帳術,這種把所有信息都記錄在一個本子上的書帳術因為其簡便易行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但是,如果要因此在手帳中記入大量信息,那么筆記術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了。它不但能夠令記錄清晰高效,還能很大程度提升手帳作為學習助手的價值。書中提及較多的方法,有提綱法、思維導圖法、表格框架法、康奈爾筆記法等,都是很實用的方法。
技能點三:思維導圖
《行動派手帳指南》中有一部分是專門介紹手繪思維導圖的。思維導圖是梳理思路的重要工具,在閱讀、學習、規劃等各方面的應用非常廣泛。而應用于手帳中的話,不但可以使想記錄的內容更加形象直觀,還能瞬間提升手帳的顏值和逼格。
現在的思維導圖app種類有很多,但是用在手帳上,就只能是手繪了(電子手帳不在討論范圍之內)。手繪思維導圖是一項很有意思的技能,它需要很強的提煉概括能力,是要經過一些刻意訓練的。這本書介紹了一個基本的步驟,有興趣的也可以進行拓展學習。東尼博贊的《思維導圖》一書應該說是必修的,我上過劉艷老師的手繪思維導圖訓練營,也很不錯。
技能點四:攝影
分享也是一種美好,許多人寫完手帳,是樂于把它們發布到網上,與更多有相同愛好的朋友交流,共同進步的。在這種時刻,攝影技術就顯得很重要了。
本書中的相關部分是從《如何把你的手帳照片變成一幅攝影作品》的角度,來介紹如何把自己的手帳拍得更好看的。不過我覺得,攝影的意義并不僅僅是用于分享,對于記錄本身也是很有價值的。
手帳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記錄生活,而記錄中如果附有照片的話,會更加直觀、更加迅速地喚起記憶,手帳也會變得更好看。我喜歡在手帳里粘貼照片,感覺有照片的手帳,翻起來心情都不一樣了。為此,我還專門報了一個網上的攝影課程,學習了構圖、景別、拍攝、后期制作的相關知識。
技能點五:手繪
如果一名手帳er又恰好點亮了手繪技能點,那么手帳的逼格必定原地拔高一萬層。那些最有吸引力的手帳達人,往往就是手繪技能高超的。不過,其實手繪并沒有那么難,作為普通大眾來說,一幅小小的簡筆畫還是很容易搞定的。書中也有手把手地教你如何“自己動手畫一頁美食手帳”,只要用心,看上去也確實不算很難。就算不去刻意學習,用一顆靈魂畫手的心,隨意地畫出想象中的形狀,手帳也會變得非常有趣的。“猜畫小歌”不是也很好玩嗎?畫畫,其實每個人都可以。
技能點六:書寫
盡管電子手帳有很大的優勢,但大部分手帳er還是選擇了使用本子記錄,就是在追尋一種可以溫暖人心的書寫的溫度。電腦手機的存在使手寫都變得不再熟練了,在這樣的時代,練得一手漂亮的好字,不但可以為手帳的顏值加分,更有一種特別的修身養性的意義。
技能點七:萬能口袋
這個技能點指的是,你所具備的任何技能,只要你想,都可以應用到手帳上,并且,可以成為你的手帳的特質和靈魂。
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優秀po主的手帳,包括這本書也是,相當于把十幾位達人的手帳show給讀者看,使讀者可以盡情欣賞,并從中尋找靈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會發現,每位達人都是有自己的“性格”的,有的手帳精美若繪本,有的冷靜理智有條不紊地規劃時間,有的貼滿當季時裝,有的記錄著自己在世界各個角落的足印。你的熱愛和專長都會體現在你的手帳上,手帳與它們的主人,其實是共生的。
所以,書評人、影評人可以記錄下閱讀和觀影后的體會,
美食家可以追蹤每一個喜愛的小店,描繪邂逅的每一款美食,
寶媽可以寫下與小可愛斗智斗勇痛并快樂著的心得,
內心細膩的少女的每一頁手帳,可能都是一首詩……
甚至拿它記課堂筆記也行呀——
對于內心充滿熱愛的人來說,你,就是你手帳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