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垂毅
看到這個題目,你肯定會問這個人,到底是誰呀?他就是華歆。那個“見地有片金”“拾而扔之”的華歆;那個“廢書出看”“乘軒冕過門者的”華歆;也正是那個被管寧割席斷交的華歆。
所以千百年來,一提起華歆人們都會露出不屑的樣子。一黑他貪財,二黑他愛慕權勢,三黑他見風使舵,簡直是史上第一小人。那么,華歆為什么被黑得這么慘?這實在是受了曹操的連累。因為《三國演義》的作者貶低曹操的行為,才使得作為曹氏集團高官的華歆受到了牽連。所以在《三國演義》中的華歆像個跳梁小丑。他背叛孫策,逼迫漢獻帝禪位給曹丕,姿態很難看。可是華歆真的就是見錢眼開、見利忘義、窮兇極惡的人嗎?
讓我們去讀讀《三國志》吧。據說在華歆準備離開孫策投奔曹操的時候,他的賓客都為他送行,而且奉上價值千金的禮物,一開始華歆都接受了。但是在臨走的最后一天,他委婉的對賓客們說:“我本不想辜負了大家的心意,但是你能給的東西太多了。實在不便于我出行,會被盜賊覬覦的。大家還是都拿回去吧”。其實,哪里有什么盜賊,不過是華歆不愿傷了賓客們的心意罷了。面對千金也不動心,怎么能說華歆貪財呢?
不僅如此,華歆還經常將自己的俸祿,分賜給朋友親人。以至于自己家中都沒有一石的儲備糧。要知道華歆可是做到了太尉這樣的大官啊!
對于曹操賞賜的宮女,別人都收下了,華歆卻把她們都嫁了出去。這些,不正說明華歆的品德高尚嗎?
另外在《世說新語》中還有這樣一段記載:華歆和王朗乘船避難,有人想要跟著。王朗當即同意,華歆卻要反復推敲,再三思索。后來賊人追來了,王朗馬上毀約,要舍棄所救之人。華歆卻堅定的說:“這就是我當時要思索的原因,既然已經救了,就要好人做到底。”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華歆的謹慎,更能看出華歆的品格。
綜上所述,我認為華歆不但不是一個小人,反而是一個君子。還有關于華歆的評價,不同于《三國演義》,在《三國志》中陳壽給出了“清德純素”四個字。恰與我的觀點想通!華歆雖然拾了金子,可是他不是扔掉了嗎?雖然他去看大官招搖過市,可是項羽和劉邦不也曾羨慕秦始皇的派頭嗎?這不但不是缺點,反而是華歆志向遠大的標志啊!至于管寧與華歆割席斷交,只不過因為兩個人的志向不同罷了。管寧追求出世,華歆追求入世,自然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可惜了,因為《三國演義》流傳更廣,所以華歆才被一黑二黑,黑出新高度。作為千百年來一直被人黑,從未被超越的華歆來說,這實在有些過分了。期望我的這篇小文 ,能為華歆洗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