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楊河教授做了一場精彩的有關《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的理論與實踐》的報告。以馬克思理論為出發點,中國通過多年的發展摸索,已經形成許多富有中國特色的理論成果與實踐手段。
我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出了黨和國家發展的中心,基本點;總結了建設發展以來的八個基本經驗和基本要求;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核心價值觀;提出了做好意識形態的基本方針。
在其中我們運用的是科學的理性的研究方法,或者說五個基本觀點,包括階級分析,歷史分析,實事求是,分清大是大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整堂課下來,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的意識形態的研究在宏觀尺度上已經非常的完善而成熟了。但是內容都非常的大,是國家的,黨政的,整體經濟建設的;里面有很多是未考慮個人的,我們如何利用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解決小事,怎么吃,怎么住,人與人溝通什么,追求什么,看什么聽什么,喜歡什么?你可以說這些理論里都有,但都只有結論,沒有過程。
也就是如何做到的問題。
造成的結果就是,今天課上的所有內容,真正聽懂的必然沒多少人,那整個中國真正懂的又有多少人呢?
而往往人文基礎會是整個理論前進的基礎。換句話說只有人人都認得字,文章寫出來才有意義。同樣的,只有人人都懂一點點馬克思,那么今天的所有這些研究才能被認可。
否則,學者們辛辛苦苦研究出來說“太陽才是中心,而不是地球”,只會被科學修養不夠的人民內心恥笑,被架在火上烤。
所以,我越發確信推廣問題的嚴重性,如何把復雜的,抽象的,完備的理論,變成非口號式的,鄉土的,通俗易懂的普世價值,是當下的大問題。
讓所有人知道社會主義是什么,我們應該秉承著怎樣的生活態度,即三觀,來生活。每個人真正利用一套價值體系,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那么馬克思主義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完完全全地屬于中國。
希望有一天,課上的內容不再是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而是真真正正的中國的意識形態。
2017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