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看他是如何對待問題的
如果只是產品經理或運營提需求他就直接做,那我們認為這是對待問題不夠認真。我們內部有一個處理產品需求的原則,在開始一項設計之前設計師需要評估的是:
1)拋開這個問題的表面,它背后的本質是什么?
2)我做的這個能為用戶和產品帶來什么價值?
3)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應該以什么指標來衡量(數據或調研反饋)?
4)做這個問題牽扯到的設計資源和工作量有哪些?
只有當經過這樣一輪Review,我們才能相信設計師能夠合理的對待他遇到的問題和思考如何去開展設計。當然除了對問題的對待方式外,我們還會看設計師主動挖掘問題的能力。比如設計師是否會經常走查產品流程,主動將用戶體驗上的問題或設計細節整理出來,在內部和外部討論并爭取資源改進等。
2,看他是如何思考解決方案的
很初級的設計師往往面對需求會憑借自己的大概感覺去思考,最多逛逛網站或玩玩其他產品,挑出一個自己滿意的進行改進和模仿,但是我們更看重的是”系統性有深度的思考過程”。
比如我們最近去做某App的GooglePlay商店截圖改版,會把直接的競品和相同類別下比較優秀的產品都打印出來橫向對比,然后去觀察這些產品商店截圖的兩方面:他們是如何敘述產品特點的?他們用什么樣的形似來敘述這些特點?通過觀察,我們會發現很多他們設計方式中的優點和缺點,還會找到讓我們靈感一線的創意,又或者能摸清楚這個新領域設計的規律等。一邊調研,一邊討論并記錄下來,才逐漸清晰出我們的設計方法。
我們認為設計師的目標不僅僅是把任務做完,而是平衡所有條件和資源去把面對的問題真正搞懂和搞定,在這個目標下去把設計做的有深度和創新。
閱讀:
如何量化 UE、UI 績效標準?-可風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748618/answer/97628406?group_id=708984462670594048